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

来源: 2023-09-08 18:00: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太史慈是三国时期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东吴一位耀眼的名将,他以勇武和忠诚著称。然而,当东吴归属于孙权之后,太史慈却很少被孙权所重用,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憋屈。尽管他拥有过人的才能和本领,却无法施展出来,最终导致了他的抑郁和早逝。那么,为什么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呢?

太史慈在许多三国迷的心中,是一位近乎完美的武将,特别是对于东吴迷来说更是如此。重要的是,太史慈在正史中也被誉为近乎完美的存在。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后来的历史学家,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赞美。连孙策都曾这样评价他:“太史子义是青州的名士,他以诚信为先,始终不背叛策。太史子义虽然勇武且有胆识,“非纵横之人”。他思虑深远,志存经史道义,珍重自己的诺言,向知己表示真诚,对于生死从不辜负。

太史慈的品质和能力无疑是值得孙权称道的,但为什么孙权不重用他呢?有几个原因可能解释这一情况。

孙权在太史慈加入东吴之前,已经拥有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如周瑜、鲁肃等。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众,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得力干将,不需要再多一名优秀的将领。

太史慈是来自青州的名士,与孙权所在的江东文化不太一样。他们的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孙权可能更倾向于信任和与自己有相似背景的将领。

孙权作为东吴的领袖,必须考虑到政治和权力平衡的问题。太史慈的威望和才能如果与孙家势力过于接近,可能对孙权的统治产生威胁。因此,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和权力,孙权可能并不愿意将太史慈过多地纳入自己的核心决策圈。

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以上评价最多,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几乎全是太史慈的忠义诚信。太史慈的优点其实远不止这些,以下先了解一下史书中完美的太史慈吧。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年少好学且极为善射。二十一岁那年在东莱郡署担任奏曹史,负责处理文书。一次为了帮助本郡抢先递送朝廷公文到公车门。略施小计,得罪了其他州郡的衙门,为了躲避报复,避祸去了辽东。

当时担任北海相的大名士孔融,听说了这件事后,感觉太史慈是个奇人。孔融为了表示交好之意,常常派人接济太史慈留在家中的老母亲。

后来黄巾军首领管亥围攻孔融,太史慈正好自辽东回家探母,母亲立即命令太史慈急赴北海帮助孔融。太史慈一片孝心,为报孔融体恤母亲的恩情,一人单马驰赴北海都昌。

太史慈见到孔融后,请求带兵出城杀敌,孔融不许。当时孔融正着急寻求壮士去山东平原向刘备求救。但因城围日密,无人敢冲出城。太史慈听闻,不辞艰难,慨然自请。孔融说:“人人都说此事难办,实在不愿以此不可能的事情为难义士。”

太史慈说:“府君有恩于我的母亲,太史慈无以为报,母亲此次遣小子前来,就是要解恩人之急。今天众人都说不可,太史慈也一样认为不可的话,那岂不是辜负了府君昔日照料我一家人的恩情吗?报恩之义如果尽失的话,母亲遣小子来见府君的意图也就难以达到了。小子又有何脸面复见母亲大人呢?如今事情紧急,愿府君只管派遣不要犹豫,以成全小子报恩之愿。”孔融没有办法只好派遣太史慈突围求援。

太史慈仅带二名骑从,出城时被黄巾军察觉,黄巾军立即兵马互出观望动静。太史慈见状却从容在城外表演射箭靶,遥射无不中,射毕,复回人城。

如是者数日,迷惑黄巾军。刚开始黄巾军很警觉,但看太史慈射技如此精湛,也不敢有所骚动,只是在原处观望,后来几日见太史慈只是炫技,无所攻击,也就开始麻痹大意,放松了警惕。

一日太史慈乘黄巾军松懈之时,突然驰马加鞭突围而出,等到贼兵追来,太史慈已经跑远,回头遥射几个跑的快的追贼,追贼一一应弦而倒,此后无敢再追者。太史慈驰抵平原,请得刘备发兵三千来救孔融,贼兵遂解围而去。时年太史慈二十六岁。孔融无比感慨地对太史慈说:“壮士,你真是我的年轻好友。"

解围孔融以后,太史慈到同郡人扬州刺史刘繇处供职。当时孙策和刘繇正在争地盘。刘繇、孙策双方对峙在牛渚。手下有人向刘繇建议让太史慈担当将军之职以拒孙策。刘繇不听,只派太史慈担任侦察巡行的工作。后来刘繇在牛渚失利,逃奔丹徒。

刘繇不重视太史慈的原因是因为太史慈不是世家名门出身。仅仅是一名寒门武人,轻侠之士。在那个时代刘繇不愿重用太史慈无可厚非。因为汉末三国是一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尤其在世家大族的圈层里,注重门第之风盛行。

刘繇本身就出身世家豪族,还沾着那么点皇亲。当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曹操那样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要不怎么曹操能成功呢,只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

史书记载,刘繇说:“我若重用太史慈,许子将岂不是要笑话我?”许子将就是许劭。每月初一在京都洛阳搞月旦评,品评人物的那哥们。兵乱之下,许大名士品评人物的活动开展不下去了,跑到刘繇这里避难来了。

清谈评议,品评人物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因此许劭这种大名士在当时很受欢迎。因其能“以言拔士”,经他们点评过的人,都会身价大涨,所以非常受士人的敬仰和敬畏。刘繇也不敢轻易得罪许劭,生怕被许劭给个“差评”,一世英名也就毁了。

太史慈在刘繇的手中虽然未得到重用,但是一次机缘巧合他还是和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遇上了。这也许就是天意。

孙策和太史慈从马上一直打到马下,然后各弃兵器,开始赤手空拳,肉搏厮斗,斗到最后,孙策抢了太史慈背上插的短戟,太史慈抢到孙策的头盔,二人还是不分胜负。直到双方增援的兵马赶到,才不得不罢手归营。

经过此番厮斗,二人心中顿起默契之感,心生钦佩之情,正所谓英雄惜英雄,豪杰爱豪杰。后来刘繇在孙策的猛攻之下战败,太史慈被执。孙策亲解其缚,拉着太史慈的手说:“壮士还记得神亭相搏时否?那时如果是我被执,不知你会如何见待?”

