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大发现时期”,又称“大航海时代”。此时期欧洲各国均致力于海洋探险,纷纷建造、组织船队,到世界各地的海洋与陆地,寻找贸易据点和伙伴。为此,欧洲在该时期出现许多伟大的航海家,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塔加码等人;美洲新大陆也是在这时候被这些探险家们发现。总之,大航海时代可说是欧洲史上一段精彩的华丽冒险旅程。
寻找梦幻的东方明珠
西班牙的崛起,起因于所谓“地理大发现”。公元15世纪时,欧洲世界和东方中国的传统贸易路线--丝绸之路(SilkRoad),因土耳其帝国兴起而中止。欧洲商人为了找寻一条新的贸易管道至东方取得丝绸、香料、瓷器等商品回欧洲贩卖,于是开始思索能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早期葡萄牙人开辟的向东方新路线是往非洲南端走。公元1488年时,航海家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接着1498年,塔加码已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南端到印度洋,然后从印度洋到达印度。经由这条路线,葡萄牙人得以避开地中海地区鄂图曼土耳其人的攻击,最后从南中国海抵达中国。葡萄牙在1557年抵达澳门后,便将其做为东方的贸易根据地。
意外发现美洲新大陆
西班牙人深信“地圆说”,认为未必只有向东走才能抵达中国,向西走绕过半个地球一样可到达目的地。这个理论得到当时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于是哥伦布在1492年率领三艘帆船离开西班牙,开始向西航行希望抵达东方。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1451~1506年)。/维基百科
哥伦布向西航行后不久,果真发现一块陆地,但当时他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西方人未知的美洲新大陆,还以为绕过半个地球来到东方、印度,所以称这块大陆为印度群岛、当地的人为Indian,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印地安人。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帝国开始不断前往美洲地区探险并扩张殖民地。1519年,科达士征服墨西哥后,直接或间接导致阿兹提克帝国、马雅文明的灭亡。
航行世界一周之创举
公元1519~1522年,航海家麦哲伦绕过南美洲南部,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继续向西航行。到达菲律宾时,麦哲伦却被当地原住民杀害,只留下麦哲伦的团队持续进行航程,最后回到西班牙,完成绕行地球一周的创举。
完成航行世界一周创举的麦哲伦(1480~1521)年。/维基百科
随着西班牙海上探险事业开展,其军队势力也进入南美洲。1531年,另一个西班牙人匹德罗率领一支探险队攻击南美洲西部印加帝国,最后把印加帝国消灭掉。自此,整个中美洲从墨西哥到南美洲印加帝国,都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方文明入侵同时,也宣告中美洲三大古文明之灭亡。
西班牙日不落国崛起
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全球探险活动,征服整个中南美洲,甚至在亚洲地区建立据点,包括菲律宾和台湾,都曾是西班牙人的商贸中心。例如1628年,西班牙人便曾在台湾北部淡水建筑城堡,命名为“圣多明哥”(SantoDomigo,也就是后来荷兰人改建的淡水红毛城)。
通过一连串的殖民地占领行动,西班牙在当时建立起一个横跨全球的超级大帝国、世界性的超级强权。又因西班牙占领殖民地之多,太阳何时都能照耀在领土上,因此又有“日不落帝国”的封号,显示其繁荣强盛。西班牙帝国如此壮大的原因,主要得力于中、南美洲殖民地的丰富天然资源。在被西班牙占领之前,墨西哥因盛产白银,素有“白银之国”封号,而印加帝国也因盛产黄金而有“黄金帝国”之称。
当西班牙控制墨西哥,占领印加帝国后,开始大量开采中南美洲的金银矿,并且利用这些资源铸造钱币,运回欧洲或流通到各地,所以当时西班牙是欧洲最有钱、最富裕的国家。而当时所铸造的西班牙钱币,因为品质、成色优于中国的银元,因此也大量流通在中国,尤其台湾地区。例如清朝时期在台湾曾经流通过的“佛银”或叫“双柱”,就是所谓的西班牙银圆,因钱币上正面印有西班牙国王戴假发的头像、背面图案为一面盾牌,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柱子,故有此名称。
宗教改革掀纷乱战争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各国,致力朝向海洋外的世界蓬勃发展。然而,就在16~17世纪,欧洲本土也热闹万分。当时整个欧洲因为宗教问题,也就是新、旧教冲突,陷入大规模战争中。宗教战争的爆发导因于16世纪发生的“宗教改革”,简单来讲,宗教改革源于一些教会人士像马丁路德、喀尔文等人为反对罗马天主教的腐败,于是脱离教会,追求基督教教义。所以当时整个欧洲分裂成两派,一派是拥护天主教会,也就是罗马教会、教皇,称“旧教”;另一派主张改革、要脱离罗马教会的则叫“新教”。
因欧洲各国宗教信仰不同,有些支持旧教,有些支持新教,因此发生很多宗教战争或内战,最著名的就是所谓“三十年战争”,西班牙无可避免卷入当时欧洲纷乱的局势当中。而西班牙的战争一打就是数十年,从1566年的西班牙属地荷兰叛乱开始,最后1581年信仰新教的荷兰从支持旧教的西班牙脱离并独立,1609年双方才签订休战协定,终止同样30几年的战争。这场撼动整个欧洲,改变欧洲局势,也让西班牙从此元气大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
无敌舰队溃败遭瓦解
