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为何放过了姬昌?

商纣王为何放过了姬昌?

()
中文名:
商纣王为何放过了姬昌?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前1046年,“周”取“商”而代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商纣王时期,周朝的建立者、周文王姬昌就曾被商纣王长期囚禁。在那个时候,商纣王完全有机会提前除掉姬昌这个最大的敌人。可惜的是他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机会。 在

商朝名人推荐

公元前1046年,“周”取“商”而代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国家。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商纣王时期,周朝的建立者、周文王姬昌就曾被商纣王长期囚禁。在那个时候,商纣王完全有机会提前除掉姬昌这个最大的敌人。可惜的是他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机会。

在商纣王囚禁姬昌之前,商纣王的祖父、商王文丁也同样囚禁过姬昌的父亲季历。

但商王文丁最终杀死了季历,商纣王却放过了姬昌,这到底是为何呢?

文丁杀死季历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一个统治王朝,在其统治期间,内部都不乏有反动势力。想要天下臣服绝不是易事,相反,多的是人想要取而代之。

商朝统治期间,也是如此。

就像商在不断崛起之后,有了取代夏的想法一样,周在不断强盛起来之后,也有了取商而代之的可能。

因此,当周部落出了一个眼光、谋略和能力都“在线”的君主季历的时候,当时在位的商王文丁就暗暗警惕了起来。

季历是周人首领姬亶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前,姬亶还生下了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因此,若要论顺位继承,是绝对排不到季历的。

只是,三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季历却最是贤明,也最得父亲姬亶的看重。而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在出生之时就显现出了圣瑞之兆,姬亶认为,如果自己的后代中真的能出现“成大事”的人,那这个人一定就是姬昌。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在周部落下一代君主的选择上,姬亶就更倾向于选择季历。毕竟,只有这样,季历的儿子姬昌才有成为周部落领袖的机会,才能带着周部落去“成大事”。

姬亶没有掩饰自己对孙子姬昌的高度看重,他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察觉到父亲的这个想法之后,就主动跑去了当时被称作“荆蛮”的吴越地区,还刺了文身,剪短了头发,表示不可再当国君。

就这样,因为两个哥哥主动相让,季历没有任何阻碍地当上了周部落的君主。

从眼光、谋略和实力来看,三兄弟里,的确是季历要更胜一筹。他当上周部落的君主之后,很快就通过一系列举措,带领周部落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商王武乙统治期间,季历治理下的周和商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季历更是通过和商朝贵族通婚,学习商朝文化来表现出对商朝的亲近,并和商王武乙“合作”,对周边的戎狄部落进行了征讨。也是这段时期,周族发展成了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部族。

后来,商王文丁即位,商朝和周族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眼见周族在季历的带领下发展成了一个强势的部族,就连西方诸侯也尽数向其臣服,文丁恐惧季历将取代他的位置,决心要先下手解决了季历。

当时,文丁的地位远在季历之上,文丁征召,季历没有充分的借口也不得不应召。文丁就借着封赏的名义,特地把季历从周的都城召到了殷都,让他进入到了自己的“主场”。

为了不引起其他诸侯的恐慌,动摇商朝统治的根基,一开始,文丁并没有立刻杀死季历。相反,他按照之前的说法,把季历封为了“方伯”,承认了周是“方国中的老大”的地位。

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文丁就找到了一个借口,突然把季历囚禁了起来,最后还把季历活活饿死了。

商纣王放过姬昌

和商王文丁一样,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也因周强盛起来,对当时周的君主姬昌十分忌惮。

那个时候,商纣王已经传出了残暴的名声,而西方的周族,姬昌却因实行仁政吸引了众多贤达投奔。两位君主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纣王打算效仿祖父文丁,像他当时解决季历一样解决姬昌。于是,在姬昌的邻居崇侯虎因嫉妒而诬陷姬昌有反心的时候,商纣王就顺势把姬昌囚禁了起来。

只是,商纣王囚禁了姬昌长达七年,却始终是“囚而不杀”,最后还放了姬昌自由。姬昌不但没有死在商纣王的手上,反而还能在休养生息之后,带兵灭了商朝,建立起了周朝。

商纣王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内忧外患、囚而不杀

商纣王没有杀死姬昌反而放过了姬昌,这是他最大的决策失误。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却也有一定的“苦衷”。

商王文丁之所以能够在囚禁季历不久后,就随意找了个借口把季历杀死,是因为当时商朝正处在平稳发展、相对安定的时期。即便周族因为领袖之死开始反扑,那时候的商朝也完全可以凭借更强的军事实力,将周族镇压下来。

这也是商王文丁敢于直接杀死周族君主季历的重要原因。

但到了商纣王时期,商纣王却不再具有商王文丁那样的底气。这与当时商朝长期陷入战乱,商朝国力严重下降有很大的关系。

在囚禁姬昌的时候,商纣王统治下的商朝已经与有反叛之心的东夷展开了多年的战争。而因为多年征战,商朝的国力也有了严重的损耗,内部也渐渐对商纣王执意讨伐东夷产生了不满。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时候,商纣王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实在是不想再因杀死姬昌而迎来周族的强势反扑,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甚至是“多线作战”的风险。

事实上,商纣王有如此顾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商纣王因为行事残暴,并不是各诸侯心中可以追随的明君,有反心的诸侯不在少数。

除已经反了的东夷外,西边的周族和南方的楚人也都在蠢蠢欲动。一旦周族因姬昌之死加入叛乱的队伍,南方的楚人也很可能打着“浑水摸鱼”的主意举起反旗。

商纣王实在不想也不敢看到这样的场面,因此,7年间,他对姬昌一直是“囚而不杀”,不敢像商王文丁一样那么“干脆”。

对姬昌实行“囚而不杀”的方针,在当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放过姬昌,商纣王的确是下了一步臭棋。

商纣王将姬昌长期囚禁起来,未尝没有打着“平定东夷之后,就来对付姬昌和周族”的想法,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商纣王心里还是对姬昌和周族有所轻视的。

因为他认为讨伐东夷要比解决姬昌更有意义。所以后来,当姬昌摸清楚商纣王的心理,利用他的“自大”,在他面前做出了忠诚、臣服的姿态的时候,商纣王就渐渐对姬昌消除了戒心。

再加上当时周族极力营救姬昌,想方设法向商朝施压,为了西部的稳定,商纣王就决心要把“忠诚”的姬昌放回家。这样一来,借着东夷牵制、消耗商朝国力的大好时机,姬昌也带着周人强势崛起。最后,姬昌灭了商朝,建立起了周朝。

商纣王没有杀害姬昌反而放了姬昌,固然与当时商朝国力下降,无法在攻打东夷的同时与周族为敌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商纣王轻视了姬昌以及他背后的周族。所以,商纣王把对付姬昌放在了攻打东夷之后,后来还为了稳定西部,更好攻打东夷而放了姬昌。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