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来源: 2023-05-10 10:19: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酝酿了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带的分布上来看,这一区域正好处在北部欧亚草原文化与南部农耕文化的过渡地

  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酝酿了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带的分布上来看,这一区域正好处在北部欧亚草原文化与南部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地理区域。从资源分布来看,其北为天山-北山成矿省,南为祁连成矿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而多样,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这一区域富藏玉矿资源及开采利用的情况在《穆天子传》《尚书》《管子》《山海经》等中已有记述。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 戈壁料

  玉文化是东方文明、特别是华夏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玉料来源研究是玉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及大量透闪石玉器的发现和出土,学者们开始探讨内地透闪石玉料的来源问题,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北地区,提出了“玉石之路”“昆山玉路”“和田玉路”之说。但和田玉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入内地,学界尚无定论。玉料的来源及贸易研究,对揭示早期社会先民的活动范围、社会组织形态及相互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稀有资源的利用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等都有重要价值,但学术界对此研究仍很薄弱。为此,200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甘肃肃北地区进行了早期玉石之路调查,并在马鬃山发现了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200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开展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调查时对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进行了复查,之后刊发了调查简报,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该遗址在开展早期玉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自2011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开展了国家文物局“甘肃肃北马鬃山玉矿遗址发掘”“甘肃肃北马鬃山玉矿遗址群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连续开展了多年度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河西玉矿遗址

  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2011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马鬃山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发掘的同时,在马鬃山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调查工作,于2014年新发现了马鬃山寒窑子草场玉矿,2015年新发现了敦煌旱峡玉矿。

  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 位于马鬃山镇东北约37公里处的寒窑子草场,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有矿坑、矿井、石料堆积、防御型建筑等。矿脉呈东西走向,各类遗存依矿脉走向分布于山麓两侧。目前确定矿坑6处,斜井1处,石料堆积2处,防御型建筑1处。在矿坑周边及山麓两侧采集到大量的碎玉料、石锤、砺石、陶片、瓷片等。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寒窑子玉矿遗址矿坑(K4)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位于敦煌市东三危山后山的东南部,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共发现地面遗迹145处,其中矿坑114处、矿沟8条、岗哨12处、房址8座、选料区3处。本次调查确认玉矿矿脉三条,基本顺山体走向呈东西向分布。各类遗迹沿矿脉走向分布于山体南北两侧。矿坑均为露天开采,多为古代遗存,部分为现代开采,少量现代矿坑、矿沟系在古矿坑基础上开采形成。地表遗物有玉料、石器和陶片、铁器碎块等。陶片采集标本主要有器口、耳、腹、底、盖,以夹砂灰陶和红褐陶为主,素面居多,部分饰戳印纹、斜绳纹、刻划纹,均为手制。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局部)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 位于马鬃山镇西北约20公里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目前确定遗址南北长约5400米,东西宽1400-1850米,周长13500多米,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发现地面遗存383处,其中矿坑290处,房屋33处,防御性建筑31处,石料堆积29处。各类遗存沿矿脉走向整体呈西北至东南向分布。2011至2017年,发掘面积54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124座、灰坑112处、石料堆积43处。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玉料、石料、皮革、植物遗存、动物遗存等。陶器可分两类,A类为轮制,多为夹砂陶,陶色以灰色为主,红褐色次之。素面及有纹饰的陶片各占一定比例,纹饰多为凹弦纹和绳纹组合,少数在竖道绳纹上饰横道波浪形附加堆纹,可辨器型有罐、盆、钵、甑等。B类为手制,夹砂,陶色以红褐为主,灰色次之,红褐陶中有一类因烧制气氛而造成的灰胎红皮陶,多为素面,可辨器形多为罐。A类为中原汉式器物,B类为骟马文化器物。石器主要有采矿选矿工具石锤、石斧和选料加工工具砺石等。铜器主要有武器、工具和装饰品等,武器以箭镞为主。铁器有武器镞、矛、剑、刀及工具斧等。骨器主要有带扣和骨柄等。玉料从产状看分为山料和戈壁料,以山料为主,戈壁料较少。鉴定出的植物种子包括粟、黍、小麦、大麦四类较常见的农作物,还发现了麦仁珠、牻牛儿苗、金狗尾草、藜、尼珀尔廖和白刺等杂草种子。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航拍影像图2016-2017

