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礼(1361-1422)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明朝著名水利官员,侍奉过明朝四个皇帝。洪武年间,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永乐时,担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命署礼部事,以敏练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尝请给山东屯田牛种,又请犯罪无力准工者徙北京为民,并报可。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
九年命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建北京,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言:“旧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礼及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又奏浚沙河入马常泊,以益汶。语详《河渠志》。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使兴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蒋廷瓒会金纯,浚祥符鱼王口至中滦下,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潘叔正亦赐衣钞。
明年,以御史许堪言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兖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其海道则三岁两运。”已而平江伯陈瑄治江、淮间诸河功,亦相继告竣。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
初,帝将营北京,命礼取材川蜀。礼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数株,皆寻丈。一夕,自出谷中抵江上,声如雷,不偃一草。”朝廷以为瑞。及河工成,复以采木入蜀。十六年命治狱江西。明年造番舟。自蜀召还,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二十年七月卒于官。
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洪熙改元,礼部尚书吕震请予葬祭如制。弘治中,主事王宠始请立祠。诏祀之南旺湖上,以金纯、周长配。隆庆六年赠礼太子太保。
宋礼,字大本,谥康惠公,敕封“宁漕公”,“显应大王”。河南省洛宁县人。生于元朝至正辛丑三月二十五日(1361年3月25日),卒于明永乐壬寅七月乙亥(1422年7月12日)。享春秋六十有二。洪熙元年(1425年)八月二十四日归葬于祖茔(今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西北)。宋礼自幼聪颖悟知,好学有志,精于河渠水利之学。明洪武年间先后为进士、山西按察佥事等职。明永乐称帝后,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因治运有功,多次受到皇帝表彰。据《明史·运漕证序》载:“元开会通河,其功未竣,宋康惠踵而行之,开河建闸,南北以通,厥功茂哉。” 为后人所传颂,汶上、梁山一带一直流传着宋礼开河、点泉的动人故事。
永乐二十年(1422年),宋礼二次奉命到四川采购木材,积劳成疾病故,卒年62岁。正德七年(1512年),宋礼被尊为河神。为纪念宋礼治水有功,在汶上、南旺建祠和庙并塑神像,供后人每年祭祀。万历元年(1573年),被封为“开河元勋太子太保”,谥号“康惠公”。命嫡孙赴南旺守祠,专管奉祀,并拨给附近湖地10顷,永远管业。宋礼的治运功绩也受到后人的赞颂,清代康熙、乾隆两朝皇帝对宋礼进行追封,对其后代特别抚恤,清朝雍正时,敕封为“宁漕公”,光绪五年(1879年)朝廷追念治河名臣宋礼的题词:“宋尚书圣德神功不居禹下。”刺封显应大王。
元代会通河水源,曾采用“遏汶入洸”,即在汶河上凿堽城坝引汶水入洸河,洸水流至济宁,通过会源闸(又称天井闸)分流南北济运。由于济宁地势比南旺约低5米,洸水入运后,水小时难于北流南旺段运道,水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明初建都南京,南北大运河没有受到重视。明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为了实现南粮北运走捷径的航线,在元代京杭运河的基础上,首先对山东省境内会通河进行疏浚整治。因为古代开凿运河,大都借助于自然河道,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会通河南北走向,是联结海河支流卫河与淮河支流泗河最近的路线。在元朝末年,会通河被黄河决口泛滥的泥沙所淤积,运河中断。如果想恢复这条航线,必须进行疏浚。怎样改造大运河,保证漕运畅通,成为明王朝亟待解决的问题。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根据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建议,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奉命征调民工十六万五千多人,重点放在山东丘陵地带的会通河段(从临清到须城安山),疏浚运河。由于会通河缺乏水源,宋礼深入察看沿运水系、地形,访问群众。在汶上县城东北白家店村,遇见乡官白英。白英虽居乡里,但人品刚正不阿,无视权贵,认为官宦锦衣肉食者多为蠢才,见宋礼“布衣微服”,深入民间调查治运良策,态度虔诚,便把他多年积累的治水通航的想法告诉了宋礼。宋礼听到“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山泉,修水柜”等良策时大喜,遂邀白英参加治运工程,采纳白英的建议,使会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大大提高了运河的航运能力。
在古代,大运河是全国南北的交通干道。为了维持国家的开支和满足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需要,历代封建统治者每年都要从江南搜括巨额粮米和财物,运到北方,称为漕运。京杭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临清到济宁河段,地处丘陵地带,地势高,水源不足,因此多数河段岸狭水浅,不能通行重载船只。此外,又常受到黄河决口的影响,河床经常淤塞,因而运河航运时断时续。
白英建议把位于会通河道最高点的南旺镇作为分水点,称为"水脊"。他还建议在南旺修建分水闸门,建议利用天然地形,扩大会通河沿岸的南旺、安山、昭阳、马场等处的几个天然湖泊,修建成"水柜",并且设置"斗门",以便蓄滞和调节水量。同时,开挖河渠,把附近州县的几百处泉水引入沿河的各"水柜"。
