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 《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 ——作者的话 上回说到:周人殷勤款待前来助祭的贵客微子。 一场熙熙暖暖的大周的和风熏风,正在逐渐揭开帷幕。 少年天子周成王继位,还是一个孩子。 (《史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
《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
——作者的话
上回说到:周人殷勤款待前来助祭的贵客微子。
一场熙熙暖暖的大周的和风熏风,正在逐渐揭开帷幕。
少年天子周成王继位,还是一个孩子。
(《史记》:“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感觉襁褓太小,一般认为是十一岁上下。)
大周的基业,交给了他自己最能干的弟弟,周公和召公手里。
还有他的老丈人老泰山,姜子牙手里。
有人可能有点疑问:周武王不是活了九十三岁吗?
为什么他的儿子这么小?
难道周武王八十产子?
是的,周武王真的可能是八十产子。
说起来,还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
周武王娶的正妻,是姜子牙的女儿,称为“邑姜”。这是周文王为了获得姜子牙的支持,主张的联姻吧。
周武王死的时候,姜子牙还在。周成王继位,是他老人家的外孙。
一百多岁的姜子牙,给他外孙子保驾护航。但是毕竟也年迈了。
真正把大周江山撑起来的,是周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和召公。
其中周公,是建立最大功勋的一位。
《尚书大传》概括周公一生的功绩为: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东征到奄国,今山东曲阜),四年建侯卫(分封各级诸侯成为天子屏障),
五年营成周(营建洛阳),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少,此时的周王朝,危机重重。
武王伐纣,只是征服了商王朝核心区域的地方。中原外围的、忠实于殷商的诸侯国还有很多,并不臣服。
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登位”,不是一般的“摄政”,而是代替成王暂时“登基”。
这问题就大了。
《说苑君道》是这样记录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
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
‘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
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
‘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
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这段文字之所以全部写出来,是因为提到了三个重要的“圣王之政”:
饥寒不得食,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狱讼而失职者,就是诉讼不公正的;
贤才不举,就是没有爱惜人才。
有人一提封建社会就大骂,认为是落后保守的代名词。
周代,才是真正的封建社会。封建者,分封建制,封邦建国。
礼崩乐坏之后建立的秦朝、汉唐,明清,都是帝王专制,不是封建制。
周公的“登位”,虽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但是也给他惹来了麻烦。
他一母同胞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心里严重不服。
周武王分封天下的时候,把商朝故都朝歌,划分为三个区域,朝歌以北是邶国,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
朝歌以南是鄘国,分封给武王弟弟管叔。朝歌以东是卫国,分封给武王弟弟蔡叔。
管叔和蔡叔,都是太姒所生,一个是周公的哥哥,一个是周公的弟弟。
一母同胞,都是爹妈生下的孩子,哥哥和弟弟都守着那么小一个偏远地方,而周公,却“登位”,如同天子一样发号施令,这也太不同了!
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凭什么啊!
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说实话,京都里的姜太公,和召公奭(shì),也对周公不满。
毕竟这样一种“登基”行为,是有“篡位”的嫌疑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周公恐惧流言日。”
此时的周公,心里是非常愁苦的。他留下了一首“寓言诗”《豳风·鸱鸮》,表达他为了绸缪大周的基业,而付出的艰苦努力: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意思:手爪并用已疲劳,还要捋取苦荼草。鸟窠积蓄要有物,喙角力尽似患病。问我为何受苦劳?只因家室未筑好。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意思:羽毛凌乱往下掉,尾羽无光显枯槁。我的鸟窠高而危,风雨之中在飘摇。只能惊恐声哀号!
周公还作了一篇《君奭》文章,向姜太公和召公,来表明这样做的理由。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
召公解除了嫌疑,姜子牙也表示可以。
这两位大佬都支持自己。周公就放心了。
他带着兵东征,开始了艰难的平叛之路。
这一场战争打得很艰苦,斧子都砍坏了。《诗经·豳风·破斧》中描写战争情形说: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周公有关的诗作,都放在《豳风》里。
豳,满栏子里都是猪的意思。
当初周部落先主公刘,带着周部落的民众,艰难创业的地方。
现在,那里盛放着周公的诗。他所受到的流言诽谤的愁苦,他感叹父祖创业艰难的感叹,他东征时经历的艰苦战争岁月,已经东归时东方诸侯对他的赞歌,都在《豳风》里。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就是对周公服饰的描写。
那场战争打下来,叛乱被平定。周公辞别东方诸侯国时,人们留下了这首诗。
战争的结果,管叔被杀,蔡叔流放。
亲兄弟弄成这样,让周公也感觉非常痛心。
这种痛心,不管是对于周公,还是对于刚刚成立的周王朝,都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为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文子国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收录于合集 #诗经
49
个
上一篇
傻子系列(17):微子骑着白马,如同仙人乘白鹤,来做啥?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