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兰陵王是真真正正存在的。兰陵武王高肃(公元541年-573年),南北朝北齐王室,汉族,现河北景县人。一名孝瓘,字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四子,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2、威名美誉:兰陵王一生参加了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胄,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书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道通天下,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3、金墉解围,据《北齐书》,《北史》等史书记载,兰陵王名为高长恭,一名高孝瓘,但据兰陵王墓所出土的碑文《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志》记载,兰陵王名为高肃,字长恭,与史书记载有异。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累迁并州刺史。当突厥攻入晋阳时,他尽力击退敌人。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洛阳之战时,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兰陵王,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尚书令。他后来历任司州、青州与瀛州的地方首长。武平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事。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担任太尉。同年三月,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抵御北周宇文宪的攻击。五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地利用伏兵击败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担任太保。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
4、被毒身亡:《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门口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说三道四。但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据他自己讲,是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后,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又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也就是说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从他待人处事、宽厚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不像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认为高长恭是故意贪财自污,以求避祸之。《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生活在这样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紧张也不行。从此,长恭每遇战事,便称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脸打肿冒充病人。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堂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5、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磁县境内)以西,墓地建有碑亭,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皇帝皇后太后死的时候不敲丧钟;丧钟是西方风俗,教堂在宣告本区教徒死亡或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时敲钟,叫做敲丧钟。因此用丧钟来比喻死亡或灭亡。2、在西方,人死的那一刻教堂里要敲响钟声,这钟声叫做丧钟,也叫敲丧钟。18世纪末英国教堂废除了这种敲丧钟的习俗。到了19详情>>
1、宋朝没有皇帝封关羽为武圣,清朝雍正时期,尊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2、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详情>>
1、朱祁镇即位时,还是个9岁的孩子,朝政实际上是由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主理。“三杨”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经验丰富,多谋能断。他们的辅政,使正统初年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2、但是,随着“三杨”的详情>>
1、宋朝最厉害的皇帝是宋仁宗。 2、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天禧二年(101详情>>
1、万历年间是朱翊钧。2、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详情>>
1、雍正皇帝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年号乾隆。乾隆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时间共六十年,让位给颙琰后,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仍然掌控着大权,实际行使最高权力的时间长达六十三年,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除此之外,乾隆时详情>>
1、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溥仪。2、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详情>>
1、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是第一个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2、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3、开宝九详情>>
如果问故宫博物院最大的宫殿是哪个,答案一定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了。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规模最庞大、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如果问故宫最小的宫殿是哪个呢?答案是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宋朝没有皇帝封关羽为武圣,清朝雍正时期,尊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2、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哪些与宋申锡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这一内容。出身贫寒,颇有文才。中进士后,授校书郎,迁湖南观察(韦贯之)从事,历任监详情>>
在唐朝,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打破了门第限制,给底层士子以上升的渠道,可是有一个问题:大批士子通过科举制度被源源不断地选拔上来,人数越来越多,政府如何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如果全让他们当官,那官位在哪里?如果不让他们当官,那么他们的就业领域何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