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明成祖开始营建北京,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明史·卷六·本纪第六·成祖二》:闰月壬戌,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永乐九年(1411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十一月壬寅,诏文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及皇太孙至北京。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是为了天子守边?还是出于帝王风水学的考虑?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的唯一需求,就是把首都改到自己的势力基本盘上去。相比南方文人集团聚集的前首都南京,北京一直都是朱棣的藩王驻地。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而不是找一个折中地点。
朱棣迁都北京的唯一目的就是:稳固自身权力!其他都是次要的!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的唯一需求,就是把首都改到自己的势力基本盘上去。相比南方文人集团聚集的前首都南京,北京一直都是朱棣的藩王驻地。放眼全国,就这里对自己最为有利。北京地区对于他的忠诚,在靖难之役中已经通过了重大考验。
朱棣在完成初步篡位后,很快就发现南方的文人集团对自己并不感冒。所以,除了升级特务统治,对建文朝的遗老们大杀特杀,还要重新选定各部门的接班人,取而代之。但这些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强调中央控制的皇权社会,官员数量损失,很可能意味着皇权政治运作的瘫痪。
同时,朱棣也注意到一个事情。在他起兵谋反的数年里,在北平和南京之外,还有很多握有兵权的藩王和地方大员。他们没有帮助建文帝平乱,更多是出于担忧自身结局的考虑。但他们同样也没有想帮助朱棣的靖难军。在他成为皇帝后,这些人就直接转化为潜在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有什么比缩回老巢更安全的呢?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也能理解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而不是找一个折中地点。
明朝建立初期,就曾经有人建议在依然是中原大城的开封建都。如果建都开封,对南方的控制会更为便捷。但通过靖难之役,大家都明白,北方军队与南方军队的战斗力差距,如此巨大。所以,如果不控制北方的大部分军队,朱棣是不可能睡安稳的。
于是迁都北京就顺理成章的事情。篡位者回到了自己的基本盘,借机将北方边境上的绝大部分藩王都削了兵权,迁徙到远离前线的内地。整个北方防线因此需要向后收缩,以便部队安全的捏在皇城之下。
至于北京是不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显然明朝时候的人无此意识,也不看重影响。在朱棣篡位之前,中原大一统王朝从未以北京为首都。不算建都南京的洪武与建文两代人,中原王朝实际上更爱关中与中原地区。当前者因过度开发而环境衰败后,黄河沿线的中原,就是最好的选择。
相反,倒是在东北方崛起的辽国和金国,对北京格外重视。这些关外强权,都将当地视为自己对中原保持战略优势的窗口。
这一轨迹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更为明显。北京本身就处于链接中原地区与北方草原地区的枢纽。忽必烈在此建都,无疑是在宣誓自己的游牧-农耕二元帝国权威。这也就怪不得后世很多人,一直将元朝视为不纯正的王朝。后来的满清入驻中原,更是通过北京地区展开的。
何况,为了供养京师的庞大人口与官吏队伍,明朝就必须不断用大运河从南方的钱粮税收中抽血。京杭大运河此前在元朝时,得到了重修与复兴。但元朝人从未依靠单一手段来解决京师的给养问题。他们会有发达的海运,帮助分担压力。明朝的官府严禁海运,自然让条件有限的大运河,不堪重负。造成的结果也就是成本暴涨,效率低下。
鱼玄机作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作为名满天下的女诗人,她才貌双绝,但她的出色却没能让她在那个时代过得顺风顺水,反而让她的一生毁誉参半,最终落得个腰斩的悲惨结局。天资聪颖的才女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公元844年,鱼幼薇出生于长安县郊外一户详情>>
偌大个王宫,除了皇帝便是太监,宫女和妃子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各个朝代数量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总会有些妃子没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宠幸,至于宫女希望就更渺茫了。所以猫对她们是有特殊用处的,至少可以用来排解寂寞无聊。所以一般来说,宫里都是允许养猫的,但在唐高宗时期开始详情>>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详情>>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唐初。在唐朝末年,当时有一个部族开始兴盛起来,这个部族就是契丹族,契丹族当时在北方称雄,而女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部落形态,但是因详情>>
李贤妃李氏,(不详—1452年2月6日),明仁宗朱高炽嫔妃之一。李贤妃生郑靖王朱瞻埈、蕲献王朱瞻垠、真定公主和淮靖王朱瞻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李氏被明仁宗朱高炽册封为贤妃。景泰三年正月庚戌日(1452年2月6日),李贤妃去世,明景帝朱祁钰为其辍朝详情>>
朱棣能够成功击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姚广孝算是最大功臣之一。姚广孝被称为“妖僧”,这个词看上去让人感到疑惑,放在姚广孝身上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呢?在网上也是有很多争论。其实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姚广孝,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双方说法或许都没有错。从朱棣一方来看,姚详情>>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堪比卓文君的才女薛涛,长安人详情>>
荔枝,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并且,荔枝还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关于荔枝名字的由来,在中国最早关于荔枝的详情>>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偌大个王宫,除了皇帝便是太监,宫女和妃子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各个朝代数量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总会有些妃子没有机会得到皇帝的宠幸,至于宫女希望就更渺茫了。所以猫对她们是有特殊用处的,至少可以用来排解寂寞无聊。所以一般来说,宫里都是允许养猫的,但在唐高宗时期开始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