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旅,即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熊旅,即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历史资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史称‘邲之战’。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楚国这边首先出手。当时楚国正是楚庄王在位期间,而且楚庄王已经在位十七年之久。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的国力在原本就很强大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降服了不少诸侯国做小弟。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楚国终于有能力,对晋国发起最终挑战了。
这一年,楚国首先出手,由楚庄王亲自带队,围攻郑国。郑国是当时晋国的核心小弟之一,小弟被打,晋国作为大哥自然不能不管。所以在这之后,晋国也是出动了全国的精锐,前去救援郑国。
接下来,双方在前线战场上,又进行了一番非常复杂的斗争。最终,晋国大败,而且损失极为惨重。
所以,这一战之后,楚国趁势拿下了郑国,迫使郑国臣服。此后,没过几个月,楚庄王又再次北上,趁机迫使宋国、鲁国等国家臣服,并且拉拢了齐国。至此,楚国终于全方面的压制了晋国,楚庄王也得以真正称霸,成为了继晋文公之后,又一位公认的霸主。
为了这一天,楚庄王已经奋斗了十多年的时间。这份成功,可以说是相当的来之不易。
对于楚庄王这个名字,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应该都不陌生。在正史上,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对春秋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春秋五霸名义上应该是五个人,但是在后世的史书上,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人,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着不同的版本。不过,不管是在哪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当中,有三个人的位置,是基本没有变动的。
这三个人,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不管在哪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当中,都有这三位的名字。
那么,楚庄王到底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为什么楚庄王能够成为晋文公之后,又一位公认的霸主。在那十多年的时间里,楚庄王到底都有着怎样的奋斗史,才最终击败了晋国呢?
有关楚庄王的奋斗史,我们其实还得从楚庄王即位之前的局势开始说起。
春秋中期,随着齐桓公首先称霸,争霸成了强国之间竞相追逐的目标。因为一旦成了霸主国,就可以继续合法扩张了。这个权力,对于那些大国来说,显然是极具诱惑的。
齐桓公活着的时候,霸主国的位置,基本上就是齐国的,而且基本无可动摇。但是等到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开始因为继承权内乱了,齐国就丢掉了霸主国的宝座。此后,几个大国开始重新竞争霸主国的位置,经过一番竞争之后,最终,晋国的晋文公再次胜出,成为了新的霸主。
不过,晋文公的称霸,和当年齐桓公的称霸,又有一点不太一样。齐桓公称霸,是以齐国为核心,拉拢了一堆小国,组成了一个联盟,然后同时压制其他大国。但是到了晋文公时代,晋文公选择了联合齐国和秦国,以及一大堆的小国,一起针对楚国。
在晋文公的这个联盟当中,除了晋国之外,秦国和齐国,同样也是顶级强国。而他们当时之所以愿意帮助晋文公,一起对付楚国,也都是各自有着自己的目的。秦国是企图打垮楚国之后,获得一条东出通道。而齐国则是希望摆脱楚国的影响,恢复当年齐桓公时代的威势。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牢固的。
所以,就在晋文公击败楚国之后不久,情况就出现了变化。当时秦国那边,意识到自己被晋国给耍了,所以开始转头倒向楚国,和楚国一起对付晋国。而齐国那边,也意识到了晋国的威胁。但同时,因为当时秦国已经倒向楚国,如果齐国再倒向楚国,那晋国就必败无疑。
所以,当时的齐国,基本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名义上站队晋国这边,但是却经常出工不出力,而且还经常拖后腿。同时,因为当时齐国内部,常年内乱,所以齐国对外部的影响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就这样,在晋文公称霸之后,没过几年,晋文公就去世了。晋文公去世之后,大家原本觉得,接下来会像齐桓公去世那样,晋国同样也会丢掉霸主国的位置,然后大家再来一轮新的争夺战。但没想到的是,晋文公去世之后,因为晋国内部制度和齐国不一样,所以晋国并没有发生内乱。
