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明知故问之意。但若看到《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之句,或许便有些不确定了。褒姒何许人也?竟能灭了宗周(即西周)? 《史记》中有关褒姒身世的记载是这样的: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悬停在夏王的庭前不走,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先王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点明知故问之意。但若看到《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之句,或许便有些不确定了。褒姒何许人也?竟能灭了宗周(即西周)?
《史记》中有关褒姒身世的记载是这样的: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悬停在夏王的庭前不走,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先王。夏王惊异,即刻命人占卜。占卜显示“杀掉龙、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只有得到龙的涎沫储藏起来,才算吉利”。夏王将信将疑,派宫人布置玉帛,写文告请神龙。神龙遂留下涎沫,而后飞走了。宫人随即用匣子将神龙涎沫装好并储藏了起来。夏朝灭亡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后,匣子又传到了周朝。虽然匣子历经三个朝代,但始终没人敢打开它。直到周厉王末年,厉王出于好奇,命人打开匣子观看,结果神龙的涎沫流到了地上,怎么也擦除不掉。厉王便听信迷信之法,命妇人赤身裸体对着地上的涎沫大声喧闹。结果涎沫瞬间变成了一只大鼋,窜到了厉王后宫。这时有个年龄很小的侍女从此经过,恰巧碰上了那只大鼋,竟然稀里糊涂地怀孕了。厉王非常惊讶,便下令将那位侍女秘密囚禁起来。四十多年过去了,到了周宣王末期,那位侍女忽然在密室生下一个女婴。宫人觉得诡异,便将女婴丢到了河沟里,结果被一个卖桑弓箕袋的男子捡走。男子带着女婴,一起逃到了褒国。而那个女婴,便是褒姒。
倘若《史记》记载真实,褒姒有这样离奇身世加持,灭掉一个西周,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这样荒诞的记述,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褒姒最终的悲惨命运,其实早已说明了一切。造谣,终究是站不住脚的。
一个女子,任你有通天本领,也不可能灭掉一国,顶多也就算个诱因,属于众多原因中的一个罢了。
然而,翻开历史,妖化、毁谤和诟病,甚至是帅锅女子的类似事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中国男人对美艳女子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作怪,进而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充分发挥独特的黑色想象力,将那些与历史上风评不好的男人扯上关系的女子,全都写成了祸国殃民的妖孽。
唐代的文学家元稹在《莺莺传》中揭示了这个规律,他指出:“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啥意义?意思是说,凡是被称为尤物的女子,不祸害自身(自古红颜薄命),必然祸害他人(红颜祸水)。看看,说得透彻又直白。
是啊,谁让你美到极致?谁让你美的让那些男人把持不住,江山不爱、性命可丢?不把你妖化,又怎能对得起那样的旷世容颜呢?又怎能给那些亲手断送祖宗江山社稷的男人们,找块漂亮而又华贵的遮羞布?这便是同样身为男人的史学家们的逻辑所在。
所以,史书中出现了复国棋盘上一颗用于性贿赂的棋子西施、和平祭坛上的供奉王昭君、色诱禽兽父子定社稷的貂蝉、代人受过的红颜祸水杨玉环,还有这个“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冷艳美人”褒姒,等等。
这些女子,纵使天生丽质,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注定不能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籍籍无名,老死于乡野之中,只能被历史的迷雾,隐去真实的内心想法,隐去真实的人生轨迹,不是被塑造成复仇工具、和平大使,便是被塑造成洪水猛兽、妖孽恶魔。
国破家亡,谁之过?明眼人,都知道,何必扯到女人身上?其实,很多时候,中国女人比中国男人更有情有义。
转回正题。覆灭西周的罪魁祸首既然不是褒姒,那又会是谁呢?我们不妨从西周的发展历程中找找答案。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远古社会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周人的始祖,名弃,号称后稷,因为善于农耕,被帝尧任命为农师,后人尊其为农神。起初周人在渭水流域从事耕牧,由于受到戎狄挤压,只得不停地迁徙。后古公亶父带领周人迁居周原(今陕西岐山),才逐渐稳定下来。周人开始以周为国名,一跃成为了一个臣属商朝的小方国,与商朝关系比较融洽。
到古公亶父之子季历时,周因勤于耕作、注重管理,实力急剧膨胀,遂引起了商朝警惕。为了遏制周的壮大,商王文丁趁季历来朝进贺时将其囚禁,以致气急交加的季历死在商都。季历的死,让商周关系恶化。
季历之子姬昌(周文王)继位后,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表面恭顺商朝,暗地里却在积极进行着灭商准备。他对内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对外分化瓦解商朝附庸,成功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而后,他率领周人渡过黄河,攻占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又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至此,周人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
姬昌死后,儿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他一如既往地推行灭商计划,仍然任用姜尚负责军事,又命其弟周公旦管理政务,于在位后的第九年,率军东进,在河南孟津大会八百诸侯。又于第二年,趁商朝出兵征伐东夷之机,联合诸侯和少数民族,从孟津渡黄河,杀奔商朝都城。牧野一战,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为了强化统治,武王将都城由丰迁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又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驻军东八师,负责管理殷商遗民和威慑中原诸侯。而后分封土地和百姓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让他们赶赴各地建立诸侯国,以此镇守疆土、护卫周室。而作为臣属的这些诸侯们,则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还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如此一来,周王确立了自己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西周政局趋于稳定。
