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唐高宗为什么能征服高句丽

来源: 2023-05-08 11:36: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大唐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唐太宗就起了一个想要攻打高句丽的念头,但是几次兴兵动土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情竟然被太宗的儿子李治唐高宗,办妥了,李治为什么能征服高句丽呢?以唐朝的能力,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都没有解决掉高句丽,为何李治直接一击命中呢?如果

大唐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唐太宗就起了一个想要攻打高句丽的念头,但是几次兴兵动土却一点进展都没有,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情竟然被太宗的儿子李治唐高宗,办妥了,李治为什么能征服高句丽呢?

以唐朝的能力,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都没有解决掉高句丽,为何李治直接一击命中呢?如果不除掉高句丽,那就相当于在心头之上放一条毒蛇,它建国于公元前一世纪最。早的时候是立在朝鲜半岛,到了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也就是三国时期,高句丽竟然想要将爪子伸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之上,虽然当时曹魏组织也攻打了他们,但是这种贼子贼心不死,再加上中原常年战乱,没有办法顾及他们的兵力,所以高句丽把势力甚至扩展到了辽水以东。

在隋朝统一天下之后高句丽,不仅不俯首称臣,甚至还拒绝纳贡,兵力全都存在了隋朝边界,于是这就引起了隋朝的警觉。觉得跟他们必须要展开一场恶战,在公元598年的时候,隋文帝第1次派兵征讨高句丽,只不过那个时候正是下雨的季节,道路比较泥泞,加上后勤供给不足,所以隋朝军队没有办法只能退兵,这次战争的失败让这个国家更加的猖狂了,觉得天下没有人能够掌控他们。

在公元612年的时候,第3次出征高句丽,势必要让这个小国臣服在天国的威严之下。但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的称心如意,三次的出兵征讨,损害的兵将实在是太多了,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军力,而且最终也是以失败而告终了。结果就是大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声讨声当中灭亡了,隋朝已经灭亡,但是高句丽还依旧匍匐在土地之上,唐朝就把隋朝拉下马,经过多年的修养,国力基本得到回升。

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但是只有高句丽一个国家,依旧坚守不懈配合大唐的管制,基于这个情况,李世民决定必须要完成隋朝没有完成的事业,再次讨伐他们。贞观18年的时候,李世民命令徐茂公为大总管,负责战场上的具体指挥,自己直接坐在战争的后方征讨他们,这次战争唐军取得了还不错的战果。作战大概有6个多月,就把高句丽10个城市全部攻下,歼灭了俘虏数万人。

到了9月的时候,天气开始转凉,而且后勤供应也困难起来,没有办法,唐太宗只能下令退兵,这一次战役把打的高句丽真正感受到唐朝的威力。跟大唐的仇算是解不开了,而唐太宗觉得并没有把高句丽灭亡,那这个仗还得继续打下去,在位的15年间,大唐帝国对他们采用了主要以骚扰为主的疲惫战法,并且发动一些外交攻势,联系了处在高句丽后方的百济和新罗,这三个地方一起制止此国。

三方合作在一起,它的国力肯定比不了大唐,所以采用这种战略,它的国力越来越难以支撑了。在公元649年的时候唐太宗去世了,对于这个非常英勇的皇帝来说,最痛恨的就是没有收复高句丽,太宗死后高宗就继续上。李治并没有忘记父亲的最终遗愿,我觉得在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的基础之上,李治再去攻打他们,相对容易很多。不断的骚扰高句丽,终于在公元668年的时候将这个都城攻打下来,这个王朝就灭亡了。

这场耗时近百年的战争,最终让唐朝李治取得了胜利,唐高宗看起来平平无奇,为什么能够平定这场战乱呢。放眼看过去这三位杰出的帝王都没有完成这个壮举,只不过李治是站在了一个好时机。他应该感谢这些先辈们的付出和努力,已经把他攻打得半残不废了,高句丽并不是一个弱国,根据历史记载的时候,它最强盛的时期人口达到了300多万,佣兵达到60万,这样的国力比较强大。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中原王朝引起了警觉,也正是因为他的强大,隋唐两代一直都咬住他紧紧不放,唐高宗之前这些皇帝已经打了将近几十年。在这段时间里面,高句丽的国力肯定有所损失,如果高宗不去打,可能还会给他们一些修身养性的时间。但是高宗再接再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宗皇帝可以说沾了父亲的光,直接站在了最高点,而且唐高宗的运气也是非常好的。

