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
中文名: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十载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 与云南王阁罗凤战于沪州。官军大败, 死于沪水者不可胜数。 十三载六月, 侍御史、剑南留后李泌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 为阁罗凤所擒, 举军皆没。 对于大唐为啥要打南诏,咱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

商朝名人推荐

十载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六万讨云南, 与云南王阁罗凤战于沪州。官军大败, 死于沪水者不可胜数。

十三载六月, 侍御史、剑南留后李泌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 为阁罗凤所擒, 举军皆没。

对于大唐为啥要打南诏,咱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在大唐建国之时,高原之上谜一般崛起了一个战斗力爆表的政权——吐蕃,李世民坐镇的初唐时期,双方短暂接触、武力交流了一番,便立即探出了彼此的底细——不好惹。

随后,文成公主的下嫁,大唐、吐蕃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但两者之间的区域竞争却从未停歇过,毕竟安西都护府这个地方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纵观整个大唐,即便大唐武力超凡,灭高句丽、吐谷浑、东突厥,吊打契丹、薛延陀,然而对于吐蕃来讲,始终互有胜负。

既然战术上征服不了对方,那就从战略高度上来布局,到了唐玄宗时期,大唐扶持西南面六诏中的南诏,培养出一个区域强盛的政权,作为辅助小弟,拉着南诏一起对付吐蕃。

然而,崛起后的南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现状,他对打手这个角色,非常不满,毕竟自己虽然是小弟,小弟也是有追求的呀。

因此,这个想要积极进步的小弟便和先前的大哥——大唐,开始变得貌合神离起来,双方的互相猜忌、提防,逐渐演变成了剑拔弩张、最终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

天宝年间的两次战争,大唐原本仗着国力强盛,痛殴一把南诏这个不听话的小弟,然而没想到,两次南征,不仅劳民伤财,还落得个全军覆没、铩羽而归的下场。

战败的结局,使得唐朝方面元气大伤,而就在天宝十三载最后一次南征败北之后一年,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起了反旗,也拉开了那场动摇大唐根基的大叛乱——安史之乱。

有鉴于两者之间间隔时间之短,很多人觉得,天宝年间的两次南征败北,元气大伤的大唐,最终开启了范阳那批野心家们的觊觎之心。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是不是源自于天宝之战的败北呢?

其实在杜佑的《通典·兵典序》当中,有过这么一个观点,比较客观:

禄山称兵内侮, 未必素蓄凶谋。

通俗的讲就是,造反这件事,不一定就是安禄山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人家造反,其实也是被时局所逼,没办法,毕竟都想活嘛。

那么安禄山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一起看看,他的作乱,究竟跟天宝之战有没有太多的关系?

从开元后期开始,唐朝内部的矛盾,便主要体现在皇帝与太子,宰臣与太子、宰臣与宰臣之间。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支持太子的张九龄等人相继被罢相,李林甫成为了掌控中枢之人。

而随后,随着被高力士等人推荐的李亨被封太子,朝廷内部的争斗,便始终在皇太子李亨和李林甫之间进行着激烈博弈。

唐玄宗则在两者之间的冲突之间,左右调和,稳坐皇位十余年。

而随着李林甫与皇太子,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势力制衡发展,皇宫内的角力最终将各地藩镇大佬们,纷纷拉下了场。

藩镇制度下的节度使们,一方面是朝廷的臣子,另一方面又成为了影响朝廷内部力量,此消彼长的重要因素。

针对与皇太子关系密切的西北军镇,唐玄宗一方面对其打压控制,另一方面大力拉拢、培养安禄山等人,以范阳、平卢制衡西北藩镇。

唐玄宗以优容来换取安禄山的忠诚,他觉得自己对安禄山已经够好了,安禄山必定不可能反。

“朕推赤心待之,禄山必无异志。”

或许当时的安禄山,确实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朝廷里面,有靠山,咱怕啥。

但随着杨国忠的上位,最终一切都变了。杨国忠上来之后,就发现,安禄山这边自己搞不定,此时的杨国忠已经顾不上去制衡皇太子了。

为了达到平衡,杨国忠开始打造以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剑南等节镇来制衡平卢、范阳、河东、朔方藩镇的局面。

西北节镇和东北节镇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

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却依然保持着先前的节奏,将主要矛盾放在自己与皇太子之间,不相信太子、杨国忠等人的奏告,最终使得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宝十三载十一月, 杨国忠奏贬吉温; 十四载四月, 杨国忠日夜搜求安禄山阴谋事, 围抄安禄山在京邸第, 捕杀其门客李绍、安岱等。

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安禄山也被逼上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综上可知,安史之乱其实与天宝之战,并无太大的关系,天宝之乱虽然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但真正导致安史之乱的,其实是朝廷一直以来的权力争斗。

不管有没有两次南征,也不管天宝之战最终的结局如何,安史之乱,其实最终也是难以避免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