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的历史文献 -从李正藩恢复《太极拳论》启轩藏本说起

正本清源的历史文献 -从李正藩恢复《太极拳论》启轩藏本说起

()
中文名:
正本清源的历史文献 -从李正藩恢复《太极拳论》启轩藏本说起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2015年,正藩兄以耄耋之寿终于完成了李亦畬抄赠胞弟启轩的《太极拳论》“启轩珍藏”本的恢复抄写工作。 正藩兄是我曾叔祖启轩公的嫡曾孙,幼承家教,学文习拳,博学多才,拳艺颇精。1965年到四川乐山参加三线建设,八、九十年代工作之余传拳授徒,专

商朝名人推荐

2015年,正藩兄以耄耋之寿终于完成了李亦畬抄赠胞弟启轩的《太极拳论》“启轩珍藏”本的恢复抄写工作。

正藩兄是我曾叔祖启轩公的嫡曾孙,幼承家教,学文习拳,博学多才,拳艺颇精。1965年到四川乐山参加三线建设,八、九十年代工作之余传拳授徒,专注于武氏太极拳在四川及西南地区的发展,2000年以来,多次在乐山、成都筹办武氏太极拳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为武氏太极拳在多个省市的传播推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武氏太极拳在四川等地得以广泛传播,正藩兄功不可没矣。

恢复李亦畬《太极拳论》之“启轩本”,是其念念不忘曾祖恩泽的一个未了的心愿。正藩兄不顾体老年迈,以八十八岁的高龄,殚精竭虑,于2015年重新辑录了李亦畬《太极拳论》的“启轩本”。《太极拳论》“启轩本”得以恢复面世,是对武氏太极拳的一大贡献。

李亦畬是太极拳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以深邃的文化底蕴,异乎常人的思维,凭借其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精湛拳艺,千锤百炼撰就了多篇太极拳论述,并于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年)将王宗岳、武禹襄及自己所作的太极拳著述汇集成册,题名《太极拳论》(郝和本“太极拳论”前有王宗岳三字),工楷手录了三本,一本留给长弟启轩,一本送给友人郝和,一本自藏,俗称“老三本”。此作,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关于太极拳的理论文献,在太极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太极拳界奉为经典,王宗岳太极拳的奠基之作最早即见于此本。现今《太极拳论》“郝和本”由郝少如弟子王慕吟收藏,《太极拳论》“自藏本”则保存于我母亲之手,这二本皆完好无损,保存甚好。唯《太极拳论》“启轩本”按正藩兄所言:早已佚失于“战火饥馑”之中,“启轩本究竟佚失于何时,终成为永久不解之谜”。(引自李正藩著2017年出版之《传承有序》,)启轩恢复本后记中说“于抗日战争中佚失”,因此,李亦畬《太极拳论》“启轩本”的真实内容便不为人知,成为难解之谜。

几十年来,太极拳界中一些研究者误将1935年出版的《李氏太极拳谱》称为“启轩本”,又称为“廉让堂太极拳谱”。其实,《李氏太极拳谱》的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李亦畬亲书的《太极拳论》“启轩本”中的内容。此书以《李氏太极拳谱》为名出版,本无不当。但将其称为“启轩本”,又称为“廉让堂太极拳谱”则有曲解、臆说之嫌。虽然这些说法或因不了解真象及其它原因尚可谅解,但严格说来这毕竟是对历史真实的歪曲。此说数十年的以讹传讹,误导了人们对“启轩本”真实内容的了解,因此确有澄清事实的必要。

正藩兄于前几年即着手试图恢复《太极拳论》“启轩本”。在众说纷纭中,恢复“启轩本”实为一大难事,但矢志不逾的正藩兄深感自己于恢复“启轩本”之责任重大、非己莫属。经过多年研究考证,终于恢复了《太极拳论》“启轩本”。其前言中介绍:此本是正藩兄“在参考多种太极拳谱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启轩本’太极拳谱的记忆,重新修订了该谱”,《李亦畬“启轩珍藏”恢复本》的辑录完成,充分反映了正藩兄谨慎考证、尊重历史的客观态度。

将正藩兄的“启轩珍藏恢复本”与“郝和本”相对照,除录入“自藏本”中的一篇“四字密诀”外,所载内容及书写格式与“郝和本”完全相同。

《李氏太极拳谱》的编篡,是1935年因“启轩本”“已残缺”,依照正藩先父李福荫“手抄者”“重新编次”后,由堂伯李槐荫在山西出版的。该书《缘起》中说:“去年(1934年)冬”、“闲与堂兄集五(福荫字集五)议,拟将先祖手著太极拳谱刊印行世,集五兄慨然允襄厥成,遂将其手抄者相示,并重新编次”,“遂携稿来晋,以备付印。”次年(1935年)4月,《李氏太极拳谱》在山西出版。

正藩兄辑录的《李亦畬“启轩珍藏”恢复本》与一直被称为“启轩本”的《李氏太极拳谱》相比较,《李氏太极拳谱》除录入“十三刀”、“十三杆”、“各势白话歌”、“左右虚实图”之外,还将伯祖启轩公“敷字诀解”录入,并在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后增添“胞弟启轩尝以毬譬之”一段。曾叔祖启轩公也学于母舅禹襄,终生练习不止,是为太极拳名家。著有“敷字诀解”等篇拳论,当是水到渠成之事。这些论作、片段的录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但将武公禹襄《太极拳论解》“解曰四则”的中间两个“又曰”列为王宗岳拳论,应该是当时未能参照亦畬公所书原作而臆测造成的重大失误。再则“胞弟启轩尝以毬譬之”一段,如记录于“郝和本”、“自藏本”尚可,但记载于“启轩本”,似有向胞弟讨好献媚之嫌,而为人所耻笑,所以这段话不可能是“启轩本”原有的内容。