  初步的认识

  (一)采矿年代及相关问题

  旱峡玉矿遗址只见骟马文化陶片,较径保尔玉矿遗址所见骟马陶器年代偏早,依据目前对骟马文化的年代认识,其上限应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从仅见骟马文化陶片的情况来看,此矿应为骟马文化人群独自开采利用。径保尔玉矿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遗存,从两套陶器共存的情况来看,当时骟马文化和汉文化两支人群在这一矿区共同从事采矿活动。寒窑子玉矿开采利用的最早年代和人群与径保尔草场玉矿相同,发现的一处斜井形制不同于其他矿坑,周边采集到青花瓷片,推测此井为明清时期开采形成。初步认为,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玉矿资源便已被开发利用,一直到汉代,规模巨大,到明清时仍有小规模开采。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 石锤

  几处玉矿所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所在区域海拔较低,植被稀少,成矿层较浅,矿脉多有露头。与新疆和田玉山料所处海拔较高古人很难开采利用的情况截然不同,这里极便于古人找矿和在矿脉露头处露天开采。这可能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河西走廊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早期铜冶金的重要发展区域,在上个世纪的地质调查报告中多有在铜矿调查中发现老矿硐的记录,近几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开展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调查时也发现了白山堂铜矿等古代采矿遗存,证实了河西走廊地区的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找矿、采矿的技术。大量铜矿、玉矿遗址的发现,表明在河西走廊地区曾经很可能生活着一支或多支在找矿、采矿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人群,从铜矿的寻找开采,到玉矿的寻找开采,不同行业在相近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上有着一定的积累、借鉴与传承。这可能是甘肃西部地区玉矿资源很早就被开采利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11SMYK01 矿坑解剖发掘前

  (二)聚落特点及相关问题

  三处玉矿遗址均是由防御区、采矿区、选料区等组成的采玉聚落址。径保尔玉矿可依自然地貌分为5个地点,就第一地点来看,各类遗存在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由外向内,依次为岗哨、矿坑、选料作坊,选料作坊处于地势最低处,防御性岗哨置于最高处。矿坑的分布指明了矿脉的走向,岗哨的大量存在表明了资源的重要性,半地穴式作坊则呈现了对当地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这三者又体现了功能上的互补。从对径保尔的发掘揭露来看,房屋布局整体呈圆形,依据排列规律,可将其分为多组,每组房址数量2~7座不等,房屋包括半地穴式、地面柱洞式、地面砌墙式三大类,且以半地穴式为主。房屋的成组分布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建筑形制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性质与功能。半地穴式房屋,平面多呈方形,有单间和套间两种,结构基本相似,主要由柱洞、门道、储藏坑(台)、土台(炕)、操作坑(台)、灶台等几部分组成,部分操作台之上有砺石。从房屋内多有操作坑(台)及大量砺石、废玉料、围岩的存在推测,半地穴式房屋多为拣选玉料的场所,但从房屋内多有灶台和土台或炕的存在来看,半地穴式房屋可能也是当时矿工的居所。砺石材质以砂岩为主,个别为板岩,形体大小各异,磨光面粗细不同,推测玉料拣选经过了多道工序。砺石的磨光面或微凸,或略凹,可能是因不同的使用方法所致。部分房屋有叠压打破关系,在结构上多有前后期改造使用的现象,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灶台位置的挪移上,灶台位置的变化与灶台火口的方位变化相关,而火口方位的变化可能与风向的变化有关,风向的变化很可能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可能反映出当时季节性的采玉活动。聚落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其营建规划体现出了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结合大量箭镞的发现及其铜冶炼铸造的存在等诸多迹象,推测径保尔草场玉矿的开采是在中原政权管理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 F108、F113

