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早期并没有发展出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了在极具丛林挑战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人类的祖先逐渐发展出巫术文化,希冀求得神灵的庇护,以及解答自然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变化。在古人心中,能够与鬼神交流的人称为“巫”,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便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早期并没有发展出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了在极具丛林挑战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人类的祖先逐渐发展出巫术文化,希冀求得神灵的庇护,以及解答自然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变化。在古人心中,能够与鬼神交流的人称为“巫”,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便是舞蹈,称为“巫舞”。
图|巫舞
史学家认为:“巫者舞也,巫者无也,巫者美也,巫者灵也,巫者医也。” 可以看出,“巫”与“舞”同源。古人认为“巫”是以舞降神之人,人们对巫充满敬畏,想通过巫与神灵沟通,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可以推断:巫文化催生了巫舞的形成与发展。
巫通过巫舞来通神,巫舞就是巫与神灵世界交流的外化。祖辈们时常举办巫舞等祭祀活动,以愉悦神灵,祈求庇护。所以,当自然界的现象变幻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心愿时,便会认为这是神灵的庇佑。因此,以巫舞为载体的巫文化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在国家的祭祀、战争、政治活动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制礼作乐”与南北两地审美文化走向
在周朝之前的殷商时期,巫文化就非常繁盛。该文化决定了当地的审美文化走向。一个地区的审美文化能够折射出当地的主流文化,也必然会受当地政治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审美文化还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关。因此,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即使处于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审美文化差异也大相径庭。
周朝建立后,为了获得政权的长治久安,周公开始对殷商遗留下来的巫术文化进行改造。周公开创了独具特色,而又符合周代社会需要的礼乐制度,使伦理道德成为了周朝礼乐文明的核心内容,以维护并完善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从而巩固政权稳定。
图|女娲补天
后人将之称此为“制礼作乐”。周朝强化神话中大神们“崇高与神圣”的神格,颂扬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内在精神,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经过周人的文化重塑与文化建设,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对巫术的迷信逐渐减弱,巫舞便由娱乐神灵转化为娱人。
然而,巫文化在楚地依旧非常盛行,这与南方山川纵横的地理条件有关。在这种深山大川的自然屏障下,原始的宗族传统仍然顽固地保留着,北方礼乐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难以传播。再加上楚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中原相比相对落后,楚人依旧习惯于用超凡的想象力,解释自然现象的各种变化,弥补知识的缺陷。
图|楚地追求的华丽形象
楚地的神话传说居多,艺术文化浪漫而诡谲、瑰丽而奇特,与中原文化大相径庭。被巫风所浸润的楚舞,始终书写着人神交融的奇幻色彩。女巫通过舞动肢体,生动地演绎着人神沟通的状态,那如癫如狂的舞态,散发出神秘、玄妙、诡异的气息。比如《踏蛇舞》,由女巫手执长蛇起舞,以其神秘、怪诞的舞蹈风格而著称,基本内容为表演降蛇、制蛇。这种人蛇共舞的舞蹈带有强烈的奇幻诡谲色彩,弥漫着原始浪漫气息。
所以,当中原人逐渐抛弃殷商的巫术文化,转而追求符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美德时,南方的楚地仍风靡着富有神话色彩的巫舞,巫风盛行。从而导致了周朝南北两地的审美文化开始发生分歧,朝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
二、“美妆为窈”:北方楚地女子华丽动人,袅娜多姿
周朝北方楚地的审美文化,深受巫舞盛行的巫术文化影响。“楚灵王信巫祝之道”,且“躬执羽绂,起舞坛前”。人们为迎合君王的喜好,让年轻貌美的女巫婆娑起舞以侍神、娱神。巫舞便日渐成了楚人的风尚。“细腰”的审美追求便是来源于巫舞。
在巫祭活动中,女巫常常会使用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来增加祭祀时的神秘感。比如:左折右倾、前俯后仰、拧腰腆胯等折腰之型。这样以腰为轴的动作,能使上身动作幅度最大化,从而增强舞蹈在巫祭仪式中的表现力。这样高难度的腰部动作,便要求舞者有着细腰的身材。因为,如果腰部的肌肉过于发达,又或脂肪过多,都会影响腰部的柔韧性,从而影响舞姿的美感。
《九歌》中提到女巫装扮:“荷衣兮穗带,儵而来兮忽而逝”,穗带就是指腰带。《大招》中用“丰肉微骨”“小腰秀颈”“体便娟只”指舞者的回旋飞舞、细腰轻盈之态。楚舞的飘逸灵动与楚巫的浪漫奇幻色彩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楚巫具有浪漫奔放的色彩,才形成了飘逸灵动的楚舞。
湖南长沙出土的楚国彩绘舞女漆奁中,能看见舞女身上穿着的长可曳地的宽袖舞服。可以看出楚舞“长袖”的独特审美。“巫”在每一次祭祀活动中,都会有特定的服饰和装扮,这些服饰都不太日常,只能特定用于祭祀表演,由于裙摆很长所以会有束腰的腰带,这样才能把“巫”的窈窕身形显示出来。可见,楚人在舞蹈中追求修长细腰的线条之美。
