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美学是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形态的美学体系。其中 ,原始思维方式对印度美学思想诸种特点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印度美学的发展史。
印度美学历史发展
在最古的吠陀文献中只有零星的关于美和艺术的论述。公元前6世纪左右,佛教、耆那教以及其他各派哲学有很大发展,但美学思想没有系统化。这以后,对语言、诗律、祭仪、乐舞开始有所研究,史诗也开始创作并流传。公元前3世纪印度形成统一帝国,同古希腊的文化有了交流,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元前后一段时期中,出现了各种“经”和“论”,《舞论》是其中第一部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
《舞论》以“舞”为名,实际是戏曲学。它以“舞”为戏的核心和总名,包括情节、语言、诗律、乐歌、舞姿、舞台、演出等各方面,是综合性艺术。此书不仅是实践用的手册,而且有艺术理论,提出了以后印度美学传统中最基本的范畴“情”和“味”。它以“味”为中心,“情”为基础,认为戏曲表演要将统一情调的“味”传达给观众。同时它主张戏剧应模仿世间一切,应对不同的人起不同的作用。
由于文学的发展,诗的理论也系统化了。所谓诗,实际是指文学。现存的最早的诗论著作,除年代不明的《火神往世书》中的一部分外,应推大约7世纪的《诗庄严》和《诗镜》。这类书统称为“庄严”,即“修饰”,着重于修辞和文体、风格,也有理论。《诗镜》认为诗是词和义的结合,即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书中还分析了诗的“德”和“病”。到8~9世纪时,出现了《韵光》,提出诗以有“暗示义”为高的“韵”的理论。这以后虽然有许多派文学理论,但是“味”和“韵”的解说一直是重要问题。
关于绘画的传统理论是流行到现代的绘画“六支”。这是四句歌诀,记载在《欲经》的13世纪注中,歌诀中讲到画的六个要素:“形别与诸量,情与美相应,似与笔墨分,是谓艺六支。”对于“六支”的解释历来有种种说法,其中的“情”和《舞论》中的“情”是同一个词。“美”是一个术语,不是一般的词。“似”的涵义后来有发展,现代更有新说,认为不仅指形似。此外,有些造神象的文献要求,心中先有完整的形象然后再动手,也反映了审美的特点。
印度音乐的理论和实践着重“调”;舞蹈和雕塑着重“姿”。这些传统美学范畴各有特定的涵义和细致的分类,各时期、各派别的解说互有不同。
从历史发展看来,直到10世纪左右,印度的美学思想一般都是注重实际技巧,理论不脱离现实。大约11世纪新护(阿毗那婆笈多)的《韵光注》和《舞论注》才结合神秘主义哲学,提出了艺术最高境界应是“喜”(阿难陀,欢喜),并以“喜”解说“味”的理论。
印度美学基本范畴
《舞论》所谓“情”,兼指外在的情境和内在的情调。“情”是凭借表演以感染对方的内容。但表演中要有统一情调,这就是“味”。“味”分为八种: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味”各有多种的“情”配合。“情”又分为“固定的情”和“不定的情”。“味”一直是传统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各派解说不同。
《韵光》的“韵”是指暗示的言外之意。诗有了“暗示义”才算是上品。对于“韵”的解说也是一个重要美学问题。
“喜”本是哲学术语,在美学中指从艺术作品中得到的主客观合一的精神境界。这一术语与从着重创作转移到着重欣赏,从作品转到人,从实践分析转向精神享受有关,与哲学发展有联系。8~9世纪由商羯罗发展的“不二论”要求主客观统一,是这一术语产生的哲学根据。
印度美学特点
印度传统艺术在公元前曾受古希腊影响,10世纪以后又有阿拉伯、波斯影响,但是无论在创作主流或基本理论方面都保持了自己的传统。19世纪末以来,西方艺术及美学的影响强烈,但印度人的艺术观点和美学理论仍然坚持“情”、“味”、“韵”、“似”等基本范畴。
印度哲学思想早期是乐观的,肯定现世的。自从佛教、耆那教各派在公元前6世纪兴起以后,表面上增加了厌世成分,实际上各教派都是入世和出世并重的。伊斯兰教传入后,苏非派神秘主义诗歌也不是完全超脱尘世的。印度美学思想从《舞论》起首先是肯定现实世界,然后加以艺术化,以非现实的想象与现实结合,在复杂的规定中显示统一情调,在程式中求变化。后来“吠檀多”“不二论”关于矛盾统一的唯心主义哲学占了统治地位,分歧中的统一同样成为美学思想的主线,一直延续到现代。禁欲和纵欲交错,灵与肉合一,这是突出的特点。从蜚声世界的大神湿婆(大自在天)的四臂舞象可以看出“似”与不“似”的合一。这位大神是雪山苦行者,他和妻子又被认为是刚与柔两种舞蹈的创造者。在神话中,他是无情的,又是多情的,是“力”的来源和化身,象征他的石像遍于全印度。他体现了印度美学思想的特点。20世纪印度哲学家关于美学的理论,尽管有西方影响,但没有脱离传统的特点。
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为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缅甸历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缅甸历史介绍蒲甘王朝(1044年~1297年)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详情>>
日本天皇制作为一种制度,它经历了古代、近代、象征天皇制三个发展时期,已在日本存续了将近13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天皇制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日本天皇在二战中是什么角色?二战结束后,围绕着天皇在战争中究竟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争议始终不断。详情>>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加坡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到你。新加坡发展历史介绍1、早期文明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详情>>
安倍晋3(日语:安倍 晋三/あべ しんぞうAbe Shinzō),1954年9月21日生于日本山口县,日本政治家,现任日本内阁大臣(即日本首相,第97任)、自由民主党总裁。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倍历史观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安倍历史观介绍日本内阁首相详情>>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群岛国家。曾进行国很多次改革,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历史改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日本历史改革介绍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详情>>
日本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号》讲的是 大和 号战舰的故事。 大和 号战舰1941年12月完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1945年4月7日, 大和 号在前往冲绳的自杀性攻击中被美国海军击沉于西太平洋,随舰的2000多名官兵葬身海底。下面小编给大家解密日本自杀性攻击的详情>>
"巴基斯坦"源自波斯文,意为"圣洁的土地"或 "清真之国"。以下是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基斯坦国家历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巴基斯坦国家历史简介"巴基斯坦"源自波斯文,意为"圣洁的土地"或 "清真之国"。巴基斯坦是印度河谷文明的发源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详情>>
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通常是指在日本旧石器时代到目前的历史。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历史概况,希望能帮到你。日本历史概况日本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如日本文化一样,日本历史前期一直受到中国的文字、语详情>>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神圣?一个叫凇子的网友,是这样回答的:在厦门,一个孩子(应该是来旅游的)在林巧稚的雕像边上疯跑,各种踩踏,扫地的老奶奶拿着扫把带着哭腔,操着挺难听懂的普通话吼着:你们知不知道尊重人啊?这是林巧稚啊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近来,因安徽省黄山市是否应该恢复古称“徽州”,在网上引起热议。其实,黄山(徽州)名称的变化,只是古今地名变迁的一个缩影。中国固然也有如同“永恒之城”罗马一样建成之后两千多年名称不变的地方(譬如无锡),但更多的地方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朱允炆作为明朝的皇帝 朱允炆削藩真的错了吗这一内容。朱允炆的身份继承人,算是明代嫡长子制度的实操代表。朱标的原配常氏生了两个儿子,长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和各个军区变化的故事,例如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南京军区下辖的武装力量。在鼎盛阶段,浙江省境内,总计驻扎了3个军。其中,包括了部分战功赫赫的精锐部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