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像)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现在的山西太原)人,也有一说他是京兆长安人(就是现在的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
杨八妹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宋朝·北宋名言名句大全: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万历后,明朝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它犯了这个错误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忙着修仙与搞钱,呈现嘉靖帝病态人格神经质
曾巩
朱元璋将阿札失里领地分为三卫,而朵颜三卫或未参与靖难之役
岳飞抗金的金是什么朝代?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徐渭熊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王昌龄像)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现在的山西太原)人,也有一说他是京兆长安人(就是现在的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年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大漠黄昏)
王昌龄20多岁的时候,正赶上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于是所有的文人都以从军以谋边功为进身之道,开元十三年开始,26岁的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因此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看惯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他大量的边塞诗,都创作于些时,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在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仅以七绝论,王诗可与李白齐名。王昌龄诗的特征是思维缜密而心绪清扬,多达到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盛唐时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以官职称)。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今天说的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全诗如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边塞诗的长处在于情景直截,笔墨简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把天光遮蔽得像黄昏一样,天气如此暴烈,在这样的恶劣天气,唐军出要采取行动了,出辕门,指的是出发行军的意思,红旗半卷,是士兵们为了减少点风的阻力,顶风前行的大军在红旗所指是什么呢?既然是主动出击,又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恶劣天气,肯定是重要的军事行动。
(油画《边塞长城》)
紧接下来的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两句极易让人想起毛主席诗词里的《西江月.井冈山》里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以及《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里的“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这些句子,都是诗词里的经典,都是以极简练的笔墨,写了壮阔的战争画面,既交待了战场情景,又极直接地引出了战争结果。其他文学形式里,运用这种写法的还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的“温酒斩华雄”一节:“(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不直接描写两军交战情形,不写交战几何,而从气氛渲染以及侧面描写入手,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又将结果直接呈现出来,又让人印象深刻,试想,关羽一生勇武,让人印像深的地方很多,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古城斩蔡阳,守荆州单刀赴会……,但关羽的最初形象却是在斩华雄时走入读者内心的。从这一点看,王昌龄简直就是罗贯中的老师。
(《三国演义》关羽“温酒斩华雄”)
前两句已交待背景,天气恶劣,荒漠狂风,大军突进,一定是要打重要的战役,而后两句交待前军已经在夜战中大获全胜,甚至敌军的首领吐谷(yù)浑已经生擒。战争结果已经确定,唐军却还有后续部队在沙漠上擎旗突进,沉沉一线顶风冒沙画面就在眼前,前方已经战胜,他们还在增兵前往主战场,可见唐军军力明显强于对方。另一方面,既然是恶劣天气下的战役,又是“夜战”,足可见战争之艰苦,而在夜战之中,连敌酋吐谷浑也被拿下,战果又极辉煌。写战而不见厮杀,不见兵刀剑戈,不见马嘶炮鸣,一场大型战役,在七绝四句之中交待的清清楚楚又极富戏剧性。诗人驾驭词句能力之强,驱遣语言之巧可见一斑。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来说,王昌龄的诗可能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这些诗人,但他的诗质量极高。尤其是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成三足之势。初唐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王昌龄的边塞诗实为盛唐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740年,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亲见因其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离开襄阳的路上心情很是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而李白也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王昌龄心绪难平,已现心灰意冷之状,此后755年“安史之乱”,王辗转人生,总不得意,756年,59岁的王昌龄在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据说闾丘晓在安史之乱之后,补张镐以贻误军机斩杀,在行刑之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当然,这很可能是传说,是替王昌龄抱不平的传说。
(【唐诗闲读】之12,图片来自网络)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