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城的传说之十二:师延与殷纣王的传说

箜篌城的传说之十二:师延与殷纣王的传说

()
中文名:
箜篌城的传说之十二:师延与殷纣王的传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传说殷纣王出访郑国,向郑国的国君提出要去箜篌城听师延弹奏的箜篌音乐。 殷纣王和郑国的国君来到箜篌城,几首乐曲弹奏下来,殷纣王就被师延弹奏的优美旋律吸引了,连连击掌称好。 离开箜篌城时,殷纣王向郑国国君提个意想不到的请求:能不能让他把师延带回

商朝名人推荐

传说殷纣王出访郑国,向郑国的国君提出要去箜篌城听师延弹奏的箜篌音乐。

殷纣王和郑国的国君来到箜篌城,几首乐曲弹奏下来,殷纣王就被师延弹奏的优美旋律吸引了,连连击掌称好。

离开箜篌城时,殷纣王向郑国国君提个意想不到的请求:能不能让他把师延带回去,跟在他身边,专为他一个人服务?

郑国的国君犯难了,国君和师延有很深的私人感情,国君在箜篌城建有行宫,为师延建造有大戏楼,他真的希望师延永远留在箜篌城,随时能听到师延弹奏的箜篌乐曲……

然而,郑国太弱小了,殷纣王是出了名的暴君,性情残忍,如果有一点冒犯,其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国君脸上忙陪着笑脸,满口答应了。

师延也知道国君的难处,更清楚此去凶多吉少,但却装出了十分高兴的样子。出城那天,老百姓都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哭声响成一片,走出老远,师延还依依不舍地向乡亲们挥手。

殷纣王回到国内以后,要求师延不离其左右,什么时候想听,就让师延弹奏,师延不敢怠慢。

终于有一天,殷纣王身边的人发现,纣王变了,每听过师延弹奏的乐曲之后,就会把身边所有的事情统统忘掉,在后宫和宫女们打闹嬉戏,尽做出些荒诞不经的事情来。对前来找他汇报国家大事的官员们,不是置之不理,就是暴打一顿。

其实,这是师延弹奏的箜篌音乐在起的作用。为了能使殷纣王早日结束惨无人道的暴君统治,师延在暗地里专门为殷纣王谱了几首曲子,殷纣王听过这几首曲子以后,就会整天沉溺于酒色,不问政事。

殷纣王身边的大臣们开始怀疑师延,有的竟当着师延的面,要求殷纣王尽快杀掉师延。殷纣王却哈哈大笑,说师延是天底下带给他快乐最多的人。

殷纣王不理朝政,昏庸无道,使其江山每况愈下,民怨沸腾,统治岌岌可危。而师延的处境却更加危险了。

师延正想方设法尽早逃离虎口。一天夜里,师延在皇宫的一片草地上弹奏箜篌,不一会从天上飞来一只大鸟,师延伏在大鸟的背上,飞出皇宫,飞回了箜篌城。

师延离开没过几天,殷纣王就被人所杀。

师延回到箜篌城,又恢复了以前在箜篌城里过惯的那种平静的生活。从此,师延再无离开过箜篌城,直到去世,葬于箜篌城下。

传说只能是传说,其实也有一定的依据,据《王子年拾遗记》记载:师延者,殷之乐工也。自庖皇以来,其世遵此职。至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终莫测其为人。世载辽绝,而或出或隐。在轩辕之世,为司乐之官。及乎殷时,总修三皇五帝之乐。抚一弦之琴,则地祇皆升。吹玉律,则天神俱降。当轩辕之时,已年数百岁,听众国乐声,以审世代兴亡之兆。至夏末,抱乐器以奔殷。而纣淫于声色,乃拘师延于阴宫之内,欲极刑戮。(阴宫囚人之所)师延既被囚絷,奏清商流徵调角之音。司狱者以闻于纣,犹嫌曰:"此乃淳古远乐,非余可听悦也。"犹不释。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乃得免炮烙之害。闻周武王兴师,乃越濮流而逝。或云,其本死于水府。故晋卫之人镌石铸金图画以象其形,立祠不绝矣。