在李世民时,高句丽民心建筑一直都特别稳定,一心一意的去对付他们,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突破口。但是到了李治的时期,这个小国家里面起了内讧,这些上位者早已离心分德。内耗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唐代军队的攻击已经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抵抗。最后李治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他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能够上马打仗的能耐。但他比较爱惜人才,知道怎么用最有效的措施对他进行打击。在对战关键; 的政策之上,他延续了父亲的疲劳政策,继续拉拢后方的友军。

在具体的指挥之上,他给予自己的官员全部的权利,保证战场上能够有效的指挥。那个比较有名的薛仁贵,也是在这场战争当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军,所谓老天爷早就给你定好了命数,那高句丽的命运注定就会,在唐高宗这样一位帝王的手中灭亡,不管从哪个方面比较的话,高句丽的薄弱最终都是比不上中原王朝的,他们也抗衡不了多久。高句丽肯定是灭亡的,灭亡在唐高宗的手里,这就是历史的选择。同样这个选择让唐高宗的实力大大增加,大家都比较佩服这个皇帝,终于站在了历史的光辉点。

  • 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

    要说胤礽也是康熙正牌皇后赫舍里的儿子,那可是嫡子!可这位太子胤礽却两次被废,与皇位仅一步之遥,却最终与之失之交臂。如果让人说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那康熙大帝必定会被人提及。他削三藩、平准噶尔、战沙俄,收复台湾,开创了清王朝的盛世辉煌。就是这样一个文治武功详情>>

    2023-05-08
  • 康熙的晚年是怎么样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详情>>

    2023-05-08
  • 雍正的民族政策

    说到拓展疆土,巩固清朝统治,我们很容易想到清朝的康乾两位皇帝,夹在两人中间的雍正皇帝,似乎没有那么多拿得出手的显赫战绩。不过,虽然雍正朝武功没有康乾二代那么强盛,但雍正更多的是采用政治的手段,来巩固清王朝的版图,比如“改土归流”政策,便是其重要的民族政策之一。详情>>

    2023-05-08
  • 雍正崇仰佛道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于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国师指导下禅坐,连续两日,当时章嘉国师认为雍正只是初入堂奥,如针隙观天,勉励其更求进步;雍正遂于当年二月于结云堂闭关参求,“十四日晚经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当下脱落,始知实有重关之理”。清世详情>>

    2023-05-08
  • 雍正的御用眼镜

    或许你们不知道,身为清朝皇帝的雍正是一个近视眼!然而这都不是问题,因为雍正有眼镜呀!据清宫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年老后眼睛也不好,后来他得到了两广总督献上来的水晶眼镜,他自己戴着觉得不错后,就赐给了眼睛不好的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康熙本详情>>

    2023-05-08
  • 雍正传位给弘历的原因

    公元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去世。随后,雍正第4个儿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弘历的年号为乾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乾隆皇帝。但弘历继位也有很多问题,弘历并不是雍正皇帝的长子。那么,雍正皇帝为何没有选择老三弘时,而是选择了老四弘历呢?在古代社会中,婴详情>>

    2023-05-08
  • 雍正资助书生

    清世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喜欢微服出游,曾经到杭州游玩,走出涌金门口看见一个书生在卖字,很精通永字八法,就叫他写一副对联,中间有个“秋”字,将火字换到左边,世宗问:这样写是不是错了?书生例举名人的字帖为自己佐证。世宗说:“你这样有才华,为什么不去走科举之路呢,而在详情>>

    2023-05-08
  • 雍正的经济措施

    清朝因连年用兵也耗费了大量的钱粮,所以到雍正帝登基时,已经是帑藏无多,还要应付西部的准噶尔。为了将清朝的统治维持下去,雍正帝在对西部准噶尔继续用兵的同时也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雍正帝在政治上都实行了哪些措施吧!雍正帝大力清查亏空清理钱粮详情>>

    2023-05-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康熙的晚年是怎么样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