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代商,中华文化的分水岭,重农和祖先文化取代重商和鬼神文化

西周代商,中华文化的分水岭,重农和祖先文化取代重商和鬼神文化

()
中文名:
西周代商,中华文化的分水岭,重农和祖先文化取代重商和鬼神文化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王朝更替的历史,一个王朝总是经历崛起、发展、鼎盛和衰亡四个阶段。 新的王朝在旧的王朝衰落下孕育萌芽并将其取代,对于大部分朝代来说,仅仅是皇权和政治更迭,但西周代商却是一个例外。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改变中

商朝名人推荐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王朝更替的历史,一个王朝总是经历崛起、发展、鼎盛和衰亡四个阶段。

新的王朝在旧的王朝衰落下孕育萌芽并将其取代,对于大部分朝代来说,仅仅是皇权和政治更迭,但西周代商却是一个例外。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改变中华文化的发展走向,也改变了华夏文明的内在基因,对后世的影响丝毫不亚于阿拉伯取代法老埃及文明、雅利安入侵古印度,而商周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商文化重商,周文华重农

众所周知,做买卖的我们叫商人,经商嘛,通过买卖交易赚取利润,但很多人不知道商人这个词的由来就是商朝,确切的说是商部落。

在3800年前的夏朝,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君主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他们用牛羊、布帛以及粟米等物品与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

他们的足迹走遍了中原大地,把很多需要的物品置换回本部落,此后商部落就以物物交换的形象出现在当时的社会。

时间长了,周围其他部落就习惯性的把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而王亥也为人们尊称为“商业鼻祖”、“华商始祖”,所以说中国虽然以农业文明闻知于世,但商业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几千年之久。

成汤成为商部落首领以后,立志想让商部落取代夏朝成为华夏共主,与周部落广施恩德拉拢和武力征伐不同。

成汤以和夏朝进行商业贸易为手段去换取夏人的粮食和生活基本物资,在贸易中不断夯实自己的实力和战争潜力。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商部落日益强盛,并用贸易和战争手段控制诸侯国并在鸣条之战中彻底击败夏朝,成为中原大地新的主人。

大商建立后,一直坚持农商并重的原则,由于商朝重视商品的生产和交易,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兴起。

首先是殷商的手工业水平非常高超,尤其是青铜器非常精美,五百年后的西周生产的青铜器与商器相比差得很远。

其次就是发明先进的交通工具,因为做贸易需要去很远的地方进行,王亥发明牛车,当年王亥就是驾着牛车,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商人始祖相土发明了马车。

另外,从殷墟出土文物中还发现有海贝和鲸鱼骨头,可见商人交易的范围之广阔。商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的后果就是战争的频繁和奴隶市场的兴旺。

因为交往繁忙,商部落常常因利润和贸易摩擦和其他部落发生矛盾,商品经济本身比农耕经济更容易积累物质财富,大量的物资基础足以支持战争。

所以商朝无论是部落时期还是立国后都频发对外发动战争,而战争的后果除了解决贸易争端就是大量奴隶的产生。

很多战俘成为奴隶,奴隶资源越充足就越有利于战争,比如商王武丁时期,王后妇好率三万人征讨大破羌人。可见那个时期不仅奴隶制度兴盛,妇女地位也很高。

而且商品经济下,技术远远比人手重要,所以殷商的大奴隶主不惜人力,大肆用奴隶去殉葬,对于商人而言,有技术的奴隶才可以算为财富,一般奴隶并不值钱。

而生活在黄河上游,居于陕西中部的周部落则呈现另一特点——以农耕为基础。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渭水灌溉,适宜耕作,相比商通过贸易和战争去征服周边,周部落更愿意通过农耕文明固有的朴实和道德拉拢安抚其他部落。

其次才是通过战争解决,在西周代商后,农耕依然是立国之本,西周上层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农耕需要大量的人力。

在地多人少的当时,劳动力是最可贵的,人民即是财富,所以不惜用优厚的条件厚养人民,所以在西周时期很少出现奴隶市场和大批奴隶贩卖的情景。

纵观商品经济社会和农耕经济社会,其观点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的着眼点在开源,而后者更倾向于节流。

另外,商品经济不同于农耕经济的一点在于,商品的交易是有不可预测性的,而农业生产,只要尽人力,耕种三年总有一年要丰收,而一年至少可以获得三年之粮。

所以我们看到,商朝历代君主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极具冒险精神,而西周更看重德行教化,显得保守老成。

商人重贾而周人重农,这是商周文化的根本区别。

商人好鬼神占卜,周人爱祭祀尊祖先

一直以来,拜祖祭祀,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作文我国传统四大节日更是证明祖先文化在中国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切都来源于西周和周礼的精神,周朝八百年统治让祖先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

可在此之前,我们的先人可不拜祖,而是拜“鬼”,没事的时候还通通灵占占卜,这种神秘和玄幻主义文化是商朝的另一大特征。

史书记载,商人重鬼神,好占卜,而且商人的鬼神崇拜来源于自然万物,比如高山流水、日月星辰都被他们想象为各种神,平时拜拜太阳神、山神、河神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另外,商人的另一大爱好是敬鬼,这一文化的背后就颇为恐怖的活人祭祀。

首先就是大量奴隶为奴隶主殉葬,因为商朝人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而那些奴隶应该在主人死后一起变成鬼继续服侍,有些奴隶主大户还杀害婴儿用于镇宅。

其次就是对战俘进行残忍的虐杀,他们把抓来的俘虏手脚都绑起来,放在火上活活炙烤,或将他们挖心剖腹。

而且吃人传说也在商朝得到真实印证,在殷墟中考古学家发现商朝的青铜炊具里有小孩和成人的头颅,这些想想就头皮发麻的事情在当时再正常不过了。

崇拜鬼神的另一面就是好占卜求神,《尚书洪范》说道:

“王有疑难,要和卿士、庶民、卜、筮商量。”

这种现象颇有民主决策投票的意味,这里的筮就是巫师,我们说商人占卜是为了求神问仙,谁来求呢?

这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干的,必须得是巫师,巫师在当时是代表神与人间沟通的代言人,巫师地位之高连君主都要忌惮三分。

商朝文化的本质是巫文化,商朝末期纣王就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威打压巫师阶层。

相比商朝的玄幻,周人更加质朴,他们对鬼神也没那么偏好,农耕文明的发展需要一代代的传承和耕作经验的口口相传,靠鬼神占卜是种不出庄稼的。

所以周人更愿意把敬畏留给自然和祖宗,遇到困难会祈求老天保佑,祖先显灵,而不是占卜问仙。

当然,周人也反感让大量奴隶战俘去殉葬,一是在他们看来手段过于残忍,二是殉葬是人力的浪费,所以在西周以后,大规模活人祭祀的风俗渐渐消失。

小结

在小编看来,中国无论从气候还是地缘,在本质上绝对是农耕文明,商朝类似于宗教神秘主义的文化不过是寄生于农业文明的插曲,中华文明终归还是要回到农耕这一主线上。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大胆设想,如果没有西周代商或商文明再延续几百上千年,中国文化是不是会打上宗教鬼神的烙印呢,所以我们说商周更替是决定中国文化走向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