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西周开国诸侯,800年的传承根正苗红,却走向了灭亡

唯一西周开国诸侯,800年的传承根正苗红,却走向了灭亡

()
中文名:
唯一西周开国诸侯,800年的传承根正苗红,却走向了灭亡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燕国历史的演变 1、商燕起源之地 从商朝的考古发现来看,商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以商部落为核心的众多部落的联盟。这些部落联盟与周朝的诸侯国有着明显的区别。诸侯国由周朝皇帝委托给朝臣和贵族。其疆域原本就属于周天子; 而商朝的周边部

商朝名人推荐

一、燕国历史的演变

1、商燕起源之地

从商朝的考古发现来看,商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以商部落为核心的众多部落的联盟。这些部落联盟与周朝的诸侯国有着明显的区别。诸侯国由周朝皇帝委托给朝臣和贵族。其疆域原本就属于周天子;

而商朝的周边部落是与商部落同时存在,甚至有些还要早于商部落,其与商部落只是合作关系,即使方国臣从于商,也是自愿选择的政治行为,而不是迫于某种政治体系。商部落的国家政权管理范围的基本分为王畿、四土与四至三个构造部分:

首先,王畿地区即商朝的都城及其周围地区,由于商朝最早建都在今商丘地区,后迁都殷墟即今安阳地区,所以商王朝的王畿大概是河南的中北部,其辐射范围包括河北的南部、山东的西部,这一地区是商文化最本土、最核心地区。

其次,四土地区是指部落范围内除了王畿以外所达到的最远疆域。最后,四至是指臣服于商部落,在保留本部落文化的同时接受商部落文化的诸边方国,这些方国一旦被商部落吞并,就成为四土的范围。

考古学家在今北京房山地区发现了商朝遗址,据此断定该地很可能为燕国的古都城燕域严重边缘化,成为分封国中最北一个。西周早期燕国兼并蓟国的同时迁都蓟城,但是对蓟国灭亡的时间有异议。之所以史料中对蓟国的记载极为少见,是因为它在立国不久便被燕国吞并了。

由于蓟处在南北大道的北端,侯仁之先生称之为“北京湾”的地域,地理位置和发展前途均优于大石河沿岸的燕毫,因此大约在成王之世,燕国就在吞并蓟国后迁都蓟,而燕毫可能作为一座陪都,使用至西周末年。在西周时代,燕国有可能实行过两都并存的制度,亦有可能燕毫被降为一般性的城市,只保留蓟一座都城。

2、烽火多变之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战争不断,然而燕国除了面对其他六国的威胁,最大的困扰还在于北居的山戎,燕国与山戎的战争时间长久,山戎的侵扰不仅影响燕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还直接影响到燕域范围的大小。燕恒侯时期,由于山戎侵燕,被迫将都城南迁到临易。这一时期燕国疆域范围缩小,到燕庄公时期,齐国助兵伐戎,才帮助燕国取回原有疆域。

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之后,燕国大乱,齐国趁机攻进燕国都城,并占据燕国三年之久,这一段时间燕国几乎处于灭亡状态,直至赵国护送燕公子职回国以后,齐兵才撤出燕国,公子职是为燕昭王。对于秦开的记载并无详细年代,学者根据时间推断,应为燕昭王在位期间。

燕昭王之后,燕国综合实力急剧下滑,燕攻赵地之时,受到齐、赵的联合报复,燕国失去中阳地区。燕王喜在位期间,与赵国发动战争,燕败,被迫割让五座城池。战国后期赵国伐燕的过程中,燕国又失去武遂等四座城池。

二、燕文化的形成

1、兴起于西周早期

商燕文化也称为“先燕文化”。商族长期居住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商人的先祖虽然多次迁都,但一直都在冀北和冀南。首都及其周边的所在地是望济。王济周边的领土是司徒,司徒的外围是一个臣服于商的国家,称为司直。早在商族繁荣之前,烟雨就已经有土著民族了。

