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
中文名:
一次东征后的难题:三位亲信大臣给出三种解决方案,周武王该听谁?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第一次东征之后,商纣王的统治虽已被推翻,可商人却未能真心归顺周人。 局势如此,周武王也深感无奈。没攻入朝歌之前,总想着能攻破商都就万事大吉;如今商都就在自己脚下,但这天下却依旧像个烫手的山芋,虽然近在眼前,却还是无从下手。周人灭商,就是典型

商朝名人推荐

第一次东征之后,商纣王的统治虽已被推翻,可商人却未能真心归顺周人。

局势如此,周武王也深感无奈。没攻入朝歌之前,总想着能攻破商都就万事大吉;如今商都就在自己脚下,但这天下却依旧像个烫手的山芋,虽然近在眼前,却还是无从下手。周人灭商,就是典型的蛇吞大象。闹得不好,大象没被消化掉,自己肚皮反倒是被大象庞大身躯给撑破了!

该如何来处置躁动不安的商人?稍有差池,商人就会即刻造反,周人力量根本无法应付!为此,周武王辗转反侧多日,仍然不得要领。无奈之下,周武王只能与股肱之臣进行多次“头脑风暴”,来探讨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

周武王先找来了姜太公,问他:“该如何处置商国的士众?”

姜太公的办法简单而直接:“我听说喜欢一个人,就连他家屋顶的乌鸦都会喜欢;憎恨这个人,就会连带夺走他的仆从家吏。把我们的敌人斩杀殆尽,这样不留后患,如何?”周武王一听,这招是够狠、够彻底!姜太公之法,完全是站在周人立场,凭周人主观喜好断定。周人喜欢的,就“爱屋及乌”,留下来和平共处;周人看不顺眼的,就立刻格杀勿论!这纯粹是战胜者心态,完全不顾及其它。可是商国人口远超周国,而且现时商人大多对周人心存戒心。“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商人也许是被杀完了,周人自己估计也好不到哪去。这招,肯定是行不通。

于是,他让姜太公先出去,又把召公姬奭叫进来询问。姬奭想了想,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姬奭的话语虽然简洁,但是态度却是明明朗朗。他从有罪无罪角度出发,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商人,所设定原则更加客观,也更合乎情理。有罪之人当然要治罪,无罪之人当然要区别对待,留他们一条生路。即便是放到现代,常人也大多认为这么做是完全可行。这应该就是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周武王却还是不满意,仍然坚定地否决了这个方案。

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吗?

美国人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基础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需要(即社会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即衣、食、住、行等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们对安全的、有保障的物质环境和情绪环境的需要,即不受暴力威胁与追求有序社会环境的需要;归属需要,是指包括对社会交往、友谊、情感以及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反映了人们渴望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尊重需要,是指人们需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并赢得他人注意、认同和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的最高级需要,包含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实现心中理想、追求最大成就的需要。

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就构成了著名的需要层次金字塔模型。

虽然需要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但就具体个人而言,五种需要的顺序并不固定。有些人,身处社会最低层,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喜欢高谈阔论国家大事——这就是所谓的“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是被某些人抨击的“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可是,既然允许“吃进口橄榄油的人”来“操中南海的心”,“吃地沟油”的人来“操中南海的心”,也未尝不是正常现象。虽然,最底层小人物往往会产生如此矛盾的内在冲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但所谓“民主”,不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发声吗?不能只是让“吃进口橄榄油的人”发声,来代表每个人。“位卑未敢忘国忧”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说明一种现象:五种层次的需要虽然是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可复杂的人性,使得人类往往会越级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但通常而言,人是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名人”管仲就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是同一道理。

就如同当今的中国社会,在生活温饱尚未解决时,多数中国人想着能吃上饱饭就行了,很少兼顾其它;但是如今温饱已基本解决,普通人就开始追求活得更加健康、舒适,所以开始对生活环境、医疗、住房等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在多数人的生理及安全需要达到后,人们必将向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等高阶需要层次进发,也就必将对知识、政治权利、名声、社会地位、成就等等有着更加强烈的诉求。人类文明发展不会停止,人类自身需要的进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模型来深入分析,对于生活在商纣王残暴统治之下的中下层臣民,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每天都是朝不保夕。在推翻商纣王后,周人减少商国中下层赋税,让他们中的大多数能生存下来、安定生活,使得他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这就是莫大的恩惠。因此,社会底层民众的需要很容易就得到了满足。需求满足了之后,人心就可以安定。

但是对于商朝的中上层,温饱和安全早就不是他们日常所关注话题。社会中上层人士,更关注的是生活得有尊严、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目标。要想笼络住这些中上层人士,就需要更加聪明的手段,仅仅是让他们活下来,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不同,分别采取不同对策,这正是姜太公和姬奭方案的欠缺之处。

所以,周武王最后又把姬旦叫了进来,咨询他的看法。姬旦回答:“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姬旦的方案,对于商人中上层,应该让他们各司旧职,不剥夺他们的财产——只要他们现在能对周人“仁”,与周人和平共处,就不论既往;对于商国下层百姓,就更加仁厚——即便是曾经参与反周,对周人有罪,但罪过都归罪于纣王,不再追究百姓。

商人力量实在过于强大,为保障“维稳”大局,周人就必须尽快最大限度地分化商人。姬旦的方案,针对不同阶层人群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施全面“统战”策略,全面削弱商人顽固残余力量,自然要比姜太公和召公的方案全面得多。

所以,周武王在听完姬旦的方案后,终于放松了下来:纠结了数天的大难题终于有了完美的解决之道!他眉头一展,不由自主地说:“广大乎!平天下矣!”(《说苑•贵德》)

管理,本质上就是管“人”,不是管“事”。人,又是最为复杂的动物。高效的管理,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层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管理手段,而不能专注于爱与恨、对与错。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