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贤人多,为何上位的却是商纣王?

商朝末年贤人多,为何上位的却是商纣王?

()
中文名:
商朝末年贤人多,为何上位的却是商纣王?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其中有三个人跟纣王的关系密切,被后世称为商末三贤。他们分别是纣王的大哥微子启,太师箕子和纣王的叔叔比干。 后世对箕子和比干尊崇极高,但是对微子启却有很多负面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是上

商朝名人推荐

其中有三个人跟纣王的关系密切,被后世称为商末三贤。他们分别是纣王的大哥微子启,太师箕子和纣王的叔叔比干。

后世对箕子和比干尊崇极高,但是对微子启却有很多负面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是上一任商王帝乙的长子,为何他没有继承王位呢?微子启共有兄弟三人,老大微子启,老二仲衍,老三受德,就是后来的纣王。

据说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还是妃子,并不是王后。等到老三纣王出生时,他的母亲已成为了王后。

老商王帝乙原本是想,立自己的大儿子为太子,但是遭到太史官的否定。太史官认为立嫡不立长,微子启出生时母亲是庶妃,所以他就是庶子。

纣王出生时,他的母亲是王后,所以纣王才是嫡子。因为他的据理力争,纣王继承了王位。这个史官若知后来纣王成了亡国之君,会不会后悔加羞愧而死。

所以后世认为微子启有想当帝王的动机,不是没有根据的。同父同母,只因为自己生得早了几年,就变成庶子,弟弟就是嫡子,想不通是很正常的事。

史书记载,商纣王即位后横征暴敛,荒淫残暴。微子启几次想向纣王进谏,但是最终没有去,所以他和纣王应该没有正面冲突,所以纣王对这个大哥,应该没有防备之心。

微子启认为商朝终究会败在纣王的手里,他非常苦恼。他想以死明志,但是呢,他又去向太师询问办法。太师说: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意思是如果国家能够得到治理国家太平,即使自己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如果寻死国家仍旧得不到治理,还不如走了。

于是,微子启真的走了。

2、 微子启逃往西周

微子启逃的不是其他地方,恰恰就是西周。后边还记载了微子启说的一段话。

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意思是说,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联系着,而君臣之间完全凭道义结合。所以说父亲有过失,子女劝三次仍然不听的话就算了。如果说君王有过失,作为臣子的劝三次,君王不听,那么从道义上讲,我们就可以离开了。

从这句话的记载来看,微子启已经想到要离开了。但是前面记载的,却是太师劝他离开,那么这其中就是矛盾。而且当时的太师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叔叔箕子。

周武王率大军攻打到英的都城商丘。此时纣王在宫中自焚而亡,微子启呢,拿着殷朝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大营外。

微子启袒露双臂,背捆双手,带着左右随从,跪行求告周武王。

这种投降的姿势,也是妥妥的心诚无疑了。但是同时也被后人诟病,说微子启这是在向武王乞讨。

于是呢,周武王解开了微子启的双手,恢复了他的爵位。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微子启被封在宋国。

商亡后裔建立宋国

宋国就在商朝的旧都商丘,让他继续统治前朝的遗民。周王允许他祭祀殷朝的祖先,宋国不向周天子纳贡,称为周朝的宾客。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后人不免联想。微子启就是周武王在商朝的内应。微子启也有了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的嫌疑。

3、 箕子不言纣王之恶

箕子是纣王的叔叔,是当时的太师。纣王刚开始用象牙制作筷子。箕子说,完了,奢靡之路就打开了。

他既然能想到用象牙做筷子,肯定还想用玉做杯子,把车马装饰豪华,然后想得到各种珍奇异宝。

箕子曾经去劝过纣王,但是纣王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开吧,但是箕子说,

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

箕子都不忍心弃国君而去,他怎么会劝微子启离开呢?这也是和前面矛盾的地方。

于是箕子就披头散发,在大街上唱歌,纣王把他贬为奴隶,后来又把他囚禁起来了。

后来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然后释放囚禁的箕子。周武王问箕子,商朝为什么灭亡呢?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过失。就跟武王讲了一些国家兴亡大道理。

于是,周武王也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把箕子封在朝鲜,允许商朝的遗民可以追随,这就是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是中国和朝鲜有交往的最早记录,所以说,中朝是一家,三千年前的就有来往了。

箕子把朝鲜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在朝拜周天子的途中,经过了商朝的旧都商丘。看见豪华的宫殿都毁坏了,禾苗和杂草丛生。于是就做了一首诗《麦秀》。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意思是说麦芒尖尖,田地也绿油油的,那个狡猾的小孩子,他不跟我亲近呀。那个狡童,指的就是纣王。商朝的遗民,听了这首诗无不流泪感伤。

所以说箕子没有做过伤害商朝的事,无论是在商纣王还是在周武王,还是后世,都赢得了人们绝对的尊重。后人称为商末的三贤之一。

4、 王子比干被剖心

商末三贤之一,另外一个人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叔父,辅佐两代帝王,是当时的少师。

他也向纣王进谏,但是纣王不听他的话,然后比干就再三的进谏。纣王发怒了,说,圣人心有七窍,我看看你的心有几窍。

于是纣王就杀死了比干,并且剖开他的胸膛,挖出了心脏。

比干是商末三贤中,死得最惨烈的一位。但是他的忠心直谏,被后世君王十分推崇,唐太宗李世民,追谥为“忠烈公”。

比干被杀时,他的儿子跟随母亲逃出朝哥,后来周武王褒扬比干的精神,封比干墓,找到比干的儿子,赐姓林。比干的儿子林坚称为林氏的祖先。

5、 伯阳叔齐饿死在首阳山

商朝末年还有两个人,一直被后人尊为忠义之士,就是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他们是商朝的诸侯国,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因为谦让王位,逃到山林。

路上遇到武王伐纣,于是两人拦在大军前,希望武王遵守君臣之礼,不要攻打纣王,被大将们差点杀死。

此时,姜子牙认为两人是忠义之士,只是比较迂腐。不忍心杀害,于是拉开两人,大军继续前进。

后来商朝灭亡,两人因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司马迁为他们立传,成为史记中列传的第一人。

6、 后记

综上所及,商末三贤加上后边的伯夷叔齐,微子启确实不如他们的记载,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因为他的主动投降武王,并且袒露双肩、背捆双手,跪地前行。确实让后人觉得他的投降,就像预谋了好久,而且缺了点英雄的气节,至于他是不是商朝的叛徒,还要靠个人的认知和细细品味吧。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