  (三)玉料特征及相关问题

  马鬃山寒窑子、径保尔玉矿遗址采集和出土最多的是废玉料。玉料的成因类型属于富镁碳酸盐岩与火成岩的接触交代变质成因,交代成因R型是玉料主要的类型,可以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黄白玉,糖玉和墨玉(青花玉)等类型,其中黄白玉和青玉比较常见,颜色饱和度偏低的黄白玉最为特征。玉料主要矿物为透闪石,玉化好的样品透闪石含量95%以上,品质好者透闪石含量更达99%以上。玉料具有柱状变晶结构-纤维交织结构,其中柱状变晶结构和纤维交织结构混杂出现者常见,致密细腻玉料的透闪石颗粒在5~20μm,部分粗粒的达20-100μm,玉料的折射率1.61~1.62,平均相对密度在2.95左右。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的比较,马鬃山玉矿遗址(群)玉料和新疆、甚至辽宁河磨玉玉料颜色质感上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颜色特点、透明度、副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上又有自身显著的特点。马鬃山玉料在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上和新疆、青海、辽宁等地的玉料基本一致,都是由高含量的透闪石组成,化学成分和标准的透闪石矿物相同。和新疆玉料相比,现在所见到的马鬃山碎落玉料多数具有风化皮壳,并且部分样品玉质与皮壳之间较难完全分开,虽然也发现了含石墨的青花料或者墨玉,但比例明显低于新疆,同时,石墨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有不同;新疆的玉料,从新疆本地市场上出现的比例看,含石墨的样品几乎可以达到50%左右,山料一般较少含风化皮壳,子料的皮壳一般较薄;在颜色上,新疆料以青白玉和白玉为特征,虽然若羌等地也有黄玉或者黄白玉的山料,但多数不具有皮玉混杂的特点;结构上,新疆和田子料的结构一般更为细腻。和马鬃山玉矿遗址群玉料相比,青海玉料以山料为主,颜色白和青的居多,矿物颗粒较细,透明度高,含有水线的玉料较为常见。含有石墨的玉料,石墨以非常细小分布的尘状为主,比例也不大。辽宁河磨玉黄色的饱和度偏高,质地更粗,含石墨样品的比例也更大。

玉出西陲——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考古调查发掘收获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 戈壁料

  目前探讨玉料来源问题的瓶颈在于难以获得与玉器进行直接比对的玉矿材料,而且仅通过对玉器的目鉴和常规科技手段进行的检测分析很难追溯其来源。马鬃山玉矿和敦煌地块玉矿的发现为祁连山玉矿成矿域的研究提供了窗口,有可能改写中国古代玉料供应的格局,打破过去认为早期玉料可能来自新疆的传统认识。开展对新发现古玉料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测试,建立其地球化学“指纹”,并通过与新疆玉料及丝绸之路一带华夏城邦出土古玉(软玉)的对比,追溯其迁徙路径,对揭示汉代以前该区玉料工业和丝绸之路早期华夏玉石文明的形成,乃至揭示中原传统古玉供应运作体系意义重大。

  (四)玉矿位置及相关问题

  几处玉矿均发现于河西走廊西部,分处北山山系和祁连山山系,这里是先秦典籍中相关地理探讨的重点区域。如早期“三危山”及“昆仑”之地望,古今学者诉说纷纭,而持“三危”即今敦煌三危山、“昆仑”即今祁连山者众。当然也有学者直言,将敦煌的三危山附会为《舜典》《禹贡》所说的“三危山”以及由此引申为敦煌古史开端的种种言论,悉皆无稽之谈。

  《尚书·禹贡》载雍州“厥贡惟球琳琅玕”,“球”“璆”为一字。《管子》载“昆仑之虚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尔雅·释地》亦有“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之记录,《史记·夏本纪第二》中更有“黑水西河惟雍州,……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贡璆琳、琅玕”的记述。《尔雅》、郑玄注《尚书》等古籍对璆琳皆释为美玉或美石。章鸿钊认为璆琳考之有二,一即青金石,一即青玉或碧玉,而其名疑自青金石出。杨伯达认为球琳即璆琳琅玕,系禹贡雍州之贡品,亦即西北之美玉,以白、青白、青色为重。主要产地为昆仑山、金山以及格尔木、祁连山和玉石山等,以“球琳”作为西北之美玉的总称谓。若从此说,则今敦煌旱峡玉矿所见透闪石玉可能为当时“球琳”内容之一种,这便与《史记·夏本纪第二》中“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贡璆琳、琅玕”的记录形成了高度的契合。我们虽不能据此就能断定先秦“三危”即为今敦煌三危山,但河西玉矿的发现,将为我们认识“三危”及“昆仑”之地望提供新思路。

