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及曹操,祸远比董卓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特别是那北朝,号称十六国,想记住真是个难事,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二,一是符坚的前秦,一是拓跋氏的北魏。前者派生出慕容垂的后燕和姚苌的后秦,后者诞生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先记住这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一关联也就有六个了哈。
符坚的前秦标签是淝水之战,那是人皆尽知,其失败后,似风卷残云地就亡国了;拓跋氏的北魏标签是汉化改革,知道的人虽多,但对实质内容却是不甚了了,尤其是如何衰败后亡国,知道的人怕是不多,这其实是缘由一个人,这人叫尔朱荣,他被史家称为“功高孟德,祸比董卓”。却也是一个被严重边缘化的人物。
尔朱荣,字天宝,山西岚县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势力不断强大,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后由于骄横跋扈,为魏庄帝所杀,年仅38岁。
北魏是继符坚的前秦后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但由于尔朱荣的出现。导致了北魏一蹶不振。后又引出宇文泰和高欢,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又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即史称的北周,再后北周分裂为北周和北齐,然后由北周的权臣杨坚以隋帝国统一了天下,这一脉所系便是这北魏打的基础。
说来好复杂哈,这一系列地乱七八糟都是由这尔朱荣起,历史上的他骂名滚滚,被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说他功高孟德,是因为他如曹操一样,扫平扫平中原,挟帝专权,虽无帝之名却有帝之实,不同的是他最终被皇帝给暗算,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直到后来的宇文觉如曹丕一样,废帝自立。
尔朱荣是继承他父亲当了酋长,并同时领任平北将军,此时正值那美貌倾城的北魏胡太后临朝,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中,她在生活上放荡不羁,政治上恣意专权,但却同时也为尔朱荣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在这一时期里,干戈四起,乱匪横行,尔朱荣借机招纳军卒扩大自身力量,并公然劫掠地方,抢夺府库,几同造反无异。逐渐朝廷便失去控制,成为一支割据势力。而朝廷除了不断地加封外,对他已是放任无奈了。
此时肃宗皇帝于与胡太后不和,暗中下令让尔朱荣带兵勤王。尔朱荣大喜,借此机会发兵洛阳,这同当年董卓进长安如出一辙。当他得知皇帝被胡太后毒死,新立一个三岁幼子为帝时,大怒,引兵杀进洛阳,把胡太后以及小皇帝投进黄河淹死,重立皇帝。
北魏散在各地的士卒怎么说也有数十万之众,而这尔朱荣的部众并不多,仅万余而已。他怕朝臣合议,以各自的影响号召各路人马以勤王名义杀来,如那袁绍的十八路诸侯一般,于是,便将朝中重臣及宗室两千余人诛杀殆尽,这比那董卓可残暴了许多。
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此时“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
这一事件将北魏汉化的进程直接打断,也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从此北魏正式皇权旁落,成为权臣傀儡,北魏从此进入尔朱荣时代。
鲜卑部族葛荣起义,号称百万围攻邺城。尔朱荣带兵七万迎敌,两军作战之际。尔朱荣身先士卒,带领大军直扑葛荣主力。邺城内的大军也杀出来了。里应外合把葛荣杀的大败,有此大功,尔朱荣加封自己为丞相, 两个儿子也同日封王。
尔朱荣凭借自己掌握的强大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孝庄帝被迫授予他为“柱国大将军”,他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孝庄帝鉴于尔朱荣取北魏而代之之心不死,加之河阴之变血的教训,“于是密有图荣之意。”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尖锐矛盾,于是孝庄帝使用计谋召其入宫,诛杀了尔朱荣及其子,一代枭雄命丧黄泉。
尔朱荣的崛起其实是同北魏汉化的进程密切相关,早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同他一起迁都的大多为拓跋族人和中原强宗子弟,而留守在原地的部族及在北边为防柔然族威胁的六个军事重镇,同日益汉化的洛阳一众人差距逐步加大,特别是后期北魏政府把一些判刑的罪犯“恕死”,“徒充北蕃诸戌”充当“边戍之兵”,镇兵与罪犯谪配者同列,使镇兵的身份地位更加低贱。在待遇和升迁等同迁洛阳相比,大不相同,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终于暴发了六镇起义。
北魏政府重用尔朱荣,并请柔然人来帮助消灭了六镇起义军。且又把二十多万镇民迁徙到河北就食,这些人又因困苦,也无法就食,终于又爆发了葛荣大起义。又遭到尔朱荣的镇压。特别是他在在镇压之后的降兵中,“擢其渠帅,量力授用”,使“新附者咸安”,如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就是从降兵中收罗起来的将领。
