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勇 周康王继位后,西周王朝开始把经略四方的重点转向南土。但对北方部族的来犯,亦必兴师征伐,以保障南土经营战略的实施。康王二十五年,鬼方作乱,遂命南宫盂率师讨伐,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此事文献失载,唯见于小盂鼎铭文。小盂鼎于清道光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文/杜勇
周康王继位后,西周王朝开始把经略四方的重点转向南土。但对北方部族的来犯,亦必兴师征伐,以保障南土经营战略的实施。康王二十五年,鬼方作乱,遂命南宫盂率师讨伐,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此事文献失载,唯见于小盂鼎铭文。小盂鼎于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今已失传,仅存铭文拓片。器铭所载为康王命盂伐鬼方、告功返京、献俘庆赏等内容。此役杀掠数量之大,为西周所仅见。其间有何奥秘,值得仔细探讨。
大体活动于晋西北与陕东北
鬼方是一个古老的方国部族,甲骨卜辞已可见及。“鬼”字从人象鬼头,与《说文》相合。西周金文其字形略异,小盂鼎铭和梁伯戈铭增加形符,似带“击”义,然不碍其为一字,或表明鬼方具有重武好战的族群特性。由于鬼方卜辞较少,而武丁屡伐(上工下口)方,董作宾等以为(上工下口)方即鬼方,不被认同。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读鬼方为“畏方”,以其音变而为昆夷、薰育、猃狁,视为一族之称,亦非确当。后经学者深入研究,鬼方在甲骨金文中应为独立的族群名称,今已渐成共识。
对于鬼族的考索,王国维有开创性贡献。他把鬼方与昆夷、猃狁视为一族,又说鬼方为“游牧之族,非有定居”,其活动范围自宗周之西(汧陇之间)而包其东北,这都是不可取的。但他由梁伯戈铭以证“鬼方蛮”在梁伯国(今陕西韩城)之北,又以《国语·郑语》所言“隗”国为晋之西北诸族,却对我们探寻鬼方的活动地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文献上看,《诗·小雅·荡》“覃及鬼方”,毛传:“鬼方,远方也。”是汉儒不以鬼方为部族名,更不知其居邑何在。东晋干宝注《易》始言“鬼方,北方国也”。《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徐广曰:“(九侯)一作鬼侯。邺县有九侯城。”《正义》引《括地志》云:“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不管是邺县(今河北临漳)还是滏阳(今河北磁县),均距河南安阳不远。此与古本《竹书纪年》称殷末“西落鬼戎”的方位不合,应是后起的讹传。王玉哲《鬼方考》对鬼方地域详加考订,以为在山西南境,与事实相近。晋南侯马、曲沃一带,周初属于晋国政治疆域,鬼方当在其北。从考古发现看,在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山地,以石楼—绥德铜器群为代表的文化,不同于商系文化系统的旌介类型,而是与商文化并行发展又互相影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所代表的族体基本上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此支文化在年代和地域上与李家崖文化基本相合,后被归入李家崖文化的范畴。李家崖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1983年在陕西省清涧县李家崖村发现的一座商周古城址,发掘者定其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年代上限为殷墟一期,下限为西周早期。李家崖城址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所不同,特别是出土的三足瓮口沿上刻有“鬼”字陶文,与甲骨文从鬼从人(正面)的鬼字大体一致,说明居住在这里的族群当是自称为“鬼”的鬼方主体。学者据以判定李家崖文化是与鬼方先民有关的文化遗存,是可信从。由此推测,鬼方大体活动在晋西北与陕东北黄河两岸的高原地带。
鬼方是一个由众多部落组成的政治共同体,有的部落可能以游牧为主,但李家崖古城的人群应已定居,至少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清涧李家崖古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495米,南北宽122—213米,城内面积近7万平方米。城内发现房屋、窖穴,也有青铜、石、骨、玉等生产工具,还有“稷”一类谷物,以及家畜、野生动物骨骸的出土。这表明此地先民从事农、牧、猎多种生产活动,并非单纯以游牧、狩猎为生。在古城的东部,有一座规模较大、布局严整的院落式建筑,四周筑有夯土围墙。院内房子分布井然有序、别具一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整体布局与古书记载的宗庙、宫室有相同之处,应是城内事神和行政场所。这说明李家崖古城可能是当时鬼方各部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
对鬼方实施军事打击
殷墟卜辞称“鬼方昜”,意即鬼方受到武丁征伐,飞扬而去。《周易·既济》爻辞言“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或与此有关。古本《竹书纪年》载,商末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说明鬼方是由众多部落组成的联合体。周初授予唐叔虞的“怀(懐)姓九宗”,王国维以为即鬼方的一支,是为卓见。“懐”与褱、褢古本一字,与鬼相通。《汉书·外戚传下》“褢诚秉忠”,颜师古注“褢,古懐字”。褢从衣鬼声,义与褱近。褱亦可借为鬼字,如伯(冬戈)簋说“唯用绥神褱(鬼)”。可见“怀姓九宗”出于鬼方,实即鬼族某支九个家族。周人克商以后,通过对鬼方的分割迁徙来加强政治控制。康王命盂伐鬼方,则是对鬼方实行的严厉军事打击。
