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发现:避的并非洪水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发现:避的并非洪水

()
中文名: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发现:避的并非洪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便深深刻入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之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土重迁除了体现在百姓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外,还表现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对国都的选择十分看重,并且一旦

商朝名人推荐

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便深深刻入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之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土重迁除了体现在百姓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外,还表现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对国都的选择十分看重,并且一旦确定便不会随便更改。

纵观我国古代的各大王朝,除非有重大的灾害或是战争爆发,否则很少有迁都的情况出现,因为首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随意变更不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十分劳民伤财。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封建社会初期,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后,却频繁迁都,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测。

商超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显示:商朝并非躲避洪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内情?

频繁迁都

商朝又称殷商,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其始祖最早兴起于黄河中下游,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消灭夏朝,定国号为“商”,建立起了新的朝代。

商朝建立后,曾屡次三番迁都,直到商朝的第19位帝王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至殷,国都才终于稳定下来,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商。

据考古学家的不完全统计和推测,在盘庚定都殷以前,可能进行过十数次迁都,这些在史书中都有所记录。

《史记殷本纪》中记录道: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豪;另在《竹书纪年》中也曾有记载:自前八而后五。

足以看出商朝在最初成立至盘庚定都殷以前,国都一直在不断变化,平均每位帝王都要迁都一次。

这样频繁的迁都让人不禁会感到好奇,究竟为什么这些商朝帝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变更都城呢?

对于古代的王朝而言,都城是政治和权力的象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如果频繁变更都城,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影响统治的稳定,看起来似乎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很多人根据当时的情况猜测,商王朝如此频繁的迁都会不会是为了躲避什么灾祸呢?

诸多猜测

一般来说,古代王朝选择都城会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适宜人类生存居住,而且还要适合发展政治经济,这样才能立于维护封建统治。

根据史书的记载,商朝早期频繁迁都过程中,所选择的城市一直位于山东河南一带,并且是按照由南至北的走向变动,这样的变化趋势并不符合都城选择的标准,因此令人感到更加迷惑。

因为这样做是在将都城由富庶肥沃之地迁往较为贫瘠落后的地方,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维护统治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然存在其他在商人看来更加重要的原因在背后驱使他们。

有历史学家曾猜测,商朝的首都呈现出这样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商人在躲避夏朝宗室,避免再次发生战乱。

还有其他历史学家认为,当时洪灾频发,商朝迁都很可能是为了躲避洪涝灾害,避免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天灾的威胁。

这两个说法乍一听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其实并不能经得起推敲,因为商朝建立的前提就是夏朝的灭亡,夏朝宗室已经无法对商朝产生威胁,更何况在夏朝灭亡百年后,商朝依旧在不断迁都。

另一个躲避洪水说也不甚合理,因为商朝此前居住的伊洛平原并没有发生过洪水,盘庚前的历代里王中只有祖乙一朝曾有过有关洪水的记载,但并没有因此而迁都,所以这个说法也无法令人信服。

那么夏朝都亡了,商朝也并非要躲避洪水,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

真实情况

既然商朝迁都既非为了躲避夏朝宗室避免战争,也不是要躲避洪水灾祸,他们究竟为什么屡次三番的变更都城呢?

考古学家在翻阅了大量的史书典籍后做出了一个相对可靠的猜测,商朝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迁都,很可能是为了解决内部统治问题。

建立于春秋战国以前的商朝在王位继承上遵循的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嫡长子继承制”,除了帝王的儿子外,其兄弟也拥有继承权,因此王位更替以后,新旧势力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

很多商王为了削弱旧势力,都会选择在即位之后将都城迁移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解决统治内部的问题,完成权力中心的转移。

除此之外,进一步开拓疆域版图也是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之一,在许多殷墟中都曾发现的大量武器和少数民族殉葬者都可以作证这一观点。

商朝自建立后便不断同少数民族地区交锋,多次发动战争,将自己的疆域版图不断扩大,因此需要通过迁都增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便于及时对发生叛乱的地区进行镇压。

在盘庚之后,商朝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任务,不再需要东征西战,所以也不再像从前一样频繁迁移都城,商朝的都城才就此稳定了下来。

小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首都对于一个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会影响国家长远的和平与稳定。

历来都城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每个朝代都有着其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因此所考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为了维护自身的集权统治,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推出了许多的政策,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摆脱王朝兴衰更替的命运,因为封建统治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缺陷和问题,不同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也无法被根本消除。

落后的封建统治被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