非但没有内乱,晋文公的接班人晋襄公,以及再之后的晋灵公,都算是不错的守成之君。再加上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改革了晋国的制度,并且留下了很多有能力的大臣。这导致晋文公去世之后,晋国并没有衰落,反倒是维持住了霸主国的宝座。
所以,晋文公去世之后的晋国,就可以继续称霸。当时的晋国,在西边继续堵住秦国,让秦国无法东出;东边腾出一只手,压制齐国的发展;南边则是继续全力以赴,阻挡楚国的扩张。
楚庄王即位之前,中原地区的局势,大致就是这样了。
而在楚国内部,情况其实也很复杂。
之前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时候,楚国这边在位的,是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能够和这两位顶级霸主同时代竞争,楚成王自然也是一位牛人。不过,楚成王晚年的时候,却没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
大概就在晋文公去世不久之后,当时楚国这边,楚成王已经人到暮年,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当时楚国这边,已经有了一位太子。但是楚成王到了晚年之后,却对这位太子很不满意,想要换太子。结果,后来消息走漏了之后,太子干脆下了狠手,直接发动政变,逼着楚成王自杀,然后登基做了新楚王。
这位新楚王,就是楚国历史上的楚穆王,也就是楚庄王他爹。
楚穆王登基之后,一共在位十二年。在这十二年当中,楚穆王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楚国,挑战晋国的霸主权威。当时晋国这边,晋文公虽然已经去世,但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依然是一个猛人。再加上晋文公给他留下的底子确实很厚,所以楚穆王在位的这十二年里,虽然也扩张了不少,逐渐强化了对江淮地区的控制,但是却依然没有撼动晋国的霸主地位。
然后,到了楚穆王在位后期的时候,楚国内部又出问题了。
因为之前楚穆王登基的手段,本来就很不得人心,还有一顶弑父的帽子。所以楚穆王登基之后,下面的很多贵族,其实对他并不是太服气。好在楚穆王手腕比较强,倒是也能坐稳王位。可是到了楚穆王在位后期的时候,随着楚穆王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下面很多别有用心的大臣,就开始准备搞事情了。
所以,就在楚穆王去世之后,楚庄王刚刚即位,楚国高层就发生了政变,最后还演变成了内战。就连楚庄王本人,都被其中一派暂时挟持过。后来,这场叛乱以其中一派的胜出而结束。至于楚庄王本人,因为即位的时候太年轻,根本压不住场子。所以楚庄王即位之初的时候,基本上是处于大权旁落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庄王即位之初的三年里,这位雄才大略的楚国君主,只能暂时收敛起自己的丰满,装作一副昏君的样子。整日只顾吃喝玩乐,从来不问朝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三年。在这三年当中,楚庄王私底下也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直到三年之后,楚庄王觉得支持自己的大臣足够多了,这才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勤于政务。这也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不过,经过这三年的混乱之后,楚庄王刚刚开始做事的时候,楚国的情况可算不上好。首先,因为之前这三年的蛰伏,导致楚国内部的情况极为混乱,很多事情都没有人管。原本就已经是霸主的晋国,也进一步压制楚国的生存空间。很多被楚国压制收服的蛮族部落,以及一些附属小国,也开始纷纷叛乱。
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楚庄王却展现出极其强硬的手腕。楚庄王开始做事之后,首先选择武力平定内乱,靠军功压服国内那些贵族。
当时的楚庄王,首先派出军队,进攻反叛的附属国庸国。对于这场平叛行动,很多楚国贵族虽然存有二心,但是碍于楚国的整体利益,却不得不上场。等到军队出动之后,楚庄王又一反常态,绕过了当时的楚国令尹斗越椒,直接自己坐着战车,前往前线接管军队。
在当时的楚国内部,令尹斗越椒基本上就是楚庄王最大的威胁。楚国的令尹,就相当于是其他国家的丞相。而这位令尹斗越椒,也是在之前楚庄王王位不稳的时候,强行上位的。另外,楚庄王即位之初,发动叛乱的那个人,就是这个斗越椒的同族。而他们身后的斗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楚庄王当时在国内最大的威胁。
所以,这次出征,楚庄王选择了绕过这位令尹,绕过斗家,直接自己领兵。如此一来,斗家如果趁机反叛,楚庄王手里也掌握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随时可以平叛。而斗家不敢反叛,那楚庄王就可以趁势打出自己的声望,彻底压制所有人。
不得不说,楚庄王这一招,真的是很高明,直接用对外战争,转移了国内的矛盾。当然,想要执行这个计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楚庄王本人,能力必须够强,得打赢这场战争。
