触龙,旧作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欲以太后所爱少子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他进谏说“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今本《战国策》误将“龙”“言”合为一字,称为“触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始于郑子产“铸刑书”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迟到把酒当众倒掉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弑君
郭隗:尊贤从我开始
盘点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五大人物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寓言十则
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
战神白起杀了多少人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故事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孔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卞和献玉
为什么颜回最受孔子喜欢?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姜子牙后人为何会被周天子扔进大锅烹杀?
范蠡、西施并未归隐,而是被活活淹死,考古发现颠覆史书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 – 唐雎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
八卦史记之七:陈宝是个神马东西
触龙,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作“触龙”,《汉书·古今人表》也作“左师触龙”。今本《战国策》误合“龙言”二字,遂成“詟”。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现据以改正。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左师触龙说希望谒见太后。太后怒容满面地等待他。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体偶有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行动全靠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现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也能有所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些了。
左师公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爱怜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冒着死罪来禀告您。”太后说:“一定同意您的。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太后说:“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做母亲的更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回答说:“老臣个人的看法,老太后爱女儿燕后,要胜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是想到可怜她要远去,也是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吗?”太后说:“我老婆子没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未尝有所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很多。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老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以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太后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王的儿子,有着骨肉之亲,尚且不能依靠没功勋的高位,没劳绩的俸禄,而占有着金玉珍宝等贵重的东西,更何况作臣子的呢?”
触龙在太后盛怒、坚决拒谏的情况下,先避开矛盾,然后委婉地指出太后对幼子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由于说理透彻,使赵太后改变了原来的固执态度。触龙对“王孙”“公子”们“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必将导致“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警辟之见,至今仍有鉴戒作用。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隙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强调彼此的共通点,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做人质才愿出兵。赵太后疼爱幼子,坚决不允,并严禁群臣再进谏。左师触龙求见,太后愠怒接待,但触龙一点也不谈人质之事,反而提起自己的脚疾,关心地问起太后的起居,在嘘寒问暖中,两人都为行动不便、食欲欠佳而感叹。随后,触龙提起他的幼子,央求太后让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太后关心地问起他儿子,两人因而议论起“父母亲谁较疼爱孩子”这个话题,触龙认为“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并举太后当初为什么将女儿远嫁燕国为例,然后顺水推舟地谈起如今太后疼爱幼子长安君,虽然给他最好的封地和财宝,但却不让他为赵国立功,这并非真心疼爱儿子的长远打算。触龙的这一番话让赵太后有所感悟,于是立即送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而齐国也很快出兵,解救了赵国。
触龙游说赵太后是中国说客史上一个非常高明的案例,他所用的策略及所发挥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称为“自己人效应”,也就是先让对方觉得你和他是“同一伙”的,是“自己人”,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而且会让对方更喜欢你,也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它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强调自己跟对方“共通的地方”,譬如到外地去推销自己或其他东西,就要用当地语言和人打招呼、甚至唱一两首当地的流行歌,研究显示,这对让当地人接纳你非常有效。触龙利用赵太后同他一样年老,身体、饮食不便、同样钟爱小儿子的共通点切入,引起赵太后的“共鸣”,觉得他和她是“一国的”,而达到触龙意在言外的游说目的。
因为意见不同,所以才需要说服。要想让对方接纳,最好不要站在他的“对面”,而应该跟他站在“同一边”说话。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