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53年(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辞去山东潍县县令一职,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苏兴化县。这一年,郑板桥六十一岁。郑板桥辞官回乡,并不是回家养老。虽然当了十二年县令,但此时的郑板桥却是“华发萧萧两袖寒”。且由于两个儿子均早夭,郑板桥回乡后无所依靠,只好去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既然如此穷困,为什么还要辞官呢?
县令虽不是高官,但也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且在体制之内,至少可保证郑板桥一家衣食无忧。辞官的原因,据《清史列传·文苑传》记载,郑板桥“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说是当时潍县出了灾荒,郑板桥请求赈灾,但却因此忤触了“大吏”,于是就称病辞官了。
很多人或许会以为郑板桥是个清高文人,对于仕途不屑一顾。其实不然。郑板桥考中进士时,曾作画赋诗纪念,诗中说:“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赶上乾隆皇帝出巡山东,他被任命为“书画史”,负责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的事情,为此在泰山顶上忙活了四十多天。郑板桥后来常以此自豪,并镌刻一枚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可见,郑板桥对于仕途还是很上心的,也从不掩饰这份上进心。
不过,郑板桥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郑板桥刚到潍县上任时,就遇上了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郑板桥就打开官家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但郑板桥说:“这是什么时候?如果请示等得到批准,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就由我来承担。”于是开仓放粮。
到了秋季又遇上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郑板桥辞官的时候,还把百姓欠他的借据全都烧了。他曾赋诗一首,这样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史稿》中说,郑板桥“官山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因为如此,郑板桥辞官后,潍县的百姓给他建了生祠以奉祀。郑板桥确实做到了“得志则泽加于民”。
郑板桥原本是一个落拓不羁、不拘小节的文人,有“狂士”之名。然而他做了官后,对于老百姓的事,却事事上心,处理地细致周到。郑板桥一心为民,也有意仕途,但却不是当官的料。他曾给朋友写信说:“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饮,有口不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与墟墓中之陈死人何异乎?”郑板桥不愿意做个“陈死人”,做了县令之后,依然是快人快语,“宁可乌纱不戴,不可一日无酒”(当然这个喝酒不是陪官员喝酒),可以说是个十足的“狂官”。当然,这样的“狂官”是没有前途的。
自古以来,中国式的为官之道就是“吹、拍、哄、贡”,要想升迁,就得要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在中国这个体制下,要想当官,首先就得学会当孙子,不能有自己的人格。可郑板桥身在官场,不仅“不吹不拍,不哄不贡”,而且还总是仗义执言据理力争,让领导下不来台,自然也就没有了升迁的机会,为官十二年依然是个县令。
但郑板桥对此毫不介意,他说:“官小官大,身外之事耳。适我性情,不官亦可长寿;违性逆情,虽官而不永年。”对郑板桥而言,做个真性情的自己是最重要的。他参加科举求功名,是真性情;他为官爱民如子,是真性情;他忤逆大吏而辞官,是真性情;他作画赋诗,也是真性情。所以,郑板桥辞官,可以说是他的本性使然——不愿意因为体制而改变自己。
郑板桥有一幅著名的字,叫“难得糊涂”。这四个字常被解释为做事不要太认真,该敷衍就敷衍。而在实际上,郑板桥从不糊涂,尤其是在为官任上,对待事情总是要“曲尽情伪”,凡事都要较真。在郑板桥看来,由聪明转入糊涂比原本聪明要更难,所以才有此“难得糊涂”的感叹。我想郑板桥写这四个字,是他对黑暗官场无奈的感叹,并不是真的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如果真是如此,他也不会辞官不做了。现在许多人以“糊涂”作为处世之道,并且以郑板桥自居,这真是错误理解了郑板桥。
郑板桥辞官,让当时的百姓失去了一个好官,但这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郑板桥离开体制,让他的生活的无所依靠,但却让他活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郑板桥。郑板桥有一首自嘲诗,说自己是“无锁无枷自在囚”。我想,这句诗很好地概括了郑板桥的一生。郑板桥虽然一生清苦,但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精彩。
我们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去世之后,吕雉马上出来干涉朝政,汉朝在她的指挥之下,一时之间陷入了比较混乱的一段历史时期。应该说对于整个大汉王朝来说,吕雉确实是一个有着罪孽的人,虽然他是开国皇帝刘邦的夫人。但是从她的所作所为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的心中充满了熊熊详情>>
陆游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在历史上的定位是“爱国诗人”。陆游这位兼学养、品性与书艺于一身的大家,飘逸遒丽,潇洒出神的书法,在尚意的宋代书坛,堪称独树一帜。笔者试就陆游书法风格及特征作一浅析。陆游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字详情>>
雍正死得很突然。雍正13年(公元1735年)的一天,白天雍正还在处理政务,半夜就去世了。作为一个善于装点形象的帝王,乾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雍正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大殓之际,他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在护送黄舆回宫的一路上,乾隆“哭不详情>>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兴修水利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详情>>
乾隆皇帝前后共有四位嫡子,前两位是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琏和永琮,后两位是继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的永璂和永璟。但是永琏九岁时夭折,永琮不满两岁便夭折,永璟三岁时夭折,乾隆皇帝平安长大的嫡子,只有永璂一个。但是乾隆对永璂并不喜欢,相比于其它嫡子和皇子而言,对待永璂甚至有些详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的女皇帝,她的政治能力,却是很高的。在武则天做皇帝时,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实惠的利益,给当时的天下带来了安定,也同样使当时的朝廷走向强盛。她用武周代唐,晚年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传位给李家子孙,还是武家,最后还是决定传位给李家,详情>>
说起苏轼这个词人,我们脑海中总能浮现出他吟咏明月几时有的样子。苏轼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文学大家的形象,他在文学,绘画,书法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地。但苏轼同样对政治和权利也有向往,但却在官场屡屡碰壁,始终不能得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能对他政治上比较熟悉的详情>>
楚汉之争落下帷幕时,站着的项羽输给了跪着的刘邦。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项羽本人,否则项羽也不会在鸿门宴中轻易放走刘邦。论能力,论武力值、论英雄气概、论兵多将广,刘邦都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地痞刘邦为什么能打败战神项羽?他的成功法门到底是什么?刘邦为什详情>>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陆游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在历史上的定位是“爱国诗人”。陆游这位兼学养、品性与书艺于一身的大家,飘逸遒丽,潇洒出神的书法,在尚意的宋代书坛,堪称独树一帜。笔者试就陆游书法风格及特征作一浅析。陆游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字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