战争打赢了,什么都好说。可要是打输了,那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这场平叛之战,算是楚庄王开始做事之后,最关键的一战。而接下来,楚庄王也是用上了十二分的注意力。楚庄王先是提前派出最精锐的军队,在军力上占据了优势。同时,楚庄王还联系了楚国的盟友,秦国和巴国,约定和他们一起进攻庸国,然后各有好处。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这个庸国作为一个小国,同时被秦楚两大强国,再加上一个巴国围攻,自然是挡不住的。一场大战之后,庸国直接被灭国。而这场胜利,也让楚庄王声势大涨,瞬间就压倒了国内所有的反对声音。
经此一战之后,楚国所有的高层贵族,明面上都不得不对楚庄王臣服,再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对了。同时,那些之前被楚国收服,此时蠢蠢欲动的蛮族部落和诸侯国小弟,也不敢再挑事,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京城那边咄咄逼人的斗家,此时也暂时偃旗息鼓。原本暗流涌动的楚国内部,一下子就变得波澜不惊。
不得不从,楚庄王这一招,真的是太厉害了!而当时的楚庄王,也就只有二十多岁而已。
灭庸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近三年的时间里,楚庄王一边接着之前的胜利,大肆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在一些要害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手。同时,因为之前那一战,楚庄王在军中的威信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同时也彻底控制了军队,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一边,在对楚国之外的战场上,这几年当中,楚庄王选择以各种外交手段,争取盟国。当时楚国主要争取的对象,就是郑国。这时候的郑国,算是晋国的核心小弟之一,而且挡在了楚国北上的关键道路上。所以,这几年当中,楚庄王对郑国这边,没少下功夫。
与此同时,楚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晋国,当时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晋国这边,已经传到了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的手上。但同时,晋文公留下来的一些老臣,却开始逐渐势大,逐渐威胁到了晋灵公的地位。所以,当时晋国内部,也不是太稳,这就给了楚庄王更多的机会。
如此,三年之后,等到楚庄王把国内整合的差不多了,楚庄王终于再次开始出手。在楚庄王即位的第六年,楚庄王终于迫使郑国脱离了晋国的阵营,转投楚国这边。而郑国的反叛,也成了一个信号,掀起了晋楚两大强国的新一轮混战。
接下来的两年当中,各国之间打得就有点乱了。首先,因为郑国倒向楚国,很多小国也开始考虑倒向楚国。然后,楚国又迫使自己的小弟陈国,倒向晋国,然后楚庄王进攻陈国。再之后,基本上就楚国打晋国的小弟,晋国打楚国的小弟。
后来,经过一番复杂的斗争之后,楚庄王又把秦国一起拖下水。然后秦国那边,也开始重复晋楚战场的剧本。晋国打秦国的小弟,然后秦国打晋国的小弟。
这场乱战打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晋国在长时间的高压状态下,内部终于出问题了。最终,晋国国君晋灵公,被下面的大臣刺杀,然后改换了晋成公做国君。这种内斗,自然导致晋国进一步无暇外顾。此时的晋国,又要同时面对秦楚两大强国的针对,自然就彻底落了下风。
所以,这场乱战,最后便是以秦楚两国占据较大优势,暂时结束了。而这场乱战的结果,就是很多原本臣服于晋国的小国,彻底倒向了楚国。当然,在之前的战争当中,不管是秦晋两国,还是晋楚两国,大国之间一直都没有直接冲突。
作为大国,必须避免直接冲突,因为大国开战的代价太大了。能让小弟上场,自己就别下场。能打对方小弟,就尽量别直接大国开战。这个道理,绝对是古今通用的。
因为晋国内乱,接下来的几年里,晋国对外部的注意力暂时就放松了,楚庄王也得以趁机北上,进一步将楚国的势力范围北扩。当时楚国借着攻打陆浑之戎为名义,大力派遣精锐军队北上。而这次北上,楚国的军队就接近了周王室的地盘。
这在楚国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要知道,当年楚国之所以能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迅速崛起,就是因为楚国地处南方,远离周王室,受到周王室的影响比较小。可是如今,经过多年的扩张之后,楚国都已经扩张到周王室的家门口了。这个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接下来,楚庄王就趁势去了一趟周王室那边。名义上是朝拜周天子,说明自己刚刚打败了陆浑之戎,保护了周王室。但实际上,这其实是楚庄王在趁机向整个天下,炫耀楚国的武力。也正是在这次朝拜过程当中,楚庄王向周王室这边,询问九鼎的轻重。
自此之后,我们就有了‘问鼎’这个词。
问鼎周王室这件事,标志着楚国已经彻底崛起。之前很多小国摇摆不定,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楚庄王即位之后,楚国曾经长时间内乱,楚国已经出现了衰败迹象。但问鼎这件事发生了之后,所有国家都明白,那个强大的楚国,已经彻底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强了。
