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遗民成为老大难 声势浩大的武庚之乱,连带东夷八国反叛,一共闹了三年,才平息下来。虽然史书上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周公心里清楚,尽管自己手下猛将如云,但这场战争赢得并不轻松。而长期内耗,也让周国国力大伤元气。再有一场叛乱,连他自己也没有把握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殷商遗民成为老大难
声势浩大的武庚之乱,连带东夷八国反叛,一共闹了三年,才平息下来。虽然史书上记下了光辉的一笔,但周公心里清楚,尽管自己手下猛将如云,但这场战争赢得并不轻松。而长期内耗,也让周国国力大伤元气。再有一场叛乱,连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弹压下去了。所以,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殷商遗民。
这是武王都觉得头疼的事,弄不好还会再次激发哗变,彼时大周王朝就真的“危矣”了。殷商遗民为什么如此难以解决呢?难点有两个:一是人数多,牵连广。虽然商周交战时天下三分,周占其二,但要看划定天下的界线,这里指的是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藩国并没算在内。周国仅有河渭之间、戎狄部落的一些藩国,后来姬昌称王后,才打了几个南方的小国,但这些小国自身实力弱,而且距离周国也比较远,基本上都不成气候;反观商就不同了,帝辛一心强大武力,又对东夷持续武力镇压多年,投降大商的东夷十七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上,都与商人相似,所以武庚揭竿而起,他们立刻紧随其后。说明商在东夷诸国中的主子地位是根深蒂固的,即便周靠武力镇压了东夷十七国,但这种臣服只是一时,不能长久。
除了东夷部族这个强有力的外援,留在中原地区的殷商遗民数量依然庞大,甚至占据了中原地区人口的主体;而管理他们的周人却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这就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呢?一旦再有暴乱,中原地区的防务依然吃紧,反叛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况且经历长期内耗的周王朝还没有从泥泞中挣脱出来,国库和军队的储备已不足以应付再来一次“武庚之乱”了。列位要问了,给商人来个移风易俗不就完了吗?这正是要说的第二个难点。虽然说周人重农,商人重商,两个国家的文化貌似不同,实则大有渊源。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化的兴起,都有其相应的母文化,就像每个人都有母亲一样。周人的祖先、直至文王和武王时期,一直都在学习商人的文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可以说,周初的社会精英分子基本上都是从商国留学回来的。这个“移风易俗”是移哪儿的风,易哪儿的俗呢?
所以有人给周公出了个主意,把这些殷商遗民化整为零,分别迁往别处定居,让他们不得相聚,再派以重兵监视,这样既满足了当前国力空虚军备不足的问题,又避免了商人的再次崛起。周公觉得这个办法甚妙,与当年武王和他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于是便开始着手布局他的星盘大阵了。
圈定中心根据地
既然周公创建这个星盘大阵的初衷是分化殷商遗民,那是不是要以殷商遗民最多的地方为中心根据地呢?答案是并没有。
这个中心根据地一定要以周人为主,不能再让殷商遗民动摇国本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周自从古公亶父开始,历代新王继位都要新建都城,以稳固自己的统治,这个习俗可能跟周人长期与戎狄混居有关,受游牧民族迁徙习俗的影响。所以成王继位,也要遵照先例,新建都城。这个都城就选在了洛邑,这是武王生前定下的,不能轻易改变。
从后世来看,武王这个都城选得太有战略眼光了。洛邑地处中原的中心地带,可以对东方诸国起到相当大的震慑作用。不是有句老话么,“山高皇帝远”,王法管不到的地方容易生乱。如今新建一个陪都,专门盯着东方各部,谁还敢造次?所以后世但凡都城偏西的王朝,都会效法周朝,在中原地区再建一个陪都,比如汉、唐等朝。
兴建都城的工程十分浩大,除了宫室外,还要建造祭台、大殿等配套设施,也就是说,镐京有什么,洛邑就要有什么。这对于三千年前不具备大型土建设施的周人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周人仅用七年时间就平地建起了一座新城,可见基建狂魔的属性早已埋进了国人的DNA中。
当然,洛邑这个地方的军事意义远大于政治意义。因为选定了洛邑作为东都,就可以根据这个中心来排兵布阵了。那么周公是怎么排兵布阵的呢?其实这个方法商人一直都在用——就是分封诸侯。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分化出很多政治中心,这些二级行政机构就成为朝廷监管百姓的一个分支。如果把大周王朝比作一家集团公司,这些二级机构就是分公司。分公司的老总们在自辖的一亩三分地里有着绝对权力,不仅拥有军政民生大权,还可以继续分派三级分公司。好比一个金字塔,周天子坐在最顶端,接下来是各大分公司的一把手——诸侯国国君,再接下来是诸侯国国君分封的士大夫……这个金字塔模式帮助周王室延续了八百年的命脉。这就是封建制度!
