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传奇人生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传奇人生

()
中文名: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传奇人生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

商朝名人推荐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传奇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生平简介

家世背景

武则天(后自名武曌)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

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还有洛阳说。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世民驯马一事。

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

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废王立武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一般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永徽六年(655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而元老李勣又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二人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

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封禅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于麟德二年(665年)十月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武则天则率内外命妇随行。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资助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皇后,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

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因李治患病而中止。不久,李治命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二月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被裴炎阻止,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于是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赐宫城名为太初宫。同月,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元年(685年)五月,武则天下诏允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以求被任用。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还政于李旦,但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

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匣子,类似于检举箱、报冤盒),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随时接纳天下表疏。此举广开言路,对稳定当时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

武则天为监察宗室与大臣,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审讯,国家都会向其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其中生性残忍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通过告密被授予掌管制狱的官职,形成“酷吏政治”,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大臣们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

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为石取名为“宝图”。

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十二月,武则天亲自拜洛受图,史称此时“皇帝、皇太子皆从,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文物、仪仗”,被评价为“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同年底,武则天命人于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放任百姓入内参观,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登基为帝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间,发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神都),以长安作为陪都。同月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试官制度由此开始。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贞观遗风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将王孝杰与阿史那忠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选用舞者九百人。同月,武则天听信谗言,杀太子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李旦几遭诬陷,险些受祸;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孙李成器及恒王李成义等为郡王。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旋即又为其父祖加谥。同年西突厥拥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联合吐蕃入侵武周;后突厥默啜可汗率众入侵,室韦亦反。”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将军李多祚击破室韦叛乱。二月,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等,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武则天同意。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十六日,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毁,她遂下诏重建明堂。二月,去“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天枢建成,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同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武周,被册封为归国公、左卫大将军。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通天宫”。五月,营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十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但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退。武则天又派将军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曹仁师等人由于误中契丹埋伏,大败。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则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内。同月,武则天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伐孙万荣。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

同年,酷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李旦、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来俊臣凶狡贪暴,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历数其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

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政变退位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

随着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遭人构陷,武、李被处死,永泰公主受惊而死(有被杀之说)。

晚年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武则天所寝集仙殿,要求她退位。

武则天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随后徙居上阳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又上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二月,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迁入上阳宫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八十二岁(《旧唐书》作八十三,此从《新唐书》)。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 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1、桃李满天下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2、请君入瓮,中国成语,喻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出自《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如何客观的评价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武则天不只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更是在中国最顶端政治舞台活跃近半个世纪,从辅政皇后到摄政皇后,再到执政太后和女皇帝,是有杰出历史贡献的一代政治家。

武则天留诸史册丹青的,绝不仅是以女子之身终登帝位,君临天下二十年的传奇人生;而且她打击士族门阀,改进推广科举制,开启平民政治的历史贡献,便是也将中国历史中永难磨灭。

武则天封皇后之后,便以其出众才干,被唐高宗李治确定为首席政治助手;其后更开启天皇天后、二圣临朝体制,从此成为史上权势最大、政治地位最显赫的皇后。

在那之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武皇后都是大唐帝国的实际首相,并在唐高宗重病不能视政期间为帝国摄政。也正是在她的辅政期内,夫妻二人共同秉政、默契配合,打击关陇门阀,强化君主集权。大唐国势鼎盛,唐军北征西讨,灭高句丽、百济、西突厥,拓地远及葱岭以西的中亚地区,建立了华夏王朝数千年史上的最大版图。

早年影视剧喜欢将李治塑造成对武后唯命是从的妻奴形象,当然荒谬已极;而认可唐高宗为睿智伟略兼备的一代明君,亦不等于就否认了武后在二圣临朝时期的政绩表现。似天后这等权势与威望,早不是君主可生杀予夺的后宫女子了。

公元664年时,李治一度对武后的权谋心生忌惮,可惜废后诏书墨迹未干,便很快回心转意,宰相上官仪用他一族性命做了牺牲品,以作为李治对武后的歉疚和补偿。

如果武后早在比自己还小四岁的李治之前,那么除了给李世民当过妃妾算一段不为当时大众所知的黑历史外,简直就是民间话本和市井百姓憧憬中,夫妻共掌江山的模范皇后了。之后武则天能代唐建周,之所以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和战乱,和在她辅政参政的这几十年里,大量收揽民心、招募亲信也关系巨大。

唐高宗后,武后正式成为帝国主宰,由太后而神皇,由神皇而皇帝,执政长达二十余年,从此得以毫无拘束和顾忌、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