如果把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师延,殷朝的乐工。自庖皇以来,历朝历代他家世袭这个职务。到了师延,能够精确地讲述出阴阳之声,判明内函的象纬之意,人们始终也不了解师延这个人。轩辕皇帝时,师延就是司乐的官员。已经有数百岁了,到了殷商时,他全面修编了三皇五帝时的乐章,已经达到了弹拔一弦琴,就能让地神都出来听;吹玉琯,引来天神都降临凡世。他能从听各国的乐声中审度出世代兴亡的预兆。

到了夏朝末年,他抱着乐器投奔殷商。然而由于殷纣王浸淫于声色之中,将师延幽拘在阴宫中,准备处以极刑。师延在阴宫中奏清商流徵调角等雅乐,看守阴宫的狱卒已在纣王宫里听到过,于是厌烦地说:"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淳朴的乐音,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可以享受的啊!"不释放他。师延又奏迷魂淫魄的靡靡之音,用这种音乐来表现修夜的欢娱,使看守他的狱吏们听得神迷心荡,他乘机逃出来,免去了受炮烙这种刑罚。在逃亡的途中,师延听说周武王兴师伐纣,于是他在涉过濮水时沉没水中了。有人说师延死在水府里。因此,晋国、卫国的民众镌石铸金刻画上师延的图象,不断有人为师延立祠供奉他。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印证一点,师延在当时去到了殷纣王的身边,也确实为殷纣王创作过音乐,不过他当时心有不满,创作的都是让人丧失斗志,沉迷酒色的音乐,用现代话说,就是靡靡之音。对于这种说法,在司马迁著述的史记中也有记载: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於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把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卫灵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晋国,走到濮水流域,住在一个上等馆舍中。半夜里突然听到抚琴的声音,问左右跟随的人,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召见乐师名叫涓的人,对他说道:“我听到了抚琴的声音,问身边的从人,都说没有听到。这样子好像有了鬼神,你为我仔细听一听,把琴曲记下来。”师涓说:“好吧。”第二天,师涓说道:“臣已每句都记下了,但还没有串习,难以成曲,请允许再住一宿,熟习几遍。”灵公说:“可以。”于是又住一宿。第二天说:“练习好了。”这才动身到晋国,见了晋平公。

平公在施惠之台摆酒筵招待他们。饮酒饮到酣畅痛快的时候,卫灵公道:“我们这次来时,得了一首新曲子,请为您演奏以助酒兴。”平公道:“好极了。”即命师涓在晋国乐师旷的身边坐下来,取琴弹奏。一曲没完,师旷甩袖制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要再奏了。”平公说:“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来?”师旷道:“这是师延作的曲子,他为纣王作了这种靡靡之音,武王伐纣后,师延向东逃走,投濮水自杀,所以这首曲子必是得之于濮水之上,先听到此曲的国家就要削弱了。”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就是听曲子这件事,但愿能够听完它。”这样师涓才把它演奏完毕。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师延作为当年的乐师是真实存在,至于后人所传,师延作曲以乐灵公,其实是一种误传,真实的是师延创作的乐曲报复了纣王,后人学会了师延创作的音乐,取悦了灵公。

(郭晓山、胡云峰文/图)

作者简介:郭晓山,1963年生,1982年开始,担任箜篌城遗址义务保护员。其间搜集和整理流传民间的箜篌城的神话传说。

2015年6月,编辑的《箜篌城的传说》部分章节被《大河报》转载。现在是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箜篌城的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简介:胡云峰,河南中牟人,生于1956年。主任编辑职称。获得新闻在岗三十年证章,在上级发稿两千多篇,有一百多篇作品获奖,出版有新闻作品集《潮声》。参与编辑过《中牟风采》等十余部书籍,现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渡的传说》和《小胡武进士的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