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历史君跟大家讲了讲非洲,很多读者希望再了解一下几个“几内亚”的故事。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稍有点印象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运动员入场式中,最先入场的是希腊队(惯例),由于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入场顺序是按照笔划排序,在国名笔划排序中,“几”笔划最少,因此,几内亚(The Republic of Guinea)队和几内亚比绍(The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队成为仅次于希腊队入场的代表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紧随希腊队之后的几内亚队
在这两个“几内亚”之外,还有同处非洲的赤道几内亚(The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大洋洲的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如果我们的眼光不局限于国家的话,以“几内亚”命名的还有几内亚湾(Gulf of Guinea)、几内亚高原(Guinea Highlands)等地理名词和几内亚猪(Guinea Pig的英文直译,即豚鼠)、几内亚鸡(Guinea fowl的英文直译,即珠鸡)等动物名词。
几内亚猪,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荷兰猪和豚鼠
还是说回国名,毕竟一个国家的名字应该具有较高辨识度,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么多以“几内亚”命名的国家?“几内亚”又是什么含义呢?
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Gulfof Guinea)及其沿岸国家。在非洲三个名中带“几内亚”字样的国家中,只有赤道几内亚属于其沿岸国家
发现几内亚
——持续四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开端
关于几内亚的词源,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如果我们按图索骥,从英文往上开始溯源的话,会发现英文的Guinea(该词的音标为[ˈɡɪni],读音类似于中文的“基尼”)一词直接源于西班牙语词汇Guinea,西班牙语的Guinea又来源于葡萄牙语的Guinéus,词汇出现于15世纪中叶,指的是黑人。1453年,葡萄牙编年史家戈梅斯·埃亚内斯·德祖拉拉将这一词语用于他的著作《几内亚的发现和征服编年史》。
那么,葡萄牙人又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个词呢?
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德祖拉拉雕像
14世纪初,在迪尼斯国王统治时期,葡萄牙开始进行海外扩张,航海事业受到尊重,甚至在王室里也出现了一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即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与兰开斯特的菲莉帕的第三子,他的出生也颇为神奇:据传,在他出生时,星象预示他将发现他人无法发现的神秘事物。这位王子既学习古今知识,又学习外交和治国方略。作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终身未婚,并认为应该将基督教带到摩尔人——中世纪时期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西西里岛、马耳他、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那里去。
位于葡萄牙南部城市Lagos的恩里克王子雕像,恩里克王子曾在此修建海港与船坞
因此,他不仅亲自到北非与他眼中的异教徒作战,而且还支持了许多航海家到非洲地区探索,这其中就有第一个航行到西撒哈拉沙漠南边的欧洲航海家努诺·特里斯唐(Nuno Tristao)。
众所周知,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也揭开了“三角贸易”的罪恶开端。在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进程中,葡萄牙航海家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恩里克王子支持的特里斯唐一生四次航行,他从葡萄牙出发,最远到达今天的几内亚比绍,他也是第一个到达几内亚比绍的欧洲航海家。
三角贸易航线图
特里斯唐是葡萄牙王室贵族。1441年,受恩里克王子(即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Navigator)之命,他和安唐·贡萨尔维斯一起航行到西非海岸探险考察,参加这次航海的还有迪尼什·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的父亲。
第一次航行中,特里斯唐的船队一直航行到当时欧洲人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角)。第二年,他的第二次航行越过布朗角,到达了更南的阿尔金湾,在阿尔金岛上,特里斯唐遇到了一个当地土著柏柏尔人的村庄,由于看到了之前有人贩卖黑奴取得了巨大利润,他也决定发动袭击,俘虏14名村民带回葡萄牙贩卖。
从公元1444年至公元1446年间,几十艘葡萄牙船只开始在阿尔金湾附近掳掠当地人,成为欧洲长达四个世纪奴隶贸易的开端。与此同时,葡萄牙王室又给私人探险者颁发许可状,允许他们获得所发现的一切,这意味着只要敢冒险,就有高回报,而对于王室来说,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获得了巨大利益。葡萄牙国内自此掀起一波探险热潮。
位于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的特里斯唐纪念碑
奴隶贸易很快摧毁了阿尔金岛的柏柏尔村庄,恩里克王子则不满足,让特里斯唐率队寻找更南方的黑人定居点。1445年,特里斯唐开始了第三次航行,在这次航行中,他到达了今塞内加尔,这里不再是非洲沙漠,而是“长满了棕榈树和其他树种,土地也显得十分富饶肥沃”的地方。