(一)严厉打击门阀,解放奴婢部曲。借着唐周鼎革,武则天残酷打击政敌,株连甚广,又通过限制奴婢数量、保障奴婢人身、打击豪强地主,进而消灭关陇门阀和功臣集团的部曲佃客制。关陇门阀从宇文泰建立西魏起,持续百年执掌帝国中枢,如此根深蒂固的军政集团竟被她一举摧毁;同时也大量解放了劳动力,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三省六部制。将李治首创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以制度化,大量选拔低品官员进入政事堂,使资历不足的低级官员,若得君主信用,亦能荣登宰相之位。通过以低品官员分宰相之势,相权因此大为削弱,皇权则极大加强。此举顺应了君主集权必然逐渐强化的历史大势,科举官僚兴起更加速了此进程。因此这一制度也为此后二百年的唐朝诸帝所沿袭。

(三)设置十道分巡制,加强中枢集权。武则天以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为全国为十道,派遣御史为巡按使,每年定期巡查地方,监察各地州县官员,时人谓之「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

同时这些巡按使在巡视过程中,还负有荐举本道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全国各道被荐举的人才入京时,武则天亲自接见,让他们一律试作某官,称为试官,为科举制的有效补充

(四)设置匦检制度,广泛听取民意。武则天下令,任何人都可以借此直接向君主上书,言朝政得失,言自身冤抑,献军机秘计,自荐求仕进。特别是东面“延恩”一口,允许举国官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向她举荐自己的才干,以此请求升官或仕官。

传统史家观点,仅仅将这一制度创举视为酷吏政治,不免失之偏颇。

(五)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武则天创立殿试,首开武举,推重进士科,大量增加科举入仕名额,帝国朝堂从唐初的功臣门阀为主,变迁为科举官僚可与之分庭抗礼,进而逐渐占绝对主流。武则天同时身体力行倡导诗赋文采,以此作为科举取士标准,因此帝国政坛文风大盛,奠定大唐盛世华章之基。

(六)不拘一格举拔人才。在高宗时期,武则天便召集寒门人才编撰千卷书籍,密令参决政事,分割相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也是她之后能顺利摄政的政治班底。如留下千古名言「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名相刘祎之,就是北门学士出身。称制登基后,她更大力重用寒门士子,以此收揽举国民心,获得广泛支持。武周时期不止任用了李昭德、娄师德、魏元忠、狄仁杰等名相执政,更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姚崇、宋璟、张说等杰出贤相。

(七)努力促进农业生产。武则天亲自编撰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在各地大力兴修水利,令经济长足发展。在她作为辅政皇后、摄政太后和皇帝的半个世纪,帝国边疆与四夷战争不断,而人口户数增长近一倍。(永徽三年:三百八十五万户,神龙元年:六百一十五万户)

对大唐帝国绝大多数子民而言,除了数月即被平定的徐敬业扬州之乱、一年即平息的契丹入寇河北外,他们在武则天治下,几乎经历了整整一生的太平盛世。其文治之功,无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誉。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变革和创举,整个帝国中枢皆得益良多,因此李唐复辟后非但不曾人亡政息,相反为唐朝历代皇帝沿袭,一直被继承了下去。

当然,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朝代更迭、以周代唐的理想,武则天亦确有许多恶政,历史上对他的种种抨击,绝非纯系封建史家的偏见和污蔑。

在唐周鼎革期,武则天任用酷吏,放纵告密,打击异己,杀害贬斥许多能臣,如刘祎之原系她元从班底,却终因反对她称制被杀。因而导致了官场风气败坏,小人幸进当道。她晚年虽起用狄仁杰等贤相,诛除诸酷吏,然又有男宠二张兄弟用事,终招朝野众怒。

武则天为消除威胁,贬斥杀害黑齿常之、程务挺、王方翼等多名良将,导致外战败绩连连,后突厥复国漠北;吐蕃几次大会战屡败唐(周)军,一度占领安西四镇;契丹亦一度祸乱营州。

对初唐均田制和府兵制的衰落,武则天应对乏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逃户遍地,对此,她只得允许逃户落户新居,缓解危机。

因为漠北丢失,西域也一度失陷,再加上管理不善,导致马政荒废,帝国马匹存量从高宗朝的76万匹锐减到20万匹(其后玄宗朝最盛时也仅恢复到40万匹),这亦是外战武功不振的一大缘由。

帝国军队战力也因此大受影响,再不复李世民、李治时期各种以少胜多神话战绩、一战破国直若等闲的赫赫武功。

武周时期开始的恶钱通行之弊,更一直延续到唐玄宗年间,甚至导致名相宋璟因此下台。

在武则天晚年,她生活奢靡,广建宫室,大兴土木,又将大量钱财用于佛事,国家府库为之枯竭。而且上行下效,其后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参政女性在这些方面也深受她影响,却全无她的文治能力和政治才干,“女祸”成为帝国体制必须消除的大患和政治清明的障碍,却不仅是传统官员的男性偏见。