这些人后成为尔朱荣的得力将帅。经过镇压人民起义,使尔朱荣的军事力量更加壮大,成为北魏政权下的唯一的一支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在击败了梁朝悍将陈庆之后,又使得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成为北魏如曹操一样的权臣。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后,力挫各方叛军和敌国入侵,将风雨飘摇的北魏政权重新以武力统一,这样的功业,放在整个魏晋南北朝,也是威名赫赫,堪称不朽。这一功绩对隋唐帝国体系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按说他本来可以做曹操,结果却成了董卓。他手下将领个个都是出类拔萃之人,比董卓手下的李傕和郭汜之流那可强了许多,如高欢,宇文泰,杨忠,李虎,这四人分别是北齐,北周,隋,唐的奠基人,他们的后代各自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代王朝。所以,象尔朱荣这般如此重要的人物,却被历史掩埋在不为人知的荒蛮之地,实在是不应该哈。
历史上的尔朱荣多是负面评价,但他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点把他同曹操相比大概还可以说得通,但在政治和经济复苏等方面,说他功比曹操这个就有点名不副实了,而且可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虽然在《魏书》中他也得到了如曹操类似的评价:“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但他终如同一武夫,智慧不足,同那曹操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而他残暴有余,远超董卓,所以我认为历史学者给他的那“功比曹操,祸比董卓”之称谓,应改为“功逊曹操,祸超董卓”更为贴切。
卞皇后是魏武帝曹操的继室妻子,是魏文帝曹丕的生母。卞皇后出身不高,她的家庭是一个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当时被人们称作倡家女。不过,这里的“倡”指的并不是“娼妓”,而是指来自专门表演歌曲和舞蹈的家庭的艺人详情>>
昌盛,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是明朝初年的太监,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在神宫监任职。昌盛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时入宫,当时年仅十一岁,就被分配到太祖身边伺候。虽然年纪小,但是办事却麻利谨慎,因此得到明太祖恩宠。不止是明太祖,后来他去成祖跟前听后差遣,详情>>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鼓吹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鉴详情>>
唐明宗的本名叫做李嗣源,他不是皇族后代,而是平民的儿子。五代十国的历史阶段内,后梁这个国家被后唐所灭,后唐是我们后人的称呼,当时的人称之为“唐朝”。唐明宗李嗣源就是后唐的第二位皇帝。这位平民皇帝的传奇经历我们另说,本文我们仅仅讨论唐详情>>
李唐,生于公元1066年,去世于公元1150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人物档案姓名:李唐字:晞古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南宋时期籍贯:河南省孟县出生地:河阳三城职业:艺术画家出生时间:1066年2月7日去世时间:1150年5月3日代表作详情>>
包拯,古往今来知名度很高的官员,也是个贤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传说,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秉公执法,一身正气,世代传颂,历久详情>>
《太子妃升职记》这样的雷剧和真实的历史相距甚远。笔者在此不想说此类剧的缺陷和漏洞,只想给大家说说唐朝历史上两个真实的太子妃升职记,年轻观 众不要总想着穿越回去做太子妃,那真的一点都不好玩。即便人品爆棚,得以一路过关斩将升职为皇后,也并不意味着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详情>>
李彦是北宋时期著名奸宦,出生于公元11世纪,逝世于公元1126年,被列入北宋六贼之列。也有人说法,六贼应该是被称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而不是李彦。不管李彦头上该不该冠上“六贼”的称号,他是一位于国家无益,损害百详情>>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昌盛,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是明朝初年的太监,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在神宫监任职。昌盛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时入宫,当时年仅十一岁,就被分配到太祖身边伺候。虽然年纪小,但是办事却麻利谨慎,因此得到明太祖恩宠。不止是明太祖,后来他去成祖跟前听后差遣,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