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问题在于,频繁迁都劳民伤财,那么商朝为何还频繁迁都,因为内部权争,还是游牧经济形态,或者为了逼近敌人,还是其他原因?其实,现代考古商朝“水井”发现,商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可能极为简单,古今学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商朝前期的神秘水井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然而问题在于,频繁迁都劳民伤财,那么商朝为何还频繁迁都,因为内部权争,还是游牧经济形态,或者为了逼近敌人,还是其他原因?其实,现代考古商朝“水井”发现,商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可能极为简单,古今学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在商朝中前期,考古发现诸多水井,深度超出想象:
洛阳偃师商城(距今3600年—3400年),至少发现五口深井,普遍深度为5-6米,最深的超过6米;郑州二里岗遗址,始于距今3620年时,其中发现众多水井,普遍超过6米,如今探索过的水井,最深的一个超过7.8米;郑州商城遗址,最新碳14测年数据为公元前1509—前1465年,水井更多,深度普遍超过6米。
在商朝前期的遗址中,为何出现众多深井?原因很简单,必然是天气炎热、干旱少雨,不得不掘井取水。根据史书记载,商汤时大旱七年,所以“伊尹教民兴凿井以灌田”,这些商朝早期遗址中的水井大规模出现,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史书的可信度。(下图,山东济南裴家营西北遗址的商代水井)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夏商气温普遍偏高,即可能经常发生干旱。
1972年时,竺可桢研究指出:“在距今5000年—3000年时,大部分时期的年平均温度比如今高2°左右。”其实,代表河南的“豫”,反映出当时河南还有成群的大象,无疑说明温度偏高,可以佐证竺可桢的结论。
通过殷墟考古与甲骨文可知,商代主粮是五谷,典型的农业社会,不是游牧经济。因此,气温偏高导致的干旱,必然影响商人农业生产,由此也就会逼得商人不得不迁都。或许,这就是商人从亳迁到嚣(疑似郑州商城)的原因所在,但从郑州商城水井深度来看,商人可能是从旱情更重的“亳”迁到较轻的“嚣”。
商朝中期,商人迁都最为频繁,在郑州商城被废弃的公元前1465年到盘庚迁殷后,165年间商人一共迁都五次。至于迁都的原因,极有可能还是与气候有关,只是这一次逆变成了水灾。
郑州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商城西北40里,处于索须河南岸的台地上,面积高达144万平方米,时间上比郑州商城晚、比安阳殷墟早,因此是典型的商朝中期遗址。考古发现该地区出现亚热带常见的分子枫香,说明当时郑州一带具有亚热带气候性质。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处于二里岗上层到殷墟二层之间,即前期晚段到后期前段。该遗址发现两口水井,商代中期的水井深度为3.7米,相当于殷墟二期时的水井深度为6.02米。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不少喜欢湿热环境的圣水牛、四不像鹿骨骼。
殷墟早期遗址中,1928年—1937年15次大规模挖掘时,出土了29种动物骨骼,其中最多的是肿面猪、圣水牛、四不像鹿三种动物骨骼,这三种动物都喜欢湿热环境,反映出当时多雨湿热的气候特征。武丁(盘庚之后的第三位商王)时,这种气候还在延续,甲骨文中多次记载武丁猎取了犀牛。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不难看到,商代中期气候逆变,从之前的干旱炎热变为多雨湿热,连豫北冀南都出现喜水喜欢湿热的肿面猪、圣水牛、四不像鹿等动物,无疑说明安阳南部的水患更为严重,逼得商人不得不频繁迁都。
由此来看,《尚书·盘庚》记载“先王适于山”,原因应该在于水患特别严重,不得不迁都到交通不便、生活生产不便,却地势较高的山上;盘庚迁殷时说“殷降大虐”,应该是降水过多,导致奄地遭遇水患,乃至安阳以南广大区域都遭遇水患,于是不得不长途跋涉,向雨水相对较少、地势较高的北方殷地安阳迁都。
因此,商人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天气,夹杂一些其他因素。毕竟,商朝是农耕文明,随意迁都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武丁之后,商朝气候又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湿热多雨变成了冷干少雨的气候,所以甲骨文中出现几百条“求雨”的卜辞。上述河北藁城台西遗址中殷墟二期的水井深度,就比商代中期的深了2.3米左右,且殷墟大部分水井深度都在10米以上,部分达到16—17米,无疑说明商朝后期少雨,只是习惯稳定生活的商人此后再也没有迁都。
或许,这就是商朝逐渐衰落的关键原因,商人不再迁都寻找沃土之后,干旱导致殷地农业生产不畅,由此削弱了商王朝的国力,最后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大邑商”被“小邦周”轻松灭掉。
通过商朝迁都与气候的分析可见,气候对历史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乃至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亡,因此古人将王朝兴亡变化归于“天命”,有时候未尝没有道理。
参考资料:《史记》、《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等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