武则天作为皇帝时的政绩,之所以会显得不及她作为执政皇后时,更多并非是她本身能力见识不及她丈夫唐高宗,而是她企图称帝易鼎,一切举措以此为出发点,作为权谋家的私心代替了作为政治家的公心,因此导致了种种恶政。

而且,武则天在鼎革失败,武周政权注定一代而终,不得不屈服现实后,沉溺于奢靡生活和个人享乐的缘故。最终落得八旬老妇众叛亲离,孤老于上阳宫的结局。

对武则天的批评,正在于她仅仅为了一姓和一己之私,再不见早年的远见卓识,摧残了许多人才,败坏了帝国政风,损害了帝国利益,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历史评价。

当然,武周时期,帝国对外战争虽胜负参半,比不上唐太宗时期和唐高宗时期的称霸亚洲,无往不利的赫赫武功,但武则天能借力打力,迅速平定契丹叛乱;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任用郭元振使反间计令吐蕃内乱,除掉帝国头号大敌、吐蕃军神论钦陵;到她执政晚期已经扭转了边疆的不利局面,交给子孙的依旧是无争议的当世第一强国。

武则天时期内外挫折、最终不幸,其实正和她的孙子李隆基的一生悲喜一样,刚好处于第二帝国这个从隋到宋的漫长转型期之开端。

帝国在对外战争方面的失利,同样也是“二圣临朝”时期扩张过度,物极必反的自然收缩。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瓦解,同样亦是不可避免,难以遏止。要求武则天在天下大变局中立刻重建起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体制,确也是强人所难。这经历了盛唐到中唐百年之功才得实现。

在江南岭南地区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长时间持续将大量国力军力投入到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域外,实为唐王朝全盘继承的“西魏-北周-隋”关陇帝国的军国体制,极限运转之必然。其后李隆基时代设置节度使来保障边疆地区动员力,结果是饮鸩止渴,安史乱起,军国体制奔溃,大唐中衰。

因此,武则天也好,李隆基也罢,都是有幸被历史大潮选中,却又最终被历史抛却,确比不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这两代伟大英主的全始全终。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以上评述,尽可能不涉及武则天作为宫廷女性和唐王朝皇位篡夺者的方面,而是无视她的性别,将她和历史上其他男性政治家按同一标准来评判。从无字碑立千年以来,对武则天的各项评述,就在于太看重她作为女性统治者的特殊性,忽视了她为“政治家”的属性,其实亦是历史的一大偏见和遗憾。

相关话题:武则天一共造了18个文字,却只有一个广为人知,可如今为什么无人敢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有大大小小的王朝上百个,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有400多位,他们手握权柄,睥睨天下。这其中有一位最为特殊,那就是武则天。虽然漫长的历史里,女人当王朝的掌权者的现象并不是没有,比如慈禧、比如萧太后,但是敢公开称帝的她却是唯一的一个。现在的社会,女权觉醒,但是作为女性我们可能还会感受到社会上各种的歧视与不公,更何况在封建思想更深、女人地位更低下的古代。不过历史最后也证明了,女人也是能做天下的主人,武则天当政一点不比男人差。

她在位的时候,用自己的才能和手腕,在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整个王朝焕发新的生机,为后来的中兴奠定了基础。虽为女子,却是帝王之才。尤其是她在文化方面的举措,更是很多人都不敢尝试的,那就是造字。在唐代的时候,我们的文字基本已经定型,但是她一生非常迷恋文字,认为其能影响命运,这样的想法从她为将王皇后的姓氏改为“蟒”,萧淑妃的姓氏改成“枭”就能看出,她认为她曾经的这些敌人都不配拥有完美意义的文字,偏要取不好的字来羞辱她们。

据考证,她一共创造了18个新文字,可称则天文字,至于之前流行的“20个字”的说法其实为讹传。但是她造的字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当难写,这也就是不被人广泛认知,没流传下来的原因。但是有一个字却除外,那就是曌。音同“照”。取义日月当空的。而这个字的背后也暗含着当时的政治意图。武则天当皇帝,是千年头一例,而且女人身份必然遭受了社会非议,朝廷民间反对声甚高。而这个曌字就是有人为了拍马屁进献给她的。

日、月在上,意味阴阳相合,空字在下,寓意天下她为主,整个字就代表了她做皇帝就是阴阳一体,合乎乾坤。深的她的欢心。因为她的一些碑文上刻有此字,外加一些影视作品都有关于武则天用此字的情节,所以曌这个字也就成为则天文字中被我们最广泛认知的一个字。可是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却没人敢用,古时没人用是不敢,皇帝名讳要避讳。而今天大家不用,就是怕镇不住。中国人取名字讲究寓意美,好听写。但是这个曌,太过于贵重,天地、日月都在里面,又是唯一女皇用过的,试问谁敢给自家的孩子起这样的名字呢?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父亲是谁?

