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
中文名: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都城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所以不会轻易挪动。纵观历史上的那些都城,西安、南京、洛阳等,他们要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于易守难攻之地,要么是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具有经济中心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政治中心意义。 所以尽管

商朝名人推荐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都城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所以不会轻易挪动。纵观历史上的那些都城,西安、南京、洛阳等,他们要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属于易守难攻之地,要么是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具有经济中心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政治中心意义。

所以尽管我国历史发展时间久,历经的朝代多,但迁都的事件是少之又少。然而,我们所熟知的没有,但遥远的商朝却频繁进行了迁都。当时夏朝已经被商汤所灭,而且政治中心的意义非凡,那么商朝为何又要放弃已经发展过的地方频繁迁都呢?是在躲什么吗?是野兽,还是洪水?但据考古显示,他们并非在躲野兽,也不是洪水。

历史上的迁都事件

古代历史上总共有四百多个皇帝,也有很多的朝代,但都城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都城的“重复利用率”太高了。毕竟前朝已经勘探好最好的位置,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口比较集中,所以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都超越了其他的地方。

所谓“前人栽树”,那么后来成功上位的人自然就要“乘凉”了。所以一般来说,很多开国皇帝都只是改了大概的建筑,然后就在此地“安营扎寨”了。不过,历史也有很多帝王已经当上了皇帝,但还是要迁都的。

第一个比较出名的就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他之所以东迁,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西周时期,幽王在位,宠幸褒姒不说,还脑袋发昏的把自己的嫡长子宜臼给废了。宜臼自然是不甘心,于是去申国找自己的外祖父撑腰。而申国国君于是联合犬戎打了西周。这西周不经打,一打就打灭了。

而后犬戎又以攻打帮助为由占领了宗周之地。宜臼即位后,为周平王,差点连宗周之地都没有。于是敌不过犬戎的情况下,只能带着家当和贵族们往东边洛邑迁徙。这里地势好,易守难攻,因此东周就在此地扎根了。

第二个比较出名的迁都事件是发生在北魏年间,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当时出身鲜卑族的孝文帝一统北方,他个人对汉族文化感兴趣,同时也想统一南方,当然还有就是加强自己的统治,于是进行了迁都,不断南移,到了洛阳之地。

除了迁都之外,还进行了各项移风易俗改革,比如他带头将自己的“拓跋”姓氏改为“元”,还有就是与汉族通婚,同时使用汉字、穿汉族衣服等。这些目的,都是处于他的政治统治需要。

所以不管是周平王,还是孝文帝,他们的迁都都是有政治等各种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躲谁,更不会频繁迁都。因为迁都,“家当”加上群臣等,浩浩荡荡,劳民伤财。

然后,远在周平王的商朝时期,却经历了频繁的迁都。那个时期,也没有特别大的战争,那么他们为何频繁的迁都呢?是为了躲谁吗?

商朝频繁迁都缘由

相对周朝而言,商朝的历史又比较久远,因此很多知道“殷商”历史文明,也就是在今天的河南,但却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确实是商朝的都城,但却是经过多次迁都才到这里的。而且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商朝不过只有五百多年的统治,但他们却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三次迁都,可谓是十分频繁了。

当然,这十三次是分前期和后期的。根据文献记载,商汤即位打败夏朝最后一位君王夏桀的时候,前面就已经迁都了八次。后面商汤即位之后,成立了商朝,在《竹书纪年》中,就有仲丁、河甲等帝王前前后后进行了五次迁都。

那时的代步工具更是少,基本都是靠人工搬运,因此走哪里带着很多东西甚是不方便,那么商朝为何却不顾方便与否,直接迁都呢?在最开始的说法中,商朝频繁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这倒也说的通。

毕竟遥远的商朝,人们的生产力比较底下,虽然在文化上等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肯定是比不过后来的朝代,所以洪水来了,自然也不能很好的躲避,更不可能像大禹那样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洪水,所以遇水就走,也是明智的选择。

但后来,史学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或许商朝频繁迁都并不是为了躲避洪水,而且有史料支撑。据载,商朝的第十六任君主祖乙就遇到过大洪水,但当时的他并未带领族人进行迁都,所以后面的商王为洪水而不断迁徙说不通。

对此,又有人提出新的观点,那就是商王朝后来频繁迁都,是为了躲避夏朝的贵族。但是,在历史上的记载是,夏朝被商朝打败之后,就迁于北野,甚至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还记载了匈奴人就是夏朝迁往北方的后裔,与汉属一家。所以说,当时是夏朝的贵族躲商人,而不是商人去躲夏人。

那么,这些原因都被排除之后,商朝的君王带他们不断进行迁徙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呢?经史学界结合一些夏商时期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那就是商朝不断迁徙不是为了躲避异族敌人,而是为了躲避内部的敌人。

毕竟权力斗争不是后来才有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商朝也不例外。当时又不讲究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商王之位是有能者居之。所以商王为了躲避自己的政治敌人,就带着向着自己的族人不断迁都躲避。

结语

对于我们来说,古人似乎显得有些“迂腐”,在有敌对势力的时候,选择将其灭了,就不用频繁迁都了。毕竟灭几个人是小事,但大举迁都就是一项浩浩荡荡的大工程。但之所以说“人心不古”,就是因为人们随着进化与发展,有了更多的“心计”,因此后来才有那么多官场的厚黑学。

也许对于商朝来说,那个时候的他们心思还比较单纯,有了敌对势力,如果还属于同宗同脉的话,确实不适合进行歼灭,只能将其驱赶,或者自己远离,以此到达“眼不见心不烦”的目的。但或许还有其他原因,只不过还需要史证的进一步支撑。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更真实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