古竹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国家。其都城位于唐山滦南地区。然而,周朝以后,周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号召众为燕,将古竹国的领土压缩到冀东一隅。因此,商代孤竹国的文化与目前讨论的燕国本土文化有很大的一致性。孤竹国接受商代文化并深受其影响。由于远离中原改造中心,这里也成为商代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当然,除了古竹国,还有蓟国。蓟灭绝后,燕以蓟为都城,因此也是燕屿的原住民之一。西周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周文化,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周文化、商业文化、本土文化的融合,结合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促进了燕文化的繁荣。以北京、内蒙古出土的燕国墓葬为基础,有占卜甲骨、祭祀青铜器、寿陶、官印等文字。

2、断代于西周至春秋

燕国活动范围在周朝疆域的北部,周围有戎、狄和东胡等部落,仅东南面与齐国相邻,与中原各诸侯国往来交流不便。根据考古挖掘,在出土的西周的燕国遗址中,少数民族元素普遍使用。据于此,有学者提出燕国记载断代是因为少数民族屡次犯燕,甚至燕国在此期间处于灭亡状态。

此推测未免有些大胆。《世本》和《史记》两部记载中均提到燕召公受封以后至燕惠公共九世,说明当时是有九位国君存在,并非亡国。除了司马迁从保存下来的文字记载中编撰的部分《史记》外,《史记》的一部分还来源于外史。在历史记载中,燕国一直是一个被人鄙视的大国弱国。

例如,孟子会见张仪时称“燕子辱民”,燕王说“寡妇是蛮夷”,荆轲刺杀秦中,自称“北汉蛮夷”。可见当时的燕国确实很弱,有可能在战乱年代,弱的燕国被忽视了。

三、精神内涵正负两维

1、勇猛促进了燕国的强大

作为殷商的国土,燕承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武力统治天下、稳定社会的手法。燕域一直处于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界地,战争不断,这一时期的勇与战结合在一起。《竹书记年》中有“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的记载,《诗经幽风》中亦有关于战争的诗句记载“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勇”上升为一种德性,勇是“气”和“力”的结合。儒家文化的勇必须符合仁义思想,是在遵循基本儒家仁义礼智信基础上的道德的深化,是一种难得的“德”。燕域的勇猛基因激变在战国时期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地理位置上,燕域历史上曾被游牧民族统治,疆域扩大以后,与游牧民族比肩相邻,受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深远,其豪放勇猛的特质深入骨髓。时代特征上,燕域一直是各朝代变更或政治动乱时期的主要战场之一,在大争之世生存必然要有大勇之精神。

在如此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下,荆轲刺秦的“慷慨悲歌出易水”事件爆发。慷慨则勇猛,悲歌则激昂,其深厚的情感植根于燕域固有的勇猛文化。

2、迂腐保守的因循守旧观念

燕国敢为天下先的同时存在着默守陈规的特征。孤竹国夷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故事,既是隐忍内敛传统之源,又是迂腐保守、因循守旧的典型。迂腐保守因循守旧观念主要体现在历史改革方面。大争之势,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兴,弱则亡。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社会早期,土地和人口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

各诸侯国为了提高经济实力、增加人口、充实国库,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陆续开展变法改革,并取得了鲜明的成果。经济迅速发展和政治管理有序,直接促进了兼并战争的胜利。燕国世居北隅,遵循旧制,只求稳固朝政、理顺朝野,力求廉政护国、守制安民。守旧势力极为强大,缺少改革动力,别国是向前改革变法,燕国却搞出了复古的闹剧。

结语:

燕国发生了“禅让”这一滑稽戏剧,根源在于燕国几百年的王道正统地位,产生了深厚的迂腐思想和不切实际的自大心理。面对诸国政治的风云诡谲,燕国自认地缘、实力均处于弱势,有图强之心,却无图强之力。唯一能引以为傲的就是其皇室正统血脉,在举手无措的情况下,慌不择食的选择了禅让这一道路。其结果不但没有强盛反而几乎灭国,其行为被各国所不齿,连大国尊严甚至都已经丧失。

参考文献:《战国策》

《史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