返回葡萄牙后,特里斯唐向恩里克王子汇报,他发现了撒哈拉以南的“黄金之国”,但他并没有把这片土地命名为“黄金之国”,而是按照当地土著的肤色命名其为“Terra dos Guinéus”,即“黑人之地”,音译过来就是几内亚。
似乎是受到了航海成就的巨大鼓舞,特里斯唐紧接着进行了第四次航行,多数史学家认为,他在今几内亚比绍的首都比绍附近登陆,因此,他被认为是葡属几内亚(今几内亚比绍)的发现者。这次航行中,特里斯唐在佛得角以南约320公里的一处大河中被黑人袭击,中毒箭殒命。特里斯唐的余部则在两个月之内连续航行了3500公里回到里斯本,这在当时,是欧洲人最远的一次不靠岸远航。
1987年发行的葡萄牙货币,描绘了特里斯唐1446年前往冈比亚河的旅程
“几内亚”,也就是Guinéus一词,并非无中生有。据传,葡萄牙人是从柏柏尔(Berber)人的术语Ghinawen借来的词,意为“被烧的人”(the burnt people);另两个柏柏尔人的术语“aginaw”和“Akal n-Iguinawen”分别表示“黑人”和“黑人之地”,这几个词汇最终形成了葡萄牙语中的“几内亚”。
而特里斯唐所命名的“几内亚”,范围要比今天的几内亚大得多——古马里帝国的西海岸地区都是几内亚,除了现代仍然保留的三个“几内亚”外,其他的“几内亚”则分别属法国、西班牙、荷兰、德国、丹麦、瑞典等,几乎每个昔日的海上强国都有一个“几内亚”。
从一张绘制于1736年的地图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几内亚”被广泛用于指称西非海岸——
1736年的西非地图,可以看出,西非海岸整片都被称作Guinea
不过,出生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旅行家哈桑·伊本·穆罕默德·瓦赞·菲斯(西方人习惯称他非洲人莱昂)提出了不同看法。
“Guinea”来源的两种说法
他认为,Guinea来源于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商业城市Djenné(今马里城市)。从11世纪到13世纪,这座城市主导了整个西非地区的黄金和食盐贸易,正是在这段时期,Genewah一词出现在阿拉伯语词源中,用以代指“黑人”。但不管怎样,这两种说法都将“几内亚”与黑人联系起来。
1906年明信片上的一座Djenné房屋
一个地区被命名为几内亚也就罢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的名字里都有“几内亚”呢?
四个“几内亚”
一部侵略史
在今天非洲地区的三个以“几内亚”命名的国家——
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几内亚。
无一例外,都曾是奴隶贸易的受害国,这在它们的“曾用名”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三个国家曾经分别是——
葡属几内亚,西属几内亚,法属几内亚。
从被殖民的时间来看,葡属几内亚最早被殖民,其次是西属几内亚和法属几内亚。
除此之外的位于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其实也曾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几内亚(黄色箭头)、几内亚比绍(红色箭头)和赤道几内亚(蓝色箭头)的地理位置,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接壤,但赤道几内亚则离前两者较远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理位置
葡萄牙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最早的受益者,其组织的航海家在全球多地进行殖民扩张,现今的四个“几内亚”一定程度上界定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约定的葡萄牙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今天的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都曾是葡萄牙的地盘。
几十年后,麦哲伦组织了属于西班牙人的环球航行,出发时绕开葡萄牙的非洲岸线,经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尽管麦哲伦后来在一场械斗中死亡,但他的这场航行标志着西班牙的航海征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为西葡争端中西班牙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葡萄牙衰落后,葡萄牙沿海的地盘被西班牙夺走,这其中就包括今天的几内亚和赤道几内亚,而葡萄牙人占领的属地已经缩小到以比绍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风水轮流转,西班牙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在这场优胜劣汰的航海竞争中,他们的地位也逐渐被法国占据,后者接替西班牙占领几内亚。在法国被英国打败后,后者占据了法国曾占领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四个“几内亚”国家,不约而同地被一部侵略史串联起来。
1
从葡属几内亚到几内亚比绍
几内亚比绍的殖民历史是目前这四个“几内亚”国家中时间最长的。
1446年,葡萄牙宣布对今几内亚比绍地区的主权宣言,但大规模的贸易并没有随即展开。公元1600年前,葡萄牙人只在这里建立了少量的贸易站,并从这里将奴隶贩运至佛得角,虽然葡萄牙人声称对整个几内亚比绍拥有主权,但他们实际控制范围很有限。
葡属几内亚旗帜
15世纪中叶,特里斯唐发现几内亚比绍后,黄金贸易和奴隶贸易渐次展开。1630年,葡萄牙设立“都督将军”管理此地,并在此建立了跨越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但大规模的奴隶贸易到19世纪日渐式微,葡萄牙人开始不局限于这片沿海地区,希望开拓更为广阔的西非内陆。这些侵略者当然遭到了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1878-1936年,没有一年不爆发反抗葡萄牙的起义。
