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带杀气的眼神?战斗英雄杨启良毙敌18人后,留下这张照片

什么叫带杀气的眼神?战斗英雄杨启良毙敌18人后,留下这张照片

()
中文名:
什么叫带杀气的眼神?战斗英雄杨启良毙敌18人后,留下这张照片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照片里的主人公名叫杨启良。这张照片是战地记者在访问前线时,不经意间拍到的,杨启良犀利的眼神直摄人心。 杨启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军人,就在照这张照片之前,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人驻守在高地上,打退了敌人先是两个排后是两个连的进攻,一战毙敌

商朝名人推荐

照片里的主人公名叫杨启良。这张照片是战地记者在访问前线时,不经意间拍到的,杨启良犀利的眼神直摄人心。

杨启良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军人,就在照这张照片之前,他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人驻守在高地上,打退了敌人先是两个排后是两个连的进攻,一战毙敌18人。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是当年的《台州报》就将此事真实地报道了出来。

杨启良,1961年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宁西乡下桧村,从小拥有参军梦想。

1983年,对于22岁的杨启良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而且最难忘的一年。他的从军愿望就是在那一年实现的。

入伍后,杨启良被编入解放军南京军区一军一师二团三连某班,先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做起,后来荣升为了一名班长。

杨启良在训练时积极刻苦,表现突出,这无疑为他日后上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梁启良随部队换防到云南省老山前线。

1979年对越反击战,越南被打得丢盔弃甲。但就在解放军撤退后,越南人不甘失败,卷土重来,侵占我国老山、者阴山一带,并在此建立了一道军事防线。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回领土。

越军在山上挖坑道,布设大量地雷、铁丝网。他们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边境附近地区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我国百姓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威胁到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安全。

为此,我国各大军区轮流换防,驻扎南疆前线,将领土夺回,把敌人驱逐出境,巩固了我国南疆的安全线。

在这场对越反击战中,尤其以老山一带最为激烈。解放军官兵在那里,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老山,其主峰高达1422米。方圆百里,以此地为最高点。并且老山两侧有多条交通要道,占领此地南可俯视越南,北可巩固我国南疆边防,战略位置尤为重要。

经过1984年近一年的战斗,我军基本上已将老山地区收复回来。“7·12”大战后,越南甚至不敢发动师级以上的进攻。

但是在老山主峰的东南处,有1座166高地还未收复。因为害怕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我军就决定先收复其周围地区,最后再将这颗钉子拔掉。

1985年初,这座像颗钉子一样的高地,我军打算将其彻底拔掉。就这样,杨启良所在的一师换防到了老山前线。夺回166高地的任务,就交给了1师2团3连。

3月8日凌晨,3连连长决定派赵志华率领一队,从左路攻上166高地,林季勇率另一队,从右路杀上去。在我军炮火掩护下,3连的两支敢死队一起向166高地发起进攻。越军企图占据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在越军多种武器加持下,左路赵志华伤亡惨重,最后攻上山头的只剩赵志华一人了,而右路林季勇队也仅剩下4名战士,林季勇本人也身负重伤。不过最终,166高地还是被我军成功拿下。

没过多久,越南人又不甘心地疯狂反扑,随着我军后续部队逐渐增援上来,解放军战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越南人的进攻。

战斗从白天打到黑夜,越军向我军接连发起7次进攻,但都无济于事。116高地牢牢掌握在解放军手中。

3月9日早上,166高地南侧的越军突然静悄悄的。敌人的进攻对解放军构不成威胁,但他们突然无动于衷就很危险,因为敌人很可能会有变招。

三连连长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令其余高地我军驻兵务必严防死守。

果不其然,越军对166高地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开始打起了小算盘。越南人决定换个策略,进攻166西侧的一处无名高地。在此无名高地驻守的,正是杨启良他们班。

越军不傻,他们知道犯不着再在166高地主峰上白白耗费人力。于是,对这里地形尤为熟悉的越南人,意识到166高地西侧的这块无名阵地一旦被占领,166高地的门户就会洞开,到时候再进攻166高地就会轻松许多。

班长杨启良也知道自己驻守的这块高地虽然无名,但是战术和战略意义都尤为重要,自己绝不能让三连战友一天的血战付诸东流。

为此,杨启良命令全班战士誓死守住此地,寸步不让。每个战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战士马洪在后来写给母亲的信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决不退半步,宁愿前进一步死,也不后退半步生!能为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利益而献身,我感到光荣、高兴、自豪。

杨启良班虽然信心十足,但其实每个战士们都疲惫已极。全班不怕牺牲,但那如同地狱般的生活条件,是对战士们的极大考验。

当时前线的战士们基本上都在猫耳洞内生活。南疆深山密林地区,洞内炎热潮湿,虫鼠乱窜,就像缠人的越军一样,时不时会滋扰解放军战士。

猫耳洞内狭窄,战士们在里面难以站起身,躺着又不舒适。很多战士在潮湿的环境下,身上出现溃烂发炎的现象。为了节约水源,战士们的衣服几乎常年不洗,甚至有的时候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

这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对于猫耳洞内的解放军战士来说,却司空见惯了。

此时,无名高地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竖起了耳朵,警惕着越军来犯。

1985年3月9日晚上11点多,越军大约有两个排的兵力,分三路向我军无名高地1号哨卡发动突袭。

当时杨启良班的6名战士,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况下,依然奋勇抵抗。但不幸的是,杨启良的5名战友都在战斗中相继负重伤倒地。

当杨启良发现敌人如潮般涌上来之时,就立刻发告请求增援。可增援部队一时半会儿不可能赶过来。在5名战士受伤倒地的情况下,杨启良就决定一个人握着冲锋枪,背着话报机继续战斗。