另一场关键性的宗教战争是1585~1604年的英西战争,其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即“无敌舰队之役”。这场战役体现英、西双方的海军实力与国力。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由150艘以上大战舰所组成史上“最幸运的无敌舰队”大举挥军英国,却反遭英国海军冲散而溃败。无敌舰队被英军击败后,本想南退,却因风向不对而北飘,最后回国时仅存43艘。
1588年,被英军击败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离开费罗尔湾。/维基百科
这场战役,让西班牙人引以为傲的无敌舰队损失百艘以上,超过1万4千名士兵伤亡。而国势鼎盛的西班牙帝国,也因接连不断的大、小战事使国力耗损殆尽,纵使有中南美洲殖民地的金山、银山也不足以支付庞大战争花费。叱咤16、17世纪海上之王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帝国,最终还是沉没了。
相反地,在西班牙国势逐渐衰弱后,英国却逐渐则成为海上强权,开启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盛世,成为继西班牙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公元15~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大发现时期”,又称“大航海时代”。此时期欧洲各国均致力于海洋探险,纷纷建造、组织船队,到世界各地的海洋与陆地,寻找贸易据点和伙伴。为此,欧洲在该时期出现许多伟大的航海家,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哥伦布详情>>
1939年,6 名波兰平民面对着德军行刑队,表情各异,焦虑、反抗、坚忍、接受和恐惧,左数第三个甚至在微笑。这是德军针对“血腥星期天”事件,展开的报复行动。 1939 年 9 月 3 日,即德国开始入侵波兰两天后,波兰比得哥什(德语:Brom详情>>
1.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的消息第一时间传来时,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用创纪录的10天时间打包并撤走大部分最有价值的藏品。然而,过程相当艰难。例如,详情>>
蚕丝是织绸的重要原料。当时亚洲商人通过东罗马帝国,将丝绸这种奢侈品供应给西欧上层人士,发了大财,而查士丁尼也从税收中使国库得到了充实。丝绸是公元前从中国传人欧洲的,中国官府直只准输出蚕丝和丝绸,而严禁蚕种出口。由于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运到详情>>
前言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许多方面都对人类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领域,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作详情>>
前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也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音乐艺术的发展尤为突出。本文旨在探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声乐艺术的特点,从历史、音乐形式、表现手法、作曲风格等多个方详情>>
玛雅文明是一个发展在中美洲的文明,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6世纪之间存在。它发源于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高原地区,后来逐渐扩散到中美洲其他地区。 本文将探讨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的神秘玛雅文明的艺术、文化和历史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玛雅详情>>
于是,他霸气地回击道:“英国当然可以不把香港归还给中国,但是中国会像朝鲜战争般,向外派出几十万志愿军展示,你们谁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有人说,英国之所以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是因为英国人的言而有信。英国把香港归还给中国是真,但绝对不是因为他们言详情>>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李世民并不宠爱武则天,为什么李治会被武则天迷得神魂颠倒?的相关内容。武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乐毅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详情>>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刑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但是罪犯又不至于处死,或者是被法外开恩的,就会将他们判为流放。所谓的流放就是把他们押解到偏远的敌方,一般距离家乡动辄几千里路。因此不仅是罪犯,就是押解他们的衙役也是很辛苦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件劳累的差事,古代的那些衙役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