1956年,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简称“几佛独立党”,PAIGC)成立后,反抗更加组织化、规模化,这其中流传比较广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十岁小孩保罗的。
保罗出生在比绍——1941年后葡属几内亚的行政首都。保罗刚十岁就加入了几佛党,参与地下工作,并为党的干部传递信件,为他们的会议放哨。一个月夜,保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散发要求民族独立的传单,有的监视着警察,有的就往墙上贴,等警察发现他们并开枪时,他们已经钻进小巷里逃掉了。还有一次,几佛党的一个干部被两个警察逮捕了,小保罗正在旁边,一个警察不慎把手枪掉在地上,保罗乘机向那个干部大喊:“快逃!”这个干部敏捷地一拳一个打倒警察逃走了。小保罗的行为引起了警察的恼怒,他们到处搜捕这个小战士。小保罗不得不向母亲告别,逃到国外上学了。
几佛党士兵
多年的反抗终于取得效果。1961年,几佛独立党开始组织武装游击队对抗葡萄牙,7年内,该党控制了几内亚比绍的大部分地区。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宣告独立,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3比7的投票结果,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次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
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街景
2
从西属几内亚到赤道几内亚
西属几内亚(今赤道几内亚)虽然名为“西属”,但并非是由西班牙人发现的。1471年至1472年,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德·波(Fernão do Pó)在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过程中,发现了斐南多波岛(今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将其命名为“福尔摩萨”(Formosa,意为“美丽”)。在葡人占领后,奴隶贸易几乎被他们所垄断,这引起了西班牙的不满。根据西葡两国于1499年签订的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协议——《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经50度以西领土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葡萄牙由此占有亚非地区,南美地区则为西班牙人所有。
分隔卡斯蒂利亚(今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范围的界线:1494年托德西里亚斯条约规定的子午线(紫线)以及1529年萨拉戈萨条约规定的子午线(绿线)
1778年,经历了近300年的争端后,葡萄牙同意将一些岛屿让给西班牙。同年,西班牙人在福尔摩萨登陆,并以该岛的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斐南多波岛。1844年起,西班牙开始积极地开发斐南多波岛。次年,西班牙同木尼河地区各酋长签订了条约,木尼河区沦为西班牙保护地区。
从1879年起,西班牙政府将斐南多波岛用作放逐古巴犯人的流放地。1926年,西班牙将斐南多波岛和木尼河区合并为西属几内亚。
西属几内亚旗帜
与几内亚比绍不同的是,赤道几内亚获得独立并非直接来源于独立运动。在逐渐受到联合国的关注后,1959年,安诺本岛(现改名为安诺本省)被西班牙划为斐南多波和木尼河两个海外省。到20世纪60年代初,这一地区获得了内部自治地位。1964年,西班牙在联合国的谴责之下,在当地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为两省取得内部自治地位。四年后,在民族独立运动和联合国的双重压力下,西班牙同意给予其独立地位。当年的10月12日,西属几内亚宣告独立,改国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西属几内亚军人,图中的国旗为西属几内亚国旗
赤道几内亚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出口可可和咖啡,是欧洲殖民者主要掠夺的资源。尽管赤道几内亚长期被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自1996年在境内发现大量石油资源后,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快速增长,此后5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1.7%。
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赤道几内亚虽然名中带有“赤道”,但赤道并未穿越该国陆地,而是通过其领土之间的海域
凭借石油,赤道几内亚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而且与许多以第一产业为支柱的非洲国家不同,赤道几内亚在强化油气产业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交通、通讯、电力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农业、渔产品加工、旅游和金融服务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人均GDP居于非洲国家前列。
3
从法属几内亚到几内亚
几内亚的现代史同样伴随着侵略展开的。1235年,桑迪亚达·凯塔建立的马里帝国消灭了过去的索索帝国,控制了今天几内亚的东北部地区,马里帝国又被北方侵略者消灭。15世纪,该地区被葡萄牙人发现。16世纪末,摩尔人入侵几内亚。从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在其沿海从事奴隶贸易活动,到了1735年,穆斯林在几内亚中部地区建立了一个拥有宪法的国家。
1890年,法国在几内亚建立殖民地,并于1893年被命名为法属几内亚。从1880年至一战前,欧洲各国对于非洲领土所有权的争执一直处在白热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法国获得了大量的非洲领土,1904年,法国将其在西非获得的领土命名为法属西非。
