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孙子最后怎么死的

来源: 2023-05-08 11:41: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孙武被后人们尊称为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兵法鼻祖,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享誉国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其实孙子兵法更多的是描写心理战术,能从想法上战胜对手那也就十拿九稳了。不过历史上关于孙子的死法却没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在孙子打败楚国后这个人好像就消
孙武被后人们尊称为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兵法鼻祖,孙武著作的孙子兵法享誉国内外,很多外国人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其实孙子兵法更多的是描写心理战术,能从想法上战胜对手那也就十拿九稳了。不过历史上关于孙子的死法却没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在孙子打败楚国后这个人好像就消声灭迹了一般,孙子后来到底干嘛去了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百家争鸣,而孙武则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春秋末期,孙武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但是,在此之后,一代兵圣却就此销声匿迹,这是为什么呢?孙武最终的下落如何呢?
首先,针对孙武的最终结局,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孙武被吴王夫差处死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孙武急流勇退,选择隐居了。由此,不管是哪一种结局,这都促使孙武在历史上逐渐销声匿迹,乃至于下落不明。其中,就第一种说法来说,据《汉书》记载,兵圣孙武是被夫差诛杀的。在《汉书》中,存在这样一句话:“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也即孙武和吴起、商鞅、白起一样,都遭到了被君王处死的结局。

同时,针对吴王夫差处死孙武的原因,有历史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孙武、伍子胥率军被楚国击败了。众所周知,春秋末期,孙武、伍子胥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但是,对于地域辽阔的楚国,显然不是吴国可以吞并的。在秦国出兵的帮助下,秦国、楚国联军击败了吴国的士兵。此后伍子胥作为吴国重臣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而孙武却下落不明,事迹再无记载。由此,作为吴国士兵的将领,孙武很可能是被吴王夫差下令伤害了。
但是,针对吴王夫差处死孙武这一说法,因为仅出自班固编撰的《汉书》,并没有得到《史记》等其他史料的佐证。所以,还是有不少人质疑这一观点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也即孙武激流勇退,选择隐居了。根据史料记载,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大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在吴王阖闾在位时,确实非常器重孙武这位大将,给予孙武非常高的信任和重任。

最后,不过,在吴王阖闾去世后,即位的吴王夫差为人比较残暴,比如孔子的徒弟子贡曾评价夫差:“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特别是在吴王夫差在位后期,居然处死了伍子胥这位孙武的好友。由此,对于孙武来说,不管是心灰意冷也好,还是惧怕这位残暴的君王,选择隐居无疑是当时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在伍子胥被杀后,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约公元前470年,隐居中的孙武去世,留下了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明孝宗并非简单的守成之君,而是政绩斐然

关于明孝宗朱祐樘,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学者朱国桢曾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朝人甚至将其评为“千古一帝”,他不仅政绩卓越,更为难得的是待人极为宽厚仁慈,对百姓如此,对官员同样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