与此同时,在楚国对外大力北扩的时候,楚国内部的斗争,也在暗中进行。当时楚庄王作为楚王,长时间带着军队在前线征战,京城这边,自然就显得有些空虚,让那个斗家觉得有机可乘。所以,就在问鼎事件结束一年多以后,斗家就发动了叛乱。然后,楚庄王直接以雷霆手段,平定了叛乱,然后把窦家赶尽杀绝,彻底灭族。
这场短暂的内乱之后,楚国内部的问题,就算是彻底解决了。在这之后,楚国内部越发团结,自然就可以更好的对外扩张了。
此后的几年里,楚庄王继续带领楚国北扩,继续蚕食压制晋国的那些小弟国家。而晋国这边,之前国君被刺杀的内乱,也随着晋成公的上位,逐渐结束。
如此一来,晋楚两大强国的直接对决,自然也就越来越近了。
公元前599年,在楚庄王即位十五年之后,晋楚两国终于爆发了直接冲突。这一年,晋国先是以优势兵力,迫使郑国重新倒向晋国。然后,楚庄王再次率领大军北上,讨伐郑国,而晋国则是直接前来救援郑国。
最终,双方试探性打了一仗,这场战争后世称之为‘颖北之战’。这场战争当中,晋国算是胜过了楚国,但是楚国也没有大败。而这场战争,也让楚庄王进一步意识到了晋国的强大。同时,这场战争的结果,也让楚庄王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楚庄王当时意识到:如果楚国真想击败晋国,绝对不能单打独斗,而且也不能单靠争取那些小国。唯有争取到秦国和齐国的支持,形成一个秦、齐、楚三大强国围殴晋国的局面,楚国才能彻底击败晋国。
所以,自此之后,楚庄王就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另外,在击败斗家之后,楚国的令尹之位,就出现了空缺。大概在斗家被干掉几年之后,楚庄王启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个人叫孙叔敖。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孟子的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孟子的这篇文章当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所以他举例的历史人物,自然都是战国之前的。而他举例的这六个人物,前三个是西周之前的。而后面三个,则都是春秋时期最顶尖的名相!管夷吾就是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称霸。百里奚是秦国的名相,辅佐秦穆公称霸。
至于这位孙叔敖,就是楚国的名相了,辅佐楚庄王称霸。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春秋时期只有三位名相的话,那这三位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很多史料遗失的原因,后世对孙叔敖了解的比较有限。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楚庄王时代,楚庄王在前面打仗,后方负责帮他守家的,就是这个孙叔敖。
所以,楚庄王的成功称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得算在这个孙叔敖的头上。
有了孙叔敖的辅佐之后,楚庄王对国内的事情,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完全可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对外争霸上面。
接下来的几年里,楚庄王开始极力强化秦楚联盟,准备和秦国一起围殴晋国。至于齐国,当时楚庄王应该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齐国情况比较特殊,当时经常内乱,所以齐国这边也没有太多变化,名义上还是站队晋国那边。当时,名义上齐国是和晋国组队,但实际上肯定是出工不出力,不可能帮晋国一起对付楚国。
这对楚庄王来说,倒也足够了。
颖北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的两年里,楚庄王似乎不气馁,继续攻略郑国。这倒不是楚庄王和郑国有仇,而是郑国在晋楚争霸的战争当中,位置太过关键。
如此,颖北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的两年当中,楚庄王继续做各种准备。同时,这期间楚国还搞定了陈国,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势力范围。就这样,两年之后,楚国再次进攻郑国,迫使郑国再次倒向楚国。
而晋国,这边,得知楚国再次进攻郑国之后,也是再度前来救援。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晋楚两国的决战,终于爆发了。
当时的晋楚双方,都有各自不能输的理由。晋国这边,内部有很多问题,外部这几年小弟又被楚国夺走不少。秦国又在西边虎视眈眈,不断给晋国找麻烦。一旦晋国在战场上,被楚国正面击败,那晋国的霸主之位就彻底丢了。
而楚国这边,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实力已经到了顶点。如果这个状态还是打不过晋国,那很多小国就会怀疑楚国的实力。秦国那边,说不定也会看轻楚国。以后楚国再想搞出这么大阵仗,一起围攻晋国,就更费劲了。
实际上,在这场决战开始之前,晋楚两国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当时晋国内部,很多人主张暂时不要和楚国决战,因为当时晋国的状态不算好。而楚国这边,则是希望晋国内部再分裂一些,然后再和晋国决战,这样胜算更大一些。