法属西非旗帜与法国国旗相同
法国在几内亚的殖民同样遭到了强烈抵抗,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几内亚伊斯兰教改革家萨摩利·杜尔(SamoryToure)。
萨摩利·杜尔
他极富军事才能,并于1868年被一位酋长看中,受邀去当军队指挥官。不久,酋长阵亡,萨摩利顺势被推举成为首领,并用七年多的时间征服附近部落,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乌阿苏鲁。
乌阿苏鲁被划分为10个省,一省是一个军区。同时,他还规定每个村子都要为政府种一块地,缴税至国库。杜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军事训练,鼎盛时期,正规军约10000人,骑兵约1500人,民兵约两万人。这是当时西非地区人数最多且训练有素的军队之一。
然而,正当乌阿苏鲁势头强盛时,西非地区局势骤变,随着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法国加紧向西非腹地扩张。1882年2月16日,法国为了夺取几内亚地区的黄金产地,派遭了一支侵略军,在波尔尼·杰波尔德指挥下,从巴马科方向侵入乌阿苏鲁。萨摩利领导全国军民开始了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武装斗争。
由于萨摩利平时重视军队建设和训练,虽然是与装备精良的法国军队交锋,战争的主动权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1883年4月2日,萨摩利在巴马科以南的欧雅科组织了一次伏击战斗,300多法国侵略军仅有32人死里逃生。
1886年初,法军在尼阿加紫拉战役中战败,法国当局只得求和。这时,萨摩利也需要一个和平环境,以便补充兵员和武器。1886年3月,双方签订《肯尼耶巴科罗条约》。根据这项条约,萨摩利仍占有黄金产地布雷和康加巴地区。骁勇善战的萨摩利此后又获得几次大捷,但他明白,要想彻底清除侵略者,必须使非洲人民团结一致,他为此派人与其他非洲首领谈判,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殖民者的破坏,萨摩利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结果,力量被大大削弱,局势转而日益有利于法国。1898年9月,萨摩利在卡瓦利河上游被法军俘虏,流放加蓬,两年后在流放地去世。
虽然革命尚未成功,但抗法运动鼓舞了几内亚人的斗志。同时,历史的大潮也赋予殖民地以独立的权利——二战结束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逐渐开放其殖民地的政治权利,1946年,“拉明盖依法”(loiLamineGuèye)给予非洲殖民地人民有限的公民权。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结束,第五共和国给予各殖民在独立和留在法国之间做选择,几内亚以压倒性的比例选择独立,成为唯一选择不加入法兰西共同体而独立的法国殖民地。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
4
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
唯一不在非洲的“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巴新由北部的新几内亚和南部的巴布亚组成。
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岛。尽管远离几内亚,新几内亚的命名与几内亚是相同的。1545年5月16日,西班牙探险家伊尼戈·奥尔蒂斯·德雷特斯(Yñigo Ortiz de Retez)从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蒂多尔岛出发,于当年10月到达今天新几内亚岛的北部。德雷特斯发现,该岛上的居民肤色与几内亚地区的居民肤色差不多,两地的气候景色也类似,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新几内亚。
与非洲地区不同的是,欧洲人在这里殖民并没有广泛开展奴隶贸易。在当时,新几内亚是一个贸易中转站,各地商贾云集,该地才逐渐受到了世人的关注。而这样的“关注”,实则是殖民者对于这块无主之地起了掠夺之意。
新几内亚岛的位置
与此同时,新几内亚岛附近的爪哇岛也引起西方人注意,16世纪初,葡萄牙商人率先登陆,发现了这里丰富的香料。随着葡萄牙让位于“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开始探索新几内亚岛。然而,雨林和沼泽限制了荷兰人的探索步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只能在沿海地区活动。1884年,英国和德国忽略荷兰的存在,相继入侵新几内亚岛,将东半部分及其附属岛屿占为己有。而“海上马车夫”经历了几次欧洲海战后,已经进入衰退时期。面对英德的来势汹汹,荷兰只能无奈地放弃东半部分,并迅速将西半部分纳入统治范围。自此,新几内亚岛三国分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新几内亚岛的“三足鼎立”
正如其他殖民地几经易手一样,新几内亚岛上,没有一个殖民者笑到最后:19世纪末,新几内亚岛南部的澳大利亚悄然崛起,将视野投向北部的新几内亚岛。1906年,为了更高效地对英属新几内亚地区进行控制,大英帝国当局做出了将该地移交至澳大利亚联邦进行管理的决定,并更名为澳属巴布亚领地。此后不久,一战爆发,欧洲国家深陷欧洲战场,自顾不暇,澳大利亚凭借地缘优势一举将德属新几内亚纳入手中。
从地图上看,对澳大利亚来说,新几内亚岛可谓近在咫尺
二战时,日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新几内亚岛全境,但在澳洲和盟军军队的大规模反击下,日本人败下阵来,澳属巴布亚重新恢复了主权。二战后,澳大利亚为其赋予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的新名称,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东部原本德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并将两部分合并。1973年12月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实行内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脱离澳大利亚宣布独立。