  结语

  河西走廊玉矿遗址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集采矿、选料、防御等于一体的采矿聚落址,从实物层面展示了公元前一千纪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的采玉活动,对研究玉矿开采及相关的采矿技术、选料技术、行业组织、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河西走廊大量优质透闪石玉料的存在,为我们重新认识内地早期文化中玉器玉料的来源、“昆山玉路”的路线及其形成时间等提供了新的依据。目前所发现的古代玉矿开采遗址可能仅仅是昆仑、天山、阿尔金构造带、贺兰山构造带附近透闪石大型成矿区部分的地表出露矿点,其下可能有大量潜伏的透闪石玉矿资源,河西玉矿遗址的发现,对寻找透闪石玉矿资源也极具启示意义。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课题“早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16JJD78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肃北战国-汉代古采矿遗址(群)软玉:深部地质过程响应及其对丝绸之路华夏早期文明的影响”(41673032)、“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甘肃省省级科研课题经费资助项目”(201610)的资助。(作者:陈国科 丘志力 王辉 杨谊时)

(图文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 河北邢台发现金代摩崖造像

    近日,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附近发现一露天摩崖造像。经专家辨认,该造像雕刻于金代,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在邢台尚属首次发现。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邢左公路北面断崖下,大约距离地面10多米高处,有一处摩崖造像,佛像大部分被毁,但四周的背光清晰可见,下半部的莲花底座保详情>>

    2023-05-10
  • 辽宁沈阳法库叶茂台圣迹山发掘一座辽代武将八角墓

    被誉为“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的沈阳市法库县,日前成功发掘一座辽代八角墓室,出土葬品8件,墓主人初步推断为辽代萧氏后族中的一名武将。墓室呈八角型。沈殿成/摄详情>>

    2023-05-10
  • 河北金元时期黄骅海丰镇遗址主动性发掘启动第二阶段工作

    河北黄骅海丰镇遗址主动性发掘第二阶段工作近日正式启动,作为我国金元时期重要的贸易港口,其功能分区神秘面纱有望被揭开。海丰镇遗址首次主动性发掘于2016年7月启动,第一阶段工作当年11月结束,发掘面积300平方米,现场出土大量金元时期建筑基址、主干道路、陶器瓷器详情>>

    2023-05-10
  • 海昏侯墓出土衣镜上发现最早东王公像

    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队员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衣镜上发现了东王公像。专家根据所发现图像人物对应关系、史料记载、现有考古资料综合判断,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东王公会西王母”传说的考古实物证明,为研究汉代神仙文化提供了新线索详情>>

    2023-05-10
  • 内蒙古发现东汉时期匈奴古城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2日对外披露称,考古工作者近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一座匈奴古城遗址。该遗址内有上百个排列有序的居住址,具有北方民族军营特色。详情>>

    2023-05-10
  • 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考古发掘新进展

    2017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第四次赴孟加拉国,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奥迪海亚·阿斯温(Oitihya 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详情>>

    2023-05-10
  • 河北黄骅唐代煮盐遗址揭秘千年前手工制盐技艺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北黄骅市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再次发现两口盐井,连同现场发现的卤水沟、摊场、淋卤坑、盐灶等大量遗迹,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煮盐流程,再现了千年前的手工制盐技艺。新发现的两口盐井位于遗址东北部,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条形砖砌详情>>

    2023-05-10
  • 浙江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的作坊与祭祀遗迹

    基本完整的作坊遗迹以及与祭窑有关的丰富祭祀遗迹的发现,是此次坦头唐代窑址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详情>>

    2023-05-10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辽宁沈阳法库叶茂台圣迹山发掘一座辽代武将八角墓

被誉为“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的沈阳市法库县,日前成功发掘一座辽代八角墓室,出土葬品8件,墓主人初步推断为辽代萧氏后族中的一名武将。墓室呈八角型。沈殿成/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