据小盂鼎铭文,伐鬼方之战经过了大小两次战役,“俘车”计130辆以上。由于铭文残泐不清,有的统计数据不能完全确定。这里的“车”当为战车,若是运输辎重的车辆,应如师同鼎称为“大车”。这说明鬼方作战,除了徒兵还有车兵,其物质文化并非如过去想象的那样落后。然而,两次战役俘获类别与杀掠数量颇有差异,值得仔细研究。
盂伐鬼方的两次战役,细加比较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其一,两次战役所俘牛羊有别。一次俘牛355头、羊38只;另一次没有牛羊。即使鬼方是游牧部族,作战过程中也没有必要驱赶牛羊随行。可见俘获牛羊的战役应是攻下某一聚落中心的俘获。其二,两次战役所俘车辆的数量不同。第一役战事规模大,获俘车辆较少(30辆);第二役战事规模小,获俘车辆反而较多(100辆以上)。这说明第二役实际发生在前,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发生在后。车辆数量少可能只是用于防守,意味着战争的最后防线是其中心聚落。其三,两次战役俘人数量太过悬殊。第二役当为周师与鬼方首次正面交锋,馘杀和俘虏238人,符合当时战争的常态。此可与多友鼎铭记征伐猃狁的漆之战相对比。多友鼎铭文记周军西追猃狁,曾有过四次交战,其中漆之战最为激烈:“甲申之晨,搏于漆,多友有折首执讯:凡以公车折首二百又□又五人,执讯廿又三人,俘戎车百乘一十又七乘。”所谓“折首”即斩首,与“馘”即割敌左耳计功相同,因有缺字估计在215人以上。“执讯”即虏获和审讯俘虏,也与“俘人”无异,计23人,俘车117辆。这两次战役杀掠情况大体相当,特别是俘人数量少于杀敌人数,符合战争一般规律。但我们回头看看所谓伐鬼方的第一次战役,便会发现俘虏人数(13083人)接近杀敌人数的(4812人)三倍,这是很诡异的。合理的解释应是此战实为第二次战役,由于最后攻克了鬼方的政治中心,因而得以大量俘虏城中居民、俘获一定数量的车辆和牛羊。
如果李家崖古城是当时鬼方各部的政治中心,那么,盂伐鬼方就有可能在这次反击战中乘胜攻占了鬼方的都邑,从而对鬼方进行了沉重的军事打击。鬼方城邑被攻毁,酋领被俘虏,财产被劫掠,城中居民被俘带走,这对鬼方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灾难。自此之后,鬼方不再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合体,而是分散活动于北方多个地方。
逐渐融合于华夏民族
经过盂伐鬼方的沉重打击,鬼方虽未灭绝,但实力已大为削弱。继之,鬼族的政治活动中心发生转移,由陕东北迁往晋西北的河东一带。西周末年,犹可见到的隗国即是鬼方的遗裔。《国语·郑语》载史伯对郑桓公说:“当成周者……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韦昭注此“八国,皆姬姓也”,其说有误。其中的隗国与另外七国以国为氏并为姬姓不同,而是姓氏与国族名的统一体。
王国维读鬼方为“畏方”,以鬼为畏的借字,正好把事情弄反了,因而在逻辑上存在矛盾。又说隗国即“怀姓九宗”,也与事实不合。“怀姓九宗”早在周初即被授予唐叔,成为晋国治下之民,西周末年不可能还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是,王说的精彩之处在于,正确揭示了鬼方之“鬼”,一变为“媿”,再变为“隗”,隗为国名又是族姓之名,且源出鬼方。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鬼方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春秋时期的隗姓,被称为狄人,狄或作翟。狄之种类繁多,要分赤狄、白狄、长狄三类。《国语·周语中》载周襄王欲以狄女为后,富辰以为不可,他说:“狄,隗姓也……夫礼,新不间(代)旧,王以狄女间姜、任,非礼且弃旧也。”富辰说狄为隗姓,王国维也说隗姓为诸狄之祖,不免过于笼统。《潜夫论·志氏姓》说:“隗姓赤狄,姮(姬)姓白狄。”可见狄人内部的族姓未必划一。但赤狄为隗姓,应无可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说:“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杜注:“廧咎如,赤狄之别种也,隗姓。”《国语·郑语》说:“当成周者……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韦注:“狄,北狄也。鲜虞,姬姓在狄者也。潞、洛、泉、徐、蒲,皆赤狄,隗姓也。”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赤狄就是西周隗(鬼)国的后裔。
春秋之世,戎狄为祸,尤以赤狄为烈。清顾栋高《赤狄白狄论》说:“(赤狄)合诸部为一,力大势盛,故能以兵威伐邢入卫,灭温伐周,又能仗义执言,救齐伐卫,以齐、晋之强,莫之能抗也。”及至《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败赤翟“灭潞”,宣公十六年晋“灭赤狄甲氏及留吁”,乃不见赤狄为患。
综上所述,小盂鼎所记康王二十五年盂伐鬼方,是西周早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对于巩固西周西北地区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役打败了鬼方军队的主力,攻占了鬼方部族的中心聚落即李家崖古城,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之后,鬼方遗裔的政治活动中心由陕东北转向晋西北河东一带,又形成隗姓方国。春秋之世,隗姓赤狄一时为患甚烈,至晋国灭掉赤狄诸部,乃逐渐融合于华夏民族。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