当然,并不是整个新几内亚岛都归巴新,二战结束后,原为荷兰殖民地的新几内亚岛西部回到了荷兰手里,但此时,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统治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1961年,荷兰从这一地区全面撤军,原属荷兰的新几内亚岛西部旋即宣布独立,定国号为“西巴布亚”,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就遭到同样获得独立的印尼武装入侵。兼并这一地区之后,印尼在此设立伊里安查亚省,2003年之后又规划为巴布亚和西巴布亚省。
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依然保留着“几内亚”之名的非洲国家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和赤道几内亚,其中,几内亚最早独立,继承了“几内亚”这一名称,后来独立的两个国家为了区分,一个在其国名中加入首都比绍的字样,成为几内亚比绍,另一个则加入了全世界最知名的分界线——赤道,成为赤道几内亚,尽管赤道并未直接穿越其陆地而是穿越其海域。
其他的“几内亚”都没有再保留其原来的名字(比如德属几内亚后来成为喀麦隆和多哥),还有的被英国吞并,这其中包括荷兰的、丹麦的和瑞典的,组成英属黄金海岸,后来独立,成为今天的加纳。亚洲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也在国名中继承了“新几内亚”,同时也表明该国处在新几内亚岛上。
四个带有“几内亚”的国家,既是被殖民侵略者留下的历史伤疤,也是人民争取获得独立的见证。
理查德Richard I of England(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继任英王之位后称“理查一世”。因其在战争中总是一马当先,犹如狮子般勇猛,因此得到“狮心王”(Lionheart)的称号。下详情>>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也是该河上28座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桥。地处伦敦塔附近,连接着南沃克自治市高街和伦敦市的威廉王大街。以下是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伦敦桥历史,希望能帮到你。一、伦敦桥简介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一座几经重建的大桥,也是该河上详情>>
在很早以前,德国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详情>>
英国议会又称威斯敏斯特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议会的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你。英国议会的基本介绍英国议会由上院 (贵族院)、下院(贫民院)、国王共同组成,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英国议会创建于13世纪,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详情>>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也称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希望能帮到你。一、英详情>>
《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An Act Declaring the Rights and Liberties of the Subject and Settling the Succession详情>>
史料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的介绍中记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导火索是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1688年,历称光荣革命。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这场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介绍史料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记载中指出,在17世详情>>
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下面是法国历史发展的简单介绍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详情>>
明成祖朱棣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朱棣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一起了解一下明成祖朱棣的相关历史资料吧!明成祖朱棣简介: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近来,因安徽省黄山市是否应该恢复古称“徽州”,在网上引起热议。其实,黄山(徽州)名称的变化,只是古今地名变迁的一个缩影。中国固然也有如同“永恒之城”罗马一样建成之后两千多年名称不变的地方(譬如无锡),但更多的地方详情>>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有哪些与张轨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张轨出身凉州士族安定张氏,自幼聪明好学,文雅端庄,深通儒术,深得中书监张华赏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63-黑龙江航道作者:德米特里校稿:朝乾 / 编辑:金枪鱼给中国河流做一个排名,如果按照河流长度来计算,那么长江黄河分列一二,黑龙江排第三名;如果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