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启示-周朝的两大制度让中国历史进入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的启示-周朝的两大制度让中国历史进入黄金时代

()
中文名:
春秋战国的启示-周朝的两大制度让中国历史进入黄金时代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除近代以外,变迁得最厉害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战乱频但又英雄辈出。 这个时代,封建逐步解体而郡县制度逐步完善,这个时代,贵族逐渐落寞而平民阶层逐渐崛起;这个时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无义战”的时代。 “天地不仁,

商朝名人推荐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除近代以外,变迁得最厉害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战乱频但又英雄辈出。

这个时代,封建逐步解体而郡县制度逐步完善,这个时代,贵族逐渐落寞而平民阶层逐渐崛起;这个时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无义战”的时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这个乱世,又成为后世研究治乱兴衰、大国博弈的上佳样本,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甚至能看到未来。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西、东周的来历

春秋战国,历史上又称为东周,冯梦龙有本《东周列国志》就是讲述的这段历史的演义故事。与之对应的是西周,时间上是先有西周再有东周,之所以分成东西,因为西周都城在今天西安,东周都城在今天洛阳。

而东周的很多历史沿革,只有先说清楚西周才能搞清楚。

周朝的历史,按照《史记》记载,要追溯到后稷。后稷是古代的农神,也是五谷之神。

后稷

传说后稷母亲姜嫄踩巨人脚印有了感应,回来就怀孕有了后稷,也就成为了周氏族的祖先。这当然是个神话,历史里好多朝代追溯先祖的故事都带点所谓“异象”,更不用说本身就是神话时代的后稷了。

但这个神话并不是毫无价值,它里其实也蕴含着周族的一些历史线索。

根据童书业先生考证,从这个故事里起码能看到三点:首先,后稷母亲名叫“姜嫄”,这个名字大概率是拟名,她名嫄其实就是始祖的意思;而她姓姜,古语里姜即是羌,也就是说周人和羌人必有血统关系。第二,“后稷”乃是农神或农官之称,周人推他为祖,则周氏族必是以农业兴起的。第三,后稷建国于有邰,有邰地在西方,足见周人是西方的氏族。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族应该最早是西方羌族的一支,善于农耕。

后稷教稼

这个周氏族后来从西方逐步东侵,到武王时起兵伐纣,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定都在镐京(现在的西安市内)。

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立,周公监国,平定内乱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制了一系列制度,《史记》上说“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这里面很多制度影响深远,值得读历史的人思考。

周朝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是分封诸侯。周公平乱后,就在东方大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镇压商民。最早分封的几个国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境内,当时最大的诸侯是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我从网上找到西周分封诸侯的示意图如下:

西周分封诸侯示意图

这个制度就是大名鼎鼎的分封制,古代叫“封建”,其实古代说“封建”这个词的时候就是在说这种分封制度,而不是现在我们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意思。

很多人觉得封建制度是个很原始落后的制度,因为后来的周天子很惨,汉朝的分封也搞出来一堆乱子,明朝分封更是出现了靖康之耻,因此好像这个制度不咋样。

但其实这个制度与后续的郡县制的优劣在后世被讨论了几千年,甚至到了千年后的唐朝,作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还写过一篇《封建论》,力证郡县制的优势,可见这两项制度孰优孰劣一直存在各种争论。

郡县制的好处咱们以后再说,这里要说一下这种封建制度的好处。

封建等级

历史上封建制的优点

封建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让地方力量强大。

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里“央地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央和地方以什么样的力量对比存在是一个敏感而又绕不开的问题。而在统治技术比较原始,统治疆域广阔或者面临外族威胁的时候,封建制度或者这个制度的某些优化版本往往被统治者选择,发挥它的优势。

封建制度下,地方有足够的力量和灵活性守卫自己的土地,中央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比如在周朝这个较为原始的时代,如果所有资源和事务都集中在中央,以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治理能力,管理偌大的疆域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后续的宗法制和层层分封,让地方拱卫中央,实现松散的统治,然后其他事务由地方自决也就成为了必然。

这种情况下,央地相对独立,周代中央的溃败并不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外敌入侵时,有专门的力量进行抵御。比如后来楚国第一次侵扰周室,齐国将它阻止,而戎族侵扰,则是被秦国和晋国彻底解决掉了。

后期诸侯示意图

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制有它的好处,后世的元朝的几个汗国设置、刘邦建国之后的分封、明朝初期的分封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这个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的力量是被削弱的,往往会形成事实的地方割据,尾大不掉,形成对皇帝的威胁。

布热津斯基说过:“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

而且分封的时候大部分是宗亲或者功臣,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对皇帝都是有感情的,往往通过所谓战斗友谊或者血缘关系维护,但随着时间推移,所谓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淡,战斗友谊更是早就烟消云散,但现实的利益和野心却越来越膨胀,实力强的诸侯往往会觊觎中央权力,有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所以后世分封往往是个权宜之计,只要情势发生改变,地方权力就会被收回,也就是“消藩”,逐渐成为集权。明亡以后,王夫之对封建制有过一些辩护,也基本上是看中这个制度在抵御外族时候的灵活性和组织力,觉得如果有类似的分封制度,各地方也能组织起有效的反清力量。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其次是设立宗法制。据考证,宗法制是从嫡庶制来的。商代以前没有嫡庶制,周人创立嫡庶之制,后来发展为宗法制。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家国合一”,也就是说所有的统治阶层都可以比照一个大家族的亲疏远近关系来确定地位高低,而这些关系最中心的是周天子,然后层层分封辐射扩散。封建制度以分封同姓为原则,天子的封诸侯,诸侯的封大夫,都依宗法系统而定。

从制度设计上看,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有点互为表里的意思,宗法制崩溃必然也解构分封制。

分封制

这个制度很像中世纪西方的封建制度,就是层层分封建设,也是在统治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秩序的一种很有效的统治方式。很多历史学家说,中国典型的封建社会到周朝就结束了就主要因为这个。

从宗族制看来,其实大部分诸侯之战都可以说是亲戚打亲戚,所以春秋早期很多纵横捭阖里有时候会掺杂些莫名其妙的家长里短,颇有点像欧洲到二战之前的那些王国战争,基本都沾亲带故。

结语:

后来的春秋各强国里其实有个例外,那就是楚国。楚国不是来源于周朝开始的分封,严格说它属于那时候的“蛮夷”,甚至自认为也是“蛮夷”,只是后来越来越强大,想要作盟主的时候,就开始说自己“抚有蛮夷以属诸夏”。

从政治制度上看,西周对春秋战国影响最大的制度就是这两个了——封建制和宗法制。而春秋的历史序幕,要从周幽王和那个千古流传的“烽火戏诸侯”开始谈起。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空山何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