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李白和杜甫两个人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存在。杜甫赠给李白的诗确实不少,比如《赠李白》(二年客京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等。而李白的回诗呢,就一首《赠汪伦》,回诗对象却不是杜甫。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李白为何不给杜甫回诗,是李白不在乎和杜甫的这段友谊吗?
据有关专家研究,李白和杜甫是相互赠诗的,从很多材料来看,杜甫赠给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赠给杜甫的诗“起码明确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
唐玄宗年见,李白和杜甫在杜甫家中相识,当时李白已经44岁了,杜甫小11岁,但是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天宝三年至天宝四年,两人结伴游览齐鲁大地。专家发现,李白赠给杜甫的诗都是写于这一年,杜甫也有诗赠送给李白。这段时间,二人是有相互赠诗的,而且数量也大抵相同。
但之后,杜甫依然写诗赠李白,而李白却也没有回赠流传于世了。比如说,杜甫的《与李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李白被流放到西南,杜甫知道后,很是同情好友的遭遇,通过写诗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诗人写诗相互赠送其实是一个传统,古时候的文人很喜欢用诗表达自己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表达自己的见解,至于回复不回复的都没有关系的。特别是后辈赠诗给前辈,,是可以不用回赠的。不光光是只有杜甫和李白是这种关系,李白和孟浩然也是这样的。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几岁。李白就写了诗赠送给孟浩然,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是孟浩然就没有回赠诗给李白。同时,孟浩然对张九龄的关系跟李白对孟浩然的关系也一样的。张九龄身居高位,年龄比孟浩然也大了十几岁,但是孟浩然就写了很多事赠送给张九龄,希望张九龄能够引荐他入朝为官。
李白和杜甫就是这样,李白年龄比杜甫大,成明早,是杜甫的前辈,所以杜甫很是崇拜尊敬李白,赠诗是很常见的,人之常情,但是李白回复不回复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且,两人性格也不同,李白是个飘飘欲仙的人,他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看到别人的少一些。杜甫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关注人间。从这一点上,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很大代沟的。
研究发现,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志同道合,写诗赠诗会比较频繁。白居易和元稹就是这一类的代表。元稹有一首诗是: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如何。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可见二人友情至深,唱和不断。
其实,影响诗人之间的友情的因素,不仅仅有年龄因素,性格因素,还有身份的差异。出身一般的诗人,对地位高的往往更加吹捧,更加依仗。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通信不方便,交通闭塞,杜甫没有李白的消息,很是担心这个好友,就常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再加上杜甫对李白的崇拜,杜甫就写了很多关于李白的诗,并流传至今。
李白没有回复杜甫的诗,最大的可能就是两人分离后,因为通信困难,失去了联系。古代通信落后,李白经常走南闯北,游历山河,没有固定的居所,再加上没有可靠的人帮忙送信,两人一旦分离很可能再也不会相见,更别说是写信赠诗了,杜甫的诗都不知道寄到哪里去了,也说不清到底有没有全部送到李白手里。
再说了,李白也不一定就没有回复,可能是没有流传下来吧。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流传至今的诗,还有很多是没有保存流传下来。那些传承下来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中,可能就有李白回赠给杜甫的诗。
要说胤礽也是康熙正牌皇后赫舍里的儿子,那可是嫡子!可这位太子胤礽却两次被废,与皇位仅一步之遥,却最终与之失之交臂。如果让人说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那康熙大帝必定会被人提及。他削三藩、平准噶尔、战沙俄,收复台湾,开创了清王朝的盛世辉煌。就是这样一个文治武功详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详情>>
说到拓展疆土,巩固清朝统治,我们很容易想到清朝的康乾两位皇帝,夹在两人中间的雍正皇帝,似乎没有那么多拿得出手的显赫战绩。不过,虽然雍正朝武功没有康乾二代那么强盛,但雍正更多的是采用政治的手段,来巩固清王朝的版图,比如“改土归流”政策,便是其重要的民族政策之一。详情>>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于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国师指导下禅坐,连续两日,当时章嘉国师认为雍正只是初入堂奥,如针隙观天,勉励其更求进步;雍正遂于当年二月于结云堂闭关参求,“十四日晚经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当下脱落,始知实有重关之理”。清世详情>>
或许你们不知道,身为清朝皇帝的雍正是一个近视眼!然而这都不是问题,因为雍正有眼镜呀!据清宫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年老后眼睛也不好,后来他得到了两广总督献上来的水晶眼镜,他自己戴着觉得不错后,就赐给了眼睛不好的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康熙本详情>>
公元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去世。随后,雍正第4个儿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弘历的年号为乾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乾隆皇帝。但弘历继位也有很多问题,弘历并不是雍正皇帝的长子。那么,雍正皇帝为何没有选择老三弘时,而是选择了老四弘历呢?在古代社会中,婴详情>>
清世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喜欢微服出游,曾经到杭州游玩,走出涌金门口看见一个书生在卖字,很精通永字八法,就叫他写一副对联,中间有个“秋”字,将火字换到左边,世宗问:这样写是不是错了?书生例举名人的字帖为自己佐证。世宗说:“你这样有才华,为什么不去走科举之路呢,而在详情>>
清朝因连年用兵也耗费了大量的钱粮,所以到雍正帝登基时,已经是帑藏无多,还要应付西部的准噶尔。为了将清朝的统治维持下去,雍正帝在对西部准噶尔继续用兵的同时也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雍正帝在政治上都实行了哪些措施吧!雍正帝大力清查亏空清理钱粮详情>>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