宋礼采纳白英的建议,经过民工历时9年民工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项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汇成一派巨大水系,使会通河得到了充足的水源。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最高达到五百万石),接济京师。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宋礼治运工程主要有疏浚会通河,建戴村坝,开挖小汶河,引汶水及山泉水济运,建南旺运河分水枢纽等项工程。宋礼治运成功,保证了明代漕运的畅通。
这次引汶济运工程有三项,一是筑戴村坝;二是开挖小汶河;三是建南旺枢纽工程。戴村地形两岸夹山,坝基稳定,距南旺较近,直线距离只有38公里,是分汶河水济运最好的制高点。戴村坝初建时为土坝,“坝长横亘五里十三步,遏汶全流”。又在戴村坝上游大汶河南岸开引河一道,名称小汶河,长90里,纵贯汶上县至南旺入运河,作为引汶水渠。同时在戴村坝上游大汶河北岸坎河口(大汶河支流),筑一道滚水坝(沙坝),当大汶河水量小时,可拦汶水不傍泄,影响济运水量,当大水时起到溢洪的作用,破沙坝泄水入大清河,以确保戴村坝、小汶河及运河的安全。
戴村坝建成之初,并不完善。土坝年年遭水毁、年年要修,不然无法向南旺引水,岁修劳费越来越大,到隆庆末年(1572年),总理河道万恭令工部主事张光文用工1.5万元,在坎河口建成一道长宽各一里的堆石溢洪道,免去了年年岁修的劳费。万恭说:“坎河者,旱则止汶以济漕,涝则泄汶以全漕。”万历十七年(1589年),总理河道潘季驯改石滩坝为石坝,长40丈,面宽1.5丈,底宽1.75丈,是一座溢流坝。清代延长到126.8丈。戴村坝枢纽工程分三部分组成,一是汶河河床段溢流坝、全长437.5米,这是戴村坝的主体,由坎河口溢洪道演变而来;第二是窦公堤,起导汶水济运水量的作用,全长900米;第三是灰堤土坝,是非常溢流坝,在大洪水时,可减少河床下泄量和小汶河水量。全坝总长1599.5米,兼有雍水、导流和溢洪的功能,至今仍在发挥防洪拦沙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始于战国吴越、开凿于隋而盛于元明清的京杭大运河,局部通航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元代经过山东的全程通航也有七百余年,是我国古代许多闻名世界的规模巨大的工程之一。它北起北京,南达杭州,全长共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流经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是一条运输的河,文化的河,生态的河,更是一条科技的河。它孕育了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以及政治上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是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水运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可以和长江、黄河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相媲美。
徐达是明朝的一个开国的大将,在徐达的一生中,建立了非常多的功绩。而且在徐达的身上,也发生了一个典故,就是月饼起义。我们现在中秋节都会吃月饼,而我们现在吃的月饼相传就是开始于元朝的。在那个时期,因为元朝的统治让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艰难,所以很多地区的百姓就开始慢慢的详情>>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详情>>
在教育领域,叶卡捷琳娜二世任用贵族中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伊万·贝茨基,制定并执行自己的教育政策。为了让学生远离原有的社会环境,接受全新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她开办了贵族寄宿学校。其中包括斯莫尔尼女足贵族学院,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所专为女孩子开办的公立学校,还开办了详情>>
成祖兴修武当暗访建文的目的不必细说,但据相关文献记载,成祖暗寻建文帝的同时,也在寻访张三丰。那么明成祖为什么要寻访张三丰?如《明史稿·胡淡神道碑铭》记有“丁亥(即明永乐五年,1407)上(即明成祖)察近侍中惟公(即胡濙)忠实可托,遂命公巡游天下,以访异人为名,详情>>
1759年,俄国的伊丽莎白女王逝世,彼得三世即位。当时七年战争进行到关键阶段,普鲁士面对着奥地利,俄罗斯,法国三面夹击。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腓特烈大帝纵有通天之能,也只能面对普鲁士军连战连败,地盘越来越小的现实。穷途末路的他,甚至动起了自杀的念头。看到偶像如此详情>>
义妁,河东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因医术高超被召入宫,专为皇太后治病。一、义妁的生平经历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详情>>
霍小玉,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到唐代宗大历初元,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详情>>
靖难之役是由燕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起的一场战争,其使用“清君侧、靖国难”为掩护争夺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靖难之役的发动给明初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极大的破坏,但是他在任期间却又使其经济快速恢复了稳定的发展。这场战争与1402年7月13日宣告结束,在详情>>
日本正在1931收动了震动齐国的九一八事情,占据了我国东三省。又正在1937年收动七七事情,占据华北。以后又一步步鲸吞我国国土,强制人民当局从北京迁皆重庆,正在最危机的闭头上海、喷鼻港等主要乡市皆降进日寇脚中。我国国民经由十四年的奋力抗战才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冯嫽,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详情>>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2、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