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为何安禄山三镇兵马就能将唐玄宗赶出都城

来源: 2023-05-08 11:39: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既然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也注重军事力量,那么他为何会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的军队击败,逃出都城长安,甚至被迫杀掉宠妃杨玉环呢?

安禄山虽然只有整个唐帝国的三镇兵马,却几乎作用了唐朝能战精锐的一半以上。这些三镇兵马,从来源成分、士兵构成与供养体系上来说,都是唐朝最成功的实验结果。所以,他们能在短期内大败唐朝内地军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唐朝在立国初期,实行的是北朝时候留下的府兵制度。这种制度其实也是源自中亚和草原地区的部落、城邦动员制度。更是唐朝早期,军队战斗力非常强的一个原因。大量北朝遗留下来的关陇贵族和胡化的军户,不仅自己尚武善战,而且非常善于学习。唐朝也因此在立国不久后,就击败了同样壮大中的突厥势力。

在这种基调下,随着北方军户资源的流失,唐朝开始实行募兵制度。募兵制度下最理想的兵源,不会是内地的农民而是西域和草原上的部落武士。关陇贵族的胡化风气,也让他们心安理得的从突厥人中招募兵士。

帝国版图扩大后,军令有所不受的地方大将势必获得自行募兵权。他们也适时的将各族突厥人、契丹人、高句丽残余、西域人和中亚人,都招募进部队。这些部队又大量集中在边区,也就成为了安禄山的武力源泉。被征调来剿灭他们的唐军,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外族成分构成。

父系血统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安禄山,自己就有一支来自索格狄亚那地区的粟特近卫队。母系来自突厥的他,军队里也多有突厥人。他最主要的副将史思明就是一个突厥人。在从军之前,他是唐军的翻译官,又与边疆的契丹人和奚族非常亲密。这些在武则天朝大败唐军的蛮族,也成为了优质兵源。

最后就是北方边地的汉军,也在长期与胡人作战和交流中渐渐胡化。这样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更强,对将领的认可也超过中央的皇帝。所以,在安史之乱的大部分时间里,叛军都对唐军保持战斗力优势。即便后期,叛军内部因不同文化集团与利益关系而发生内讧,唐军的反击效果也来的很慢。

当然,偌大的一个唐帝国,不会只有三镇兵马享受招募外族战士的便利。另一个番将云集的地方,就是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但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限制很大,能够被用来驻扎军队的耕地有限。所以,两个都护府的兵马无法比肩安禄山手中的三镇精锐。后者地盘所在的区域,正好是成熟的农耕与游牧经济混合地带。突厥和粟特商人从这里进入内地贸易,也比单纯的走西域和河西走廊要便捷。

这也是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初期,撤回西域兵马,依然难以有效阻挡的原因。在很多战斗中,唐王朝害怕军队数量不足,大量从城市和乡村人口中招募炮灰力量。结果,这些炮灰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也拖累了从西域返回的精锐部队。

当然,最后帮助唐朝消灭安史集团的主力,依然是西域部队为主的军事力量。除了一个经常吃败仗的郭子仪,其余将领也纷纷来自西域的突厥和东伊朗系居民。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唐朝还不远万里的找来西南的南邵部队和北方的回鹘人助战。这才最终依靠总体体量优势与对手的策略失误,一点点的反推回去。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