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儿子那么多,可他为什么非要选纣王当皇帝?

帝乙儿子那么多,可他为什么非要选纣王当皇帝?

()
中文名:
帝乙儿子那么多,可他为什么非要选纣王当皇帝?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帝乙既然是商朝的老大,那虽然没有汉武之后的三宫六院,但七八个老婆估计是有的,既然有那么多老婆,自然会生好多好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能有多少,封神上并没有明说,然而比较有名的,就有三个,分别是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寿王,也就是以后大名鼎鼎

商朝名人推荐

帝乙既然是商朝的老大,那虽然没有汉武之后的三宫六院,但七八个老婆估计是有的,既然有那么多老婆,自然会生好多好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能有多少,封神上并没有明说,然而比较有名的,就有三个,分别是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寿王,也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纣王。

哥仨都是一个妈生的,既然是一个妈生的,那帝乙百年之后,应该将江山传给长子微子启才是,但为什么非要传给老三,以后的纣王呢。

事件似乎起源于某年春天,那天帝乙吃饱了没事,帅一帮文武御花园游玩,不小心飞云阁塌下一角,眼看帝乙及一帮闲人即将性命不保的时候,纣王忽然从天而降,放了大招,来一个托梁换柱,救了一朝君臣性命。

为什么一朝君臣?

倘若将帝乙砸死,陪玩的那帮大臣还不得给个说法,皇家甩锅,那还不是一甩一个准,总不能说帝乙运气太差吧。

总之,事件发生后,帝乙突然就觉得纣王这孩子特别可爱,特别可爱怎么办?再加上商容、梅伯、赵启等人保奏,帝乙终于拿定主意,让纣王当上太子,最终继承江山,当上皇上,或者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帝。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一次看似非常简单的偶然,就这次偶然,让帝乙打破了嫡长子继承的惯例。

微子启因而痛失江山,从未来的君王变成不折不扣的宗室大臣。

使他特别庸碌,特别无能,特别……那啥,因为导致帝乙对他彻底丧失了信心吗?

微子启不是凡人,殷末三仁之一,人但凡有了“仁”的美名,那自然好的不能再好,既然好的不能再好, 那为什么就死活当不了皇上,就死活入不了帝乙的法眼?

封神里也说,帝乙是在位三十年而崩,临终托孤与太师闻仲,说白了,临走的时候,还把闻仲叫过来,牵着他的手,是千叮咛,万嘱咐,直到闻仲答应所有要求,并赌咒发誓之后,才放心大胆的离去,纣王才因此当了天子,皇上,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纣王。

里面有个时间点很有意思,即,是先有纣王的托梁换柱,之后才有帝乙崩掉的,中间时间隔得还不近,也就托梁换柱那一次,商容、梅伯、赵启等,才上书请立东宫,才上书请立,那就是以前没有。

历代帝王,登基之后立储都是一等大事,托梁换柱之后才打算立储,那就是之前没有,是帝乙登基不久,那么,再结合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说明他崩掉的时候,距托梁换柱,虽然没三十年,但至少十来年是有的。

十来年时间, 再加上纣王能成长到托梁换柱,有那么大的力气,即便他天纵奇才。跟哪吒一样,那也得七岁左右,才能有托梁换柱的力气吧。

然而考虑到七岁的身高有点不够,俗语,天塌下来高个子顶着,他既然能救帝乙一众文武闲人,那至少应该有成人的身高,因此,托梁换柱时纣王七岁,不可能成立,至少十五六,十七八左右。

这样大致算下来, 帝乙崩掉的时候纣王至少应该二十来岁,成人了。脑袋瓜已经变得非常聪明,天下大事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然而,帝乙却托孤太师闻仲,托什么孤,江山交到一个成年小伙子手里,有什么不放心的?

担心纣王的人品,既然担心纣王的人品,又为什么要把江山传给纣王?如此出乎反乎,有意思吗?

一面把江山交给纣王,一面又不放心纣王,当个君王就能这么随意?

其实仔细考究起来,里面有一个天大的问题,既,帝乙防的可能不是纣王?

纣王是怎么当上太子的?

托梁换柱?呵呵,这应该只是表面理由,就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一样,上下嘴唇一碰的事。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人的联合保奏,这个联合保奏 看起来很寻常,但仔细考校商容、梅伯、赵启等人的身份?

封神里说,可都是老臣,三世老臣,老臣有什么了不起?

殷商,可是世卿世禄,有名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阶层固化相当严重。

老臣就意味着,爷爷是官,儿子是官,孙子也是官,至少百年左右的官宦世家,哪的形成多大的势力,就如外国的那些拖拉机,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影响王朝走向,如今这些势力居然联合起来,一致保举纣王。

什么意思?

金主爸爸们都喜欢老三,当儿子的能不考虑考虑他们的意见,倘若不,你这个江山还要不要了,这个帝王还当不当了。

于是,在诸多老臣的联合下,帝乙只能选择屈服,放弃好的没法再好的老大,选择众老臣一致看好,众世家一致支持得纣王。

选择之后,他又有些不放心,不放心什么,倒不是纣王不会理国,作为一个君王来说,理国当中,吃点亏,付出点代价,也不算什么,关键不能撼动自己的位子,而当时,谁能撼动君王的位子呢?

老臣,以商容、梅伯、赵启等人为首的世家集团。

不放心他们怎么办?

恰好闻太师从天而降,特有本事,特别忠心,而且还跟这些世家集团没什么利益上的牵扯,因而,帝乙才临终托孤,其实虽名托孤,暗地里,无非倚仗闻仲盯着这些人,不要让他们有什么非分之心,直到一切安排妥当,这才放心离去。

他的想法没错,然而,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纣王居然比他还猛,于是呢,就又演绎出许多精彩绝伦的故事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