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治中国最长的朝代:周朝。
2、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3、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1、杨坚登基为帝隋文帝,其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封地“随”(今随州)。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创立科举制,从此有了金榜题名。2、科举制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详情>>
1、大唐皇帝李豫的父亲是李亨,711年2月21日至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至762年在位。2、肃宗一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同时,对三京体系详情>>
1、赵祯是宋朝第4任皇帝 2、仁宗赵祯(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死于1063年,庙详情>>
1、因为李旦是李隆基的父亲,诛杀他有损于李隆基的威望和舆论支持。2、李旦当时已无能力威胁李隆基,善待李旦,可以安抚李氏皇族、天下群臣和百姓之心,在以儒学治理国家的唐代,做出以孝为先的形象,可以获得人民支持。详情>>
1、顺治皇帝的下一代是康熙皇帝。2、顺治皇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年号“顺治”,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为于第三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详情>>
1、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2、“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详情>>
1、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逝于难产。康熙帝原配妻子,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时年11岁。康熙八年生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嫡次子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十七年(1678详情>>
1、是康熙皇帝传位给他的。雍正初登帝位之时,当时内有八爷党施加政治压力,外有年羹尧野心勃勃。更有人蓄意散播谣言到民间称“雍正篡夺帝位,修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但这只是民间谣言而已。 因清朝 皇帝遗诏 有 满文 和汉文两种,汉文也许可以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大唐皇帝李豫的父亲是李亨,711年2月21日至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至762年在位。2、肃宗一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同时,对三京体系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北宋末期,朝政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农民苦于繁重赋税盘剥,致流离失所。朝廷为解决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