所以接下来,当双方开始接触之后,楚国曾经两次主动示弱,表现出想要求和的意思。而晋国这边,见到楚国是这个态度,自然也产生了消极避战的念头。
但是就在双方谈判期间,楚国却出动小股部队,对晋国大军进行袭扰。这导致晋国军队内部,彻底出现分歧。主和派主张继续谈判,主战派则是主张立刻出战,和楚国先打一仗再说。
就这样,开战之前,晋国军队内部,首先分裂了。而这种分裂,对楚国来说,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在这之后,双方正式开战。双方打仗的经过,有点复杂。但是大体上来说,因为晋国内部意见不统一,所以晋国军队没能及时全军出击,给了楚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最终,楚军大获全胜,而且消灭了晋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但同时,楚国这边损失也不小。楚国主将之一的连尹襄老,当场战死。楚庄王的亲弟弟,也被晋军俘虏。不过,即便这样,楚国在战争整体上取得了胜利的结果,依然是确定的。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邲之战’。
这场战争打完之后,整个天下都震惊了。要知道,自从晋文公称霸之后,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晋国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从来没有在战场上经历过如此惨痛的失败。如今,楚国作为晋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却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晋国。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此之后,在大家心里,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国。而楚庄王,也已经有资格被成为新一代霸主了。
而这一战之后,大量的小国,彻底倒向了楚国。原本摇摆不定的郑国,也彻底倒向了楚国。拿下郑国之后的第二年,楚庄王又再次兴兵,直接进攻宋国。
在进攻宋国的过程当中,楚国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长时间让前线军队高强度作战,后勤补给没出现任何问题。这个结果,进一步震动了各大诸侯国。要知道,当时宋国这边,距离楚国的统治核心,也就是江汉平原这一带,距离超过千里。而楚国却能跨越千里之遥,让主力军队长时间在前线作战,这种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春秋时期,楚国应该是第一个做到超远距离征战,然后能保证补给线不出问题的强国。
所以,在围攻宋国九个月之后,宋国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脱离晋国阵营,倒向楚国。虽然楚国没能打下宋国,但在这一战当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国力,却彻底镇住了所有国家。而宋国作为一个次一等大国,彻底倒向楚国,也让楚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拿下了宋国之后,楚庄王又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东方的齐国头上。楚庄王深知,齐国作为一个大国,不愿意做晋国的附庸,所以就开始在这上面做文章。此后的几年里,齐晋楚三国之间,私底下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后来,齐国这边随着齐顷公即位,年轻的齐顷公急于让齐国独立,摆脱晋国的控制,所以就彻底倒向了楚国。
至此,楚国联合齐秦两大强国,共同针对晋国的局面,就算是彻底形成了。而这个局面形成之后,楚庄王的霸主地位,也就彻底无可动摇,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当然,在这之后,没过多久,楚庄王就去世了。不过即便如此,至少在楚庄王生前,楚庄王不但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晋国,而且还拉拢了一堆小弟,并且一力促使齐秦楚三大强国围殴晋国的局面出现。这个成绩,足以让楚庄王称霸天下了。
在楚庄王人生暮年,楚庄王的霸主地位,已经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动摇楚庄王的霸主地位。
这就是楚庄王称霸的整个过程。
纵观楚庄王的称霸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楚庄王真的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楚庄王即位之初,手里拿的完全是一把烂牌。国内矛盾重重,楚庄王本人又十分年幼,根本镇不住场子。但是接下来,楚庄王却靠着自己的智慧,完全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但彻底控制住楚国内部的局势,而且还带领楚国,完成了华丽的逆转,逆风干翻了晋国。
这样的楚庄王,成为后世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自然就不奇怪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