跟封建制度配套的是周公设立了五等爵位制,即公、侯、伯、子、男,一直延用到封建王朝末期,有中国历史三千年之处。期间,子和男两等爵位被有些朝代废除了,但大体上都保留了公、侯、伯这三等爵位。其实在周朝,封为子、男两等爵位的国君,一般都是不太受周天子待见的,或是对天下没做出过什么贡献的。所以他们在国君这个圈子里,是比较受鄙视的。否则,熊通也不会甩下一句“王不加我,我自尊耳”的豪言,就自封为楚武王了。接下来咱们就说一说周公大搞封建的初衷——他把殷商遗民封到了哪里呢?今天的河南商丘,国号为宋。这个地方正好是一个四塞之地,东南西北四方均分封给了不同的诸侯,这些诸侯咱们在后面会说到,基本上都是周王室或外戚,如此起到对宋国(实际上是殷商遗民)的监视作用。
虽然如此,但周王朝对于商人还是给予了最高的礼遇,历代周王都把宋国国君奉为国宾。周公更是封宋国国君为公爵,是五等爵位中最高的一级。当时一同封建的还有夏朝后裔封在杞、黄帝后裔封在蓟、帝舜后裔封在陈、帝尧后裔封在祝。这些公爵国基本上都是周王朝搞的形象工程,只有宋国是真正拥有实权的。
这个实权落到谁头上了呢?因为武庚反叛被杀,帝辛这一脉就绝嗣了,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和那些贼心不死的殷商旧部,周公就封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于宋,以继殷商之祀,并准许宋国国君使用天子之乐、祭祀殷商宗庙,宋国国内可以使用商法,而不必遵周法。所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观礼,要么去鲁国观周礼,要么去宋国观商礼。可见,宋国在当时是被奉为文化中心之一的。这可是天大的恩德,后世亡国之君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之高的礼遇。当然,周公手上的最强阵容还没有登场。
手握实权的侯爵国
按照周公的布局,宋国虽贵为公爵国,又被奉为国之上宾,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四周的侯爵国,虽然从建制上低了一等,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这些侯爵国一共有六个,齐、鲁、卫、晋、燕、蔡,这个阵容基本上是战国以前周王朝的主力。
先说一说东部的齐、鲁二国。齐国封在胶东临海地区,原东夷蒲姑国之地尽归其所有,他虽然不与宋国接壤,但却可以对东夷诸部起到震慑作用。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吕公尚,武王的老丈人,成王的外祖父,是六支诸侯国中唯一一个外姓诸侯,后世历代周王称齐国国君为“舅氏”,可见齐国虽为外姓,但在一干诸侯国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
再说鲁国。周公再次平定中原后,成王亲封周公长子伯禽为鲁侯,并且可享国乐(这是后话)。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礼遇,后世诸侯想一观周天子之乐,都到鲁国去,可见鲁国在一众诸侯国中的地位之高。鲁国与宋接壤,原东夷奄国之地尽归其所有,可见封鲁侯的战略意义有两点:其一自然是监视宋国,其二则是同化奄国之民,也就是在东夷地区广泛宣传周国文化,以起到移风易俗之效。当然,这个功效还是极其显著的,鲁国都曲阜,是儒学之乡,无论是东夷,还是周王朝,乃至中华文明,儒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说一说西部的卫、晋。卫国在宋国西北方,与鲁国接壤。国君为武王之弟康叔。在六个诸侯国中,卫的人口结构最为复杂,主要是收容了很多殷商遗民,这也是周公分化殷商遗民的措施之一。周公原本将殷商遗民分化为多支,其中比较大的一支被遏令迁徙到卫国境内,再派以武王之弟亲自看管,这样既减轻了其余几国监视宋国的重担,又便于对殷商遗民进行同化。可惜事与愿违,康叔带去的周人没能同化这些殷商遗民,反而被其同化了,以至于后世卫国奢靡之风四起,国政衰败,早早地退出了强国之列。当然,卫国的文化事业还是蒸蒸日上的,《诗经》中很多耳熟能详的名篇都出自《邶风》《鄘风》《卫风》,比如《氓》《柏舟》《二子乘舟》等等。晋国的册封可谓充满了戏剧性,据说是成王指地划给宠弟叔虞的。姬虞就是晋国的开国之君。晋国的武力强盛,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霸主晋文公。当然,晋国也是六国之中地盘最大的一个,他虽然不与宋国接壤,但其坐镇西北,与二京成犄角之势,既可拱卫王畿镐京,又可迅速驰援洛邑,是周公分化殷商遗民的最后防线。
最后说一说一南一北的燕和蔡。最北边的燕国由老牌贵族召公奭坐镇,一来防北方入侵的匈奴等游牧民族,二来可为齐国做后应。最南边的蔡国原本是蔡叔度的封地,后来因其参与武庚叛乱,在流放中病逝,周公又封其子蔡仲重建蔡国。蔡国虽不与宋国直接接壤,但在建国初期也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只是后来逐渐没落了。
这六个诸侯国将宋国包围其中,成合围之势,一旦殷商遗民再行不轨之举,六国合后必可全歼之。当然,自从周公分封六国后,殷商遗民再也没有反叛的机会了。那么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殷商遗民的结局
周公的星盘大阵最终还是起到了预期效果的,殷商遗民被他分而治之后,只剩下宋国这一支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战国末期才被齐国灭掉。不过殷商遗民虽然没有再行反叛之举,商人也融入到了周人之中,但商人这个职业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