从伯福荫公和堂伯槐荫公将启轩公所作和“老三本”中载有或不载有的内容一并收入,冠以《李氏太极拳谱》出版,并无不妥,这是毫无异议的。此书的名称肯定不是草率而定,应当是经过再三斟酌、深思熟虑后而敲定的。从突出“李氏”家族以涵盖亦畬、启轩二公的书名中,就可反映出二公对此严谨缜密、用词考究的慎重态度。

至于“廉让堂”一说,则是无中生有。因为,我们李氏家族没有“廉让堂”这一堂号。李氏家族与人为善,以善为本,以敬为先,以积为基。荀子“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教人以善”(孟子《滕文公上》)的重要意义。李亦畬一门的堂号是“敬善堂”,李启轩一门的堂号是“积善堂”。曾祖亦畬公所居客厅主堂内的实木屏门的上方就高悬着“敬善堂”的堂匾。

堂匾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名门望族均有本族支自己的堂号,并置有堂匾。堂号本意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后将其作为厅堂、居室的名称,特别是家庭门户的代称,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中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庭文化中用以寻根问祖、缅怀先辈、激励后人、敦宗睦族的标志符号。堂号往往以鲜明大气的匾额形式张显于家庭建筑中的显要位置,如门楣、厅堂之中。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礼簿、笔记等。生活用具中,如灯笼、车辆、布袋、斗等大小家什也大书堂号,作为本族物品的标识。

在家族崇拜的历史长河中,族人对堂号的重视、尊崇的态度浓重至无以复加的程度。凡看重自己的姓名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更不允许亵渎本族的堂号。李亦畬家的堂号“敬善堂”和李启轩一门的堂号“积善堂”,寓意深远,朴实无华,于善因敬而积,颇合兄弟之序。为何要改为嵌有儿子名称的堂号或另改堂号并用堂号为儿子起名呢?在那个宗法森严的时代,长辈用堂号为子孙起名,或据子孙名而立堂号都是对家族、对先人的不敬,是不合宗法礼仪的,因而是根本不可能的。“廉让堂”也不能是伯祖宝廉、先祖宝让某一公的堂号,因为其中均嵌有另一公的名字。

称“廉让堂”是李氏家族的堂号,更是无稽之谈。李氏家族自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泽州迁至永年已达600年之久,人丁繁衍二十几代,家族庞大,支系纷繁,李亦畬如将嵌有自己儿子名称的“廉让堂”作为李氏家族的堂号,以涵盖整个家族,也是不能为整个家族所接受的。试想,李亦畬作为饱读经书、学贯古今的文人,难道连这常人都能想到的后果也没有考虑到吗?

假设亦畬公一门的堂号真是所谓“廉让堂”,如果当时已有“廉让堂太极拳谱”的书名,那么亦畬公谪孙槐荫于1935年出版拳谱时为何不仍以“廉让堂太极拳谱”而以《李氏太极拳谱》为书名出版?在非常重视宗族声望的时代,亦畬公侄孙李子实给“钦贤兄雅正”的拳谱以“《太极拳谱》”为题而书赠,亦畬公弟子郝为真其子郝月如家藏抄本为《太极拳谱》,亦畬公姨甥马印书的抄本也为《太极拳谱》等等,为何都不冠冕堂皇地以“廉让堂太极拳谱”为名来光宗耀祖或颂扬师门呢?

“廉让堂”一说只不过是后人遵循当时的风俗习惯,附依风雅,对亦畬公二子宝廉、宝让这一支族的书面语形式的雅称罢了,通俗点的意思是指拳谱是“宝廉宝让这一门的”,即“宝廉、宝让他们家里的”。认为“廉让堂”是我们家的堂号一是外界不了解真相的人的臆度揣测、认为“××堂”就是堂号,另外就是有的人故意依托此说而借题发挥、拉大旗作虎皮,蒙骗大家以抬高自己的吧。

正藩兄亲笔誊写的《李亦畬“启轩珍藏”恢复本》,对于太极拳研究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它向世人昭示了李亦畬《太极拳论》“启轩本”的本来面目,并以此纠正了关于“启轩本”的种种错误认知,彻底颠覆了多年来关于《太极拳论》“启轩本”主观发挥的种种臆说。因此,正藩兄的《《李亦畬“启轩珍藏”恢复本》是澄清历史事实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将在太极拳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此为序

李旭藩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李旭藩先生简介

李旭藩先生拳照

李旭藩,生于1949年,武式太极第二代宗师李亦畬嫡曾孙,李逊之嫡长孙。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多年,中学高级职称。自幼随父亲李池蔭习练家传太极拳,拳势小巧紧凑,承袭祖辈拳风神韵,蕴含儒雅之风。多次应邀参加武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技理研讨会,探讨太极奥秘。曾先后接受上海文化宫、高教社、日本《朝日新闻》、天津电视台、江苏卫视、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访谈。注重拳史拳论的研究与挖掘,著有多篇求实的文章,为了解拳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李旭藩先生拳照

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任北京大学武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邯郸市武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研究会荣誉会长、永年广府太极拳协会、魏佩林太极拳功夫研究会、广府会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