杨启良先是扔下了两颗手榴弹,两个越南军被当场炸死。与此同时,敌人的一发炮弹也在杨启良身边炸响。一颗弹片钻入杨启良的左大腿,鲜血沿着杨启良左裤腿如注般流淌了下来。

在这战斗的节骨眼上,队友都负伤倒地了,杨启良哪有时间顾得来给自己包扎?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又向敌群中扔下一颗手榴弹。

敌人的这一次进攻被打退后,杨启良稍有喘息之际,立刻将左腿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敌人似乎意识到我军坚守阵地的人员不足,于是临阵改变策略,三路并作两路,决定集中兵力优势,一举拿下这座无名高地。

杨启良看到敌人蜂拥地向他扑来,他临危不乱,一边沉着应对敌人,一边拿着报话机请求炮火支援。对讲机那边传来命令:一定要坚守住阵地,增援马上到。

此时杀红了眼的杨启良高喊: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阵地就不会丢。

杨启良一手扔手榴弹,一手端冲锋枪,尽到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从两路进攻上来的敌人进行炮火压制。

杨启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在黑夜中迸发出的凶猛火力,让越军以为是自己判断错误,看来解放军仍然有多人在此高地驻守。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转眼间到了3月10日凌晨零点半,越军还是没有攻上来。敌人再次决定改变战术,撤掉伤亡惨重的两个排,调集两个连的兵力继续进攻。

敌人此时更是人多势众,采取人海战术对杨启良发动半圆式的进攻。

突然,一发炮弹在离杨启良不远的地方炸响了。这发炮弹虽然未让杨启良受到伤害,但是他整个人却因此被掀飞出去两米多远。杨启良艰难地爬起来,顿觉地转天旋。

敌人趁着这个间隙,步步紧逼,眼看已经到阵地前了,这时杨启良扯破了嗓子高喊:

向我开炮!

不知是那时杨启良头脑中闪过了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高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瞬间,还是他下意识地喊出这句口号。在敌人激烈的炮火声中,杨启良的这句口号,依然清晰地钻进了旁边受伤的解放军战士们耳中。

杨启良刚爬起来,就看到敌人蜂拥而至,他无暇瞄准,一股脑丢出十几颗手榴弹。

这也足够敌人喝一壶的了。一时之间,山下火光冲天,敌人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连滚带爬,抱头鼠窜。

就这样,杨启良凭借地形优势,东打一枪西扔一颗手榴弹,一面躲着敌人的炮弹,一面出其不意地射击敌人。敌人愣是没有攻上来这座仅有一个人驻守的高地。

但战斗实在不宜再拖下去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而且杨启良还是身负重伤。杨启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毙掉了多少敌人,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军增援部队赶到了。

大约10日凌晨2点左右,我方增援部队赶到无名高地。看着战友们来增援了,杨启良打算和他们并肩作战。

后续部队看到阵地上只剩下杨启良一个人,无不震惊不已。战友们说什么也没有答应此时有伤在身的杨启良,强行将他抬出阵地。

杨启良被送到后方医院时,左腿几乎都被鲜血染红。还好未伤骨头,并无大碍,取出弹片后进行了包扎治疗。

轻伤不下火线的杨启良第2天就请求出院,并迅速赶回前线整理武器装备。也就是在他清点武器时,战地记者不经意间拍到了那张照片。杨启良犀利充满杀气的眼神,让同胞们看了之后都有些不寒而栗。

1985年3月9日——3月10日的这场战斗,杨启良只身在阵地上坚守了三个小时,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共计毙敌18人。在战斗中杨启良高喊:“向我开炮!”,因此被誉为“活着的王成”。

为了表彰杨启良坚守阵地的英雄事迹,战后杨启良被评为“一等功臣”。从此,杨启良“孤胆英雄”的名号就传开了。

1996年,杨启良光荣退伍,转业到工商部门工作。2010年,杨启良成为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在这个岗位工作到2015年退休。

杨启良平时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从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功绩。很多同事都不知道他“战斗英雄”的身份。杨启良家中有一块牌匾,他起初挂在会客厅内。后来杨启良感觉这块牌匾太张扬,就把它藏在了床底下。

有同事中的好朋友听说后,就开玩笑地问杨启良:是不是有块很值钱的牌匾?给我看看呗。杨启良把牌匾拿出来后,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人民功臣。

杨启良(左一)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杨启良当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的这段期间,竟然有人敢向他寻衅滋事。

那段时间,消费者群众的投诉接二连三,杨启良秉公执法,认真接听每一次来电,仔细对待每一封投诉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还老百姓一公道。但随着杨启良处理的案件越来越多,总会遇到个别刺头。

一次,杨启良处理一家汽车4S店的投诉时,男车主向杨启良撒了谎。杨启良查明真相后,还了店家一个公道,可那位买主竟然不依不饶,还对杨启良破口大骂,甚至恐吓说要将杨启良告上法庭。

杨启良刚正不阿,坚持原则,最后妥善地处理好了这桩案件。事后,跟杨启良一同工作的一位朋友跟他说:要是以你当年的性格啊,早就发火了。

确实,别说让车主知道杨启良当年在战场上的骁勇,如果当场给那个买主看一眼杨启良的那张照片,估计车主就得立马老老实实,还敢在杨启良面前如此猖狂?

事情过去后,杨启良的朋友又问他:你为什么不给那个人一点教训?杨启良淡定地说出了6个字:

军人能屈能伸。

当年在战场上面对手拿冲锋枪的敌人,杨启良“能伸”的是一份责任;现在为老百姓办事,不辞辛劳,秉公执法,杨启良“能屈”的也是一份责任。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