由此可见:周朝北方楚地的审美文化,深受巫舞盛行的巫术文化影响。而制礼作乐对南方楚地的审美文化影响甚微。北方的礼仪文化,最终被当地以巫文化为主导的审美文化所同化了。“长袖审美”便是最好的佐证,其可以看作是楚人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之外化。
当北方中原文化传入南方楚地时,中原的雅乐也随之传入,雅乐多手持道具。楚人反其道而行之,为打破充满束缚的中原雅乐,徒手起舞,并且使用宽袖长袖来扩大身体的表现力,用手臂的轻柔力量将长袖甩过头顶,形成优美的S形弧线,更显飘逸娴雅的自由之风。
图|长袖细腰的女巫
楚人对于“凤”的图腾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楚地“长袖”的审美。起伏、翻飞、翱翔,这是楚人十分向往的。因此,楚人用宽袖长袖的动态,来模仿凤鸟飞翔。在巫祭仪式中,想象着飞翔高举,舞蹈异常热烈、奔放而自由。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凤鸟意象所带来的。可见,楚人对于“凤”的图腾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追求飘逸灵动的女性形象。
楚地的审美文化注重雕琢装饰。因此,楚地研发了各式各样的化妆用具。比如,仅是用于梳妆的物品,就有铜镜、木梳、角梳、木篦,以及假发等等。楚地女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梳妆打扮,也格外讲究。梳理干发时用的是角梳,梳理湿发时则用的是木梳,而篦除发垢时用的是篦子。
与此同时,楚地还研发了种类较为丰富的化妆品。比如将米做成白粉,用来涂抹面颊,这无疑是最健康天然的美白化妆品了。再比如,用青黛或石黛来描眉,青黛描眉会偏雅致的青绿色,而用石黛画眉则呈浓密的灰黑色。还有用朱砂、赤铁矿这类红色矿物染料来制作胭脂,用于染唇和面颊,类似咱们现代社会化妆品中的口红和腮红。
图|丝绣品纹样:凤搏龙虎
楚地女子的服饰大多红艳靓丽,将楚地追求华美的审美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服饰的纹样以凤、鸟、龙、蛇、虎、花为主题,采用对称美,并勾勒流畅的线条来做夸张的构图,使得色彩缤纷又端正大气。楚人认为自己是火神的后代嫡传,以浴火重生的凤凰为崇拜物。他们将凤凰视为人间最神圣的生灵,能使国家安宁。因此,蟠龙凤纹和龙凤虎纹像最为典型。
三、“美心为窕”:南方中原女子以德为美,淡雅素朴
从经典著作中,便能瞥见南北两地主流文化的差异:《楚辞》以祀鬼愉神的歌舞仪式,来表达宗教情感;而《诗经》以敬天法祖的道德观念,来阐扬人伦精义。制礼作乐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审美文化走向。最终,使得中原的审美文化,服务于周王朝的等级礼仪制度,以达到政权的长久统一和稳定。
图|素朴自然的中原女子
也因此,在中原地区,女性外在美的标准和楚地截然不同。楚地喜女子装扮,中原喜女子素朴。楚地喜女子身材娇小,中原喜女子身材高大。中原地区的审美文化体现了周朝的礼尚文化。中原女子符合道德规范和文化礼仪即为“美”,而形体美和容貌美则被中原文化视为“色”。
中原的审美文化是天然质朴,在化妆方面,他们认为女子不着雕饰才是最自然美好的。在形体方面,他们认为女性端庄的神态,以及高大健硕的身材,便是最能体现美的。这样的审美追求,也与中原地区注重女子生育繁衍有关。
图|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诗人们往往选取自然之物,比喻和凸显女子的天然之美,比如“手如柔荑”“华如桃李”“颜如舜华”,均取自天然之物“荑”“桃”“舜”,形容女子的天生丽质。
在中原的文化意识中,头发等同于肌肤。也因此,在他们的审美文化中,头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中原女子追求头发浓密乌黑,流畅直发和弯曲卷发都是她们所偏好的。若发质不好,她们则会选择将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加以修饰。
图|中原女子发型
在服饰方面,自周王朝制礼作乐以来,等级礼仪进一步规范化,服饰形制纳入礼治。周王设“司服”官执掌周王服饰,设“内司服”官执掌王后服饰。进一步强调了服饰在仪礼、道德等制度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周礼》中记载了周王在不同场合的服装以及公、侯伯、孤、卿大夫、士等不同等级服饰的差别。不仅贵族和庶人的服饰差别很大,而且,贵族之间的服饰也有高低不同的等级。这说明,服饰是等级身份的显性标识。周代贵族在服饰上都需循规蹈矩,否则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甚至有杀身之祸。
图|西周鸟纹玉璋
玉佩饰在中原地区的审美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周代贵族以玉衡量人的品格,温润无瑕的美玉就是道德人格的象征,渗透着特定的精神内涵。《礼记·聘礼》《荀子·法行》和《礼记·玉藻》中都有“君子比德于玉”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
美玉与美石的大量佩戴体现了周人对玉的推崇,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玉佩饰作为重要的装饰品,不仅能体现身份地位,也能表现出女性们的仪容之美。
图|西周龙纹玉璧
结论
中原的审美文化是周代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表征,体现了周礼的规定性,是秩序和规范的象征,浸润着周代礼乐文化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到,相较于南方楚地,北方的中原地区较早开启礼制化和理性化进程。而楚地还持续保留着原始巫术文化。因此,决定了同一时期,南北两个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审美文化差异。
也即,周朝以来,制礼作乐使得礼乐文化成为了北方中原地区的主流文化,理性精神日益取代了原始巫术文化。因此,北方中原人追求高尚的品行道德和内在的才能,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原的审美文化。循规蹈矩的礼仪之美便成为了时尚之风,不着雕饰与天然质朴,才是审美文化的不一标准。
而南方楚地依旧崇拜巫舞文化,使得人们追求色彩瑰丽和纤细华美。具体来看:凤鸟意向使得楚人追求飘逸灵动的楚舞,神秘的巫舞又形成了“细腰之舞”,楚地便追求修长细腰的线条之美。图腾崇拜和巫文化的主导,使得楚地形成了长袖细腰的独特审美,女性外在的杨柳细腰和浓妆艳抹是其审美文化的主流标杆。
参考文献
《楚辞》
《诗经》
《后汉书》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