武王病逝后,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开始辅政。这时,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和霍叔(即“三监之乱”)发动叛乱,一度搞得东方十分混乱。周公旦遂发兵东征,三年平定东方。西周又恢复了稳定。
成王亲政后,依周公旦礼制,以德治国,任用贤能,西周大治。到了康王,他沿袭成王旧制,明德慎罚,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历史称成康两王时期为“成康之治”。到了昭王时,在位时间很短,虽说他在巡视南方时,莫名地死在汉水之中,但并未对西周政局产生太大冲击。等穆王继位后,西周已达到了鼎盛时期,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甘肃,南到汉江流域,比夏商两朝地域都要广阔。
相传穆王是个传奇人物。据《穆天子传》所载,他是一个资深驴友,曾自驾八匹骏马会见西王母。然而,他一生好大喜功,五十五年的在位时间里,除了四处游逛外,就是打仗,肆意炫耀武功和实力。这种行事作风,势必给西周带来危机。
起初,西北的戎狄臣服于西周,并按规定定期向周室上贡。可穆王闲来无事,打算征讨犬戎,炫耀兵威。他以犬戎首领不按期朝见上贡为由向犬戎开战,引起了戎狄部落的普遍抵抗。最终在耗费了大量军力物力后,他只带回四只白狼、四只白鹿。而戎狄部落从此不再向西周进贡,也断绝与西周的正常往来。原先的友邦成为仇敌,这给西周埋下了隐患。
穆王之后,依次继位的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们被称为中期四王。在这四王期间,均不同程度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以为苦。
到了厉王时,他认为其父在位时,对内过于宽和,决心以严酷手段来震慑臣下,从而树立周天子权威。他本人贪财好利,对山林川泽的物产实行“专利”政策,不准国人以之谋生,以致怨声载道。他又采取高压政策,禁止国人评议朝政,但凡有议论者,不管什么原因,立刻捕杀。国人因此害怕,熟人在路上相遇时,只是看上一眼,都不敢打招呼。最终,国人忍无可忍,发动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今山西霍县)。召公和周公(此周公非彼周公)开始行政,号为共和。十四年后,厉王死于彘。厉王暴政,导致“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使得西周盛世荡然无存,内部矛盾开始加剧。
宣王继位后,他吸取其父教训,改变策略,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又取得了防御戎狄和征伐淮夷、荆楚的胜利,为没落的西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被称为“宣王中兴”。然而,所谓的“宣王中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在“中兴”的表象之下,西周早已矛盾重重,积习难改。宣王晚年,日益独断专行,不纳忠言,以武力逼迫鲁国废长立幼,不仅使鲁国陷于混乱,并且破坏了周朝传位于嫡长子的宗法制度,激起了同姓诸侯间的不睦。他听信谣言,杀害大臣杜伯,引起大臣们的惊恐和猜测,致使上下离心。军事上,他刚愎自用,穷兵黩武,先后征伐太原戎、条戎和奔戎惨败,尤其是千亩之战中,又惨败于姜氏之戎,致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西周丧失了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军事实力一落千丈。此时的西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幽王,更是一个不靠谱的人,运气也不咋地。继位第二年,关中便发生了大地震,流经于此的渭河、泾河、洛河全部枯竭,西周的勃兴之地岐山也随之崩塌。接踵而至的灾害使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政局非常不稳,生产凋敝,国力衰竭。幽王不但不思挽救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与民争利,激化了阶级矛盾。这还不算,他又发兵攻打西戎,结果大败而回,将西周拖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
就在大厦将倾之际,幽王又干了一件自毁长城的事。相传他的妃子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笑过,他便悬赏千两金,只为博得褒姒一笑。虢石父遂献“烽火戏诸侯”之计。于是乎,他带着褒姒登上骊山,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们见警报,以为犬戎来攻,果然披坚执锐,气喘吁吁地带着本部兵马急速赶来,却不见半个犬戎兵,但见幽王与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不由面面相觑。当他们得知事情原委后,纷纷怀怨而去。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好玩得很,禁不住嫣然一笑。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此后,幽王多次跟诸侯们开这种玩笑,久而久之,诸侯们彻底对他失去了信任。
紧接着,幽王为了褒姒和褒姒的儿子伯服,竟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惹恼了老丈人申侯。申侯联合犬戎,先发制人,大举进攻镐京。幽王急令点燃烽火示警,结果没一个诸侯赶来勤王。镐京守军怨恨幽王已久,勉强抵挡一阵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顺势蜂拥入城。幽王带着褒姒和伯服仓皇逃往骊山,后被犬戎杀死。而那个被史学家诟病千年的褒姒,也被掳走,不知所踪,结局可想而知。
犬戎火烧镐京,西周灭亡。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一个王朝的兴起,都是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结果。同样,一个王朝的覆灭,肯定不是某个人所致,更不是摧枯拉朽、一触即溃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经过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
历史是客观的。今天,我们讨论西周的覆灭原因,目的不是为褒姒开脱,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历史不应苛责一个女子。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