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夏朝,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夏朝,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
中文名:
史记上明确记载了夏朝,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我们都知道,考古不是万能的,很多历史都无法通过考古100%的证实,比如亚历山大东征就没有确切的考古铁证,如今夏朝也是如此。这时,就更凸显了信史的价值,在考古不能证实、却又不能证伪时,我们只能相信信史的记载。 在甲骨文出世之前,西方否定中国夏

商朝名人推荐

我们都知道,考古不是万能的,很多历史都无法通过考古100%的证实,比如亚历山大东征就没有确切的考古铁证,如今夏朝也是如此。这时,就更凸显了信史的价值,在考古不能证实、却又不能证伪时,我们只能相信信史的记载。

在甲骨文出世之前,西方否定中国夏商王朝,但甲骨文不仅证实了商朝存在,而且甲骨文中的“商朝王表”,与《史记》中的基本一致,也就证实了司马迁对夏商历史记载的可信度,据此也有理由相信史记中的夏朝是可信的。

撇开考古上的争议,既然如此信史已有记载,为何西方至今还会否认夏朝的存在?

西方学者质疑:史记也能作为信史?

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公布后,立即引起西方学者的激烈质疑,甚至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宣称“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为了将报告解释清楚,于是中西方随后进行了三次辩论,其中第一次围绕的话题就是夏朝是否存在。

中国学者论证夏朝存在的观点中,其中一条是“既然司马迁所论的商朝被证明是信史,那么他所说的夏也应当是信史”。然而,不少西方学者却认为:《史记》提到“商的第一个王是其母亲踩到大鸟脚印而受孕”(其实是西方学者搞错了,周后稷是如此诞生,商契是简狄吞鸟卵受孕),黄帝、尧、舜、禹等存在超自然行为,根本就是神话传说,难道这样的记载也能视为信史吗?

显然,这是抬杠。

其实,史家也有历史局限性,有些认识自然不如今人,但正常人都不可能因为《史记》中的少许错误,包括上述超自然事件,就去否定整本书的信史价值。因为几个超自然事件,就此否定史记的信史地位,西方一些学者的动机无疑耐人寻味。

西方学者判断:周人或编造了夏朝!

《夏本纪》的源头在于先秦,司马迁汇总了周代史料,加以整理汇编,最终编写出了较为系统的夏朝史。如果《史记》不可信,那么先秦史料对夏朝的的确确有很多记载,西方学者如何看待呢?

然而,不少西方学者却认为,周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夏人事迹,极有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不能尽信。

美国汉学家夏含夷(下图),被国际学术界批评为过于相信中国文献,但他对于尚书里记录大禹与夏朝文献,也不认为真实可信,实际就是暗示这些篇章是后人编造的。

其实,从史料上看,周人于情于理都没有编造的理由,比如《尚书·多士》与《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清华简·厚父》记载的三件事。

首先,根据《尚书》考证,基本可以认定《多士》是周代官方档案,讲述的是周公旦与殷商贵族的谈话,其中一句为“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如果说周公编造出夏朝,为殷商祖先编造出灭夏事迹,想要由此说服殷商贵族真心臣服,那么无论怎么都说站不住脚。

其次,《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卫成公迁都于帝丘,梦遇祖先康叔说“夏后相把你给我的祭物夺走了”,他便命令卫国人祭祀夏后相,但是臣子宁武子指出夏后相的遭遇与卫国无关,认为不需要祭祀夏后相。所谓夏后相,即夏朝第四位君主,太康(夏启之子)失国后,后羿扶持仲康(太康之弟)继位,中康死后夏后相继位,后被寒浞杀死。对于夏后相与帝丘,如今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2005年,在河南濮阳高城遗址下面,又发现了一座916万平方米的春秋古城,由此确定卫都帝丘所在。更大的惊喜在于,古城下面还发现了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遗址超100万平方米,在河南同期遗存中最大,也是后岗二期文化的一处中心遗址,首都师范大学袁广阔等判断认为应与夏后相之都帝丘有关。

第三,清华简《厚父》记载:“闻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启为后,帝亦弗恐启之经德少,命皋陶下为之卿士。”其实,清华简记载禹夏并不稀奇,重点在于清华简是楚简,周代楚国一直“不服周”,甚至主动称王,要与周天子平起平坐。那么,如果真是周人编造了夏朝,楚人会怎么做?

总之,不仅先秦众多史书记载夏朝,而且众多诸侯国也都记载过夏朝,尤其是“不服周”的楚国对此也有记载,只能说明周人不可能编造了夏朝。况且,周人辛苦编造夏朝的目的何在,难道就是为了证明政权合法性,灭商的正义性?似乎根本没有必要编造这个谎言。

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历史记载最为丰富,信史最为悠久,(撇开夏朝争议来看)从未平白无故的捏造或虚构过一段重大历史。既然如此,也就完全没有理由否定信史对夏朝的肯定。

连《荷马史诗》、《圣经》等都能当历史,西方学者却否定中国不折不扣的信史,否定其对夏朝的记载,只能说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或者深层次的原因是过于傲慢、偏见、双标。因此,西方学者的某些观点,值得中国人深思,不能深信不疑、盲信盲从。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