武士彟(yuē)(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

隋朝年间,武士彟经商致富,后成为鹰扬府队正。大业十三年(617年),他资助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授大将军府铠曹参军,然后随李世民军平定长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李世民即位后,历任豫州、利州和荆州都督,任内治民有方,得到李世民嘉奖。贞观九年(635年),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五十九岁,李世民赐谥号为定。

武士彟先后娶相里氏、荣国夫人杨氏,后者生下武则天。武则天受封皇后以后,武士彟先后被追赠为周国公、太原郡王等,改谥忠孝。武则天称帝后,追谥武士彟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庙号太祖。唐玄宗先天年间,削除帝号,降封太原郡王。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母亲是谁?

荣国夫人(579年~670年)杨氏,出身隋朝宗室,隋朝纳言杨达之女,韩国夫人武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郭孝慎夫人武氏的母亲。

杨氏德馨功隆,生在太州仙掌县(今陕西华阴),家庭尚为富裕,信仰佛教。四十四岁嫁给武士彠,成为继室,生三女:长女武顺,嫁贺兰越石;次女武则天;三女武氏,下嫁郭孝慎。

唐太宗选十四岁的武则天做才人的时候,她还哭哭泣泣。武则天热恋唐高宗,辗转入宫,受封昭仪。在其争宠当皇后之际,杨氏曾经接受女儿指示,请求唐高宗的国舅长孙无忌给予帮助,遗憾遭到拒绝。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册封杨氏为代国夫人,追赠武士矱为司徒、周忠孝王,长女武顺受封韩国夫人。显庆五年(660年)十月九日,改封荣国夫人。后又改封卫国夫人。

咸亨元年八月二日(670年8月22日),卫国夫人杨氏洛阳,寿高91岁,赠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加赠太原王妃。此间,仍由唐高宗执政,然而武则天已经为皇后,渐持权柄,经常参与军国大事的决定。唐高宗以后,武则天翻云覆雨,废唐中宗,立唐睿宗,政由己出。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武士彟为太师、魏王,杨氏则为魏王妃。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再加封武士彟为周忠孝太皇,杨氏为周忠孝太后,改母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690年),革命成功,改唐为周,成为大周圣神皇帝,追封母亲为孝明高皇后,葬于顺陵。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哥哥有哪些?

1、武元庆,字号不详,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成为皇后。作为外戚,授宗正少卿,外放龙州刺史,病卒于任上。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追封武元庆为梁王,谥号为宪。

人物生平: 应国公武士彟之子,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梁王武三思之父,母为相里氏。唐高宗时,以门第关系官至宗正少卿。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后,因其与武元爽待则天亲生母亲杨氏甚薄,则天借机报复,贬为龙州刺史,到任即。

2、武元爽,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应国公武士彠之子,一代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母为相里氏。

母亲后,无礼于继母杨氏。唐高宗时,门荫入仕,授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成为皇后后,授少府少监,迁濠州刺史,坐罪流放振州而死。

武则天称帝后,追封魏王,谥号为德,其子武承嗣嗣位魏王。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姐姐是谁?

武顺(623年~665年),字明则,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女性历史人物,应国公武士彟之女、武则天同母姐姐,母为荣国夫人杨氏。

早年嫁给豫州参军贺兰安石,育有儿子贺兰敏之,女儿魏国夫人贺兰氏。经常出入宫禁,陪伴妹妹武则天,得到唐高宗李治尊宠,受封韩国夫人。

唐高宗麟德二年,,时年四十三岁,追赠郑国夫人。武则天称帝后,追赠长公主,陪葬于顺陵。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丈夫是谁?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儿子有哪些人?

1、李弘(653~675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册立为皇太子。孝顺仁德,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上元二年(675年),随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时年二十三岁。唐高宗和武则天悲痛不已,追赠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礼葬于恭陵。

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尊上庙号为义宗。开元六年(718年),嗣子李隆基撤销义宗庙号,复用孝敬皇帝祭祀。

2、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

永徽五年腊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垂拱元年(685年),诏复雍王爵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赠司徒官爵,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谥章怀太子,与太子妃房氏合葬。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