太史慈说:“各为其主,未可知也。”孙策大笑说:“俱往矣,以后我们一起来干一番大事如何?”太史慈早有钦佩孙策之意,既然得不到刘繇的重用,如今孙策如此肝胆相照,遂许美意,愿为驱驰。

孙策先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回吴郡后又分兵给太史慈,拜为折衔中郎将。刘繇不久病死在豫章,其部众万余人未有所属。孙策命太史慈前往招抚,左右都说:“太史慈此去恐不复还也。”孙策说:“子义勇敢有智略,肝胆照人,非纵横易变之人,他读书知义,素重言诺,一旦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可勿疑。”

孙策在吴县间门送别时,把腕问太史慈:“何时能还?"太史慈慨然曰:“不超过六十日。”果然不出两月,太史慈完成任务而返。而且把豫章目前松散无备治的情况汇报给了孙策。孙策据此决定对豫章用兵,结果大胜。孙策据有豫章后,分出庐陵郡,任太史慈为建昌都尉,驻屯海昏。

针对刘繇死后太史慈收抚刘繇的部下,《吴历》中有另一番记载。【《吴历》记:慈曰:"州军新破,士卒离心,若傥分散,难复合聚;欲出宣恩安集,恐不合尊意。"策长跪答曰:"诚本心所望也。明日中,望君来还。"诸将皆疑。】

按《吴历》的说法,是太史慈主动向孙策提出要去收抚刘繇的余众,而不是孙策的命令安排,因此孙策诸将皆疑太史慈会一去不返。孙策给了太史慈极大的信任,太史慈不负信任,按期而返。

如果按《三国志》的记载,是孙策命令太史慈去收抚刘繇的余众,然后同部下们商议,部下们觉得不可,孙策力排众议觉得太史慈肯定会回来,则表明孙策对太史慈是有把握控制的。《三国志》记载: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

从孙策的言语中能看出他知道太史慈除了他以外,没有其他可以投靠的途径,因此才放心让太史慈北归抚众。那么孙策和太史慈意气相投的成分则显得不是那么强烈,信任程度也大打折扣。

太史慈和孙策的这一段交往,我是更愿意相信《吴历》中的说法。后来的史例也表明太史慈和孙策之间的关系很大的成分是感念知己,意气相投。

孙策死后,孙权对太史慈的人事安排比照孙策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督诸军拒刘表的侄子刘磐,使磐绝迹不敢再犯。终太史慈一生也没有改变。依照太史慈的能力,孙权的这个安排显然是不重用太史慈。

以孙权的用人之明,忽视太史慈的能力,不符合其一向用人的原则和惯例。这种结果只能说明孙权不信任太史慈,怕控制不住,不敢用。孙权毕竟没有他哥哥孙策和太史慈之间的这份武人之间不打不相识的交情。

按年龄来说,太史慈比孙策大十岁,孙策被人暗算时,太史慈已三十六岁。孙权以十九岁继位,比太史慈年幼十七岁。太史慈毕竟和张昭、周瑜这些孙策旧部不能比,孙权以“不变应万一”的人事安排,在太史慈身上也许是最恰当的安排。

《三国志》记载,曹操听闻太史慈的名气和能力,也想笼络一下,于是寄出中药材当归一味。曹操此番行为纯属裹乱挖墙脚,知道太史慈不被孙权重用,想趁机挑拨离间。太史慈在深陷孙权的怀疑中,抑郁不得志之时,能不为曹操所动,凸显了其难能可贵的忠臣名节。

宋代著名文史学家洪迈评价太史慈光明磊落,说:“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吴书》中记载了一段太史慈的临终遗言,陈寿在《三国志》中却没有录入。太史慈临死喟然而叹说:“男儿在世,当带七尺之剑,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伸,奈何而死乎!”太史慈的临死嗟叹之词充满了壮志未酬的遗憾,不能不说心里对孙权的安排没有不满情绪。

太史慈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不甘心的死亡不能说跟抑郁的心情无关。一个浑身充满武艺的高人,在满腔的愤懑之中,在有如曹操这样的明主的诱惑之下,还能因为同一位故人的意气相投而坚守臣节,其忠义烈名真心是可敬可叹!

“话说给懂得人听,事做个懂的人看。”一千年以后,元初著名的政治家郝经有感而发:“太史慈笃于信义,以气相许穿彻,劲挺克复。其言亦田畴辈流也。终委身孙氏,受其驱防,以不能为王爪士咄唶自恨,衔愤以死,其志可哀已。”

关于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内容就是这些了,是否有帮助到你呢,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古宫历史网,之后我们会一直为大家带来更多有趣精彩的历史相关内容,不要错过哦。

  • 提帮功王子真的是傻子吗?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提帮功王子真的是傻子吗?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提帮功王子真的是傻子吗?泰国国王玛哈的子嗣团体中,详情>>

    2023-09-08
  • 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柴荣:后详情>>

    2023-09-08
  •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

    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孙权是因猜忌太史慈而没重用他的吗?太史慈是三国时期详情>>

    2023-09-08
  • 盘点古罗马共和时期的7大名将们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盘点古罗马共和时期的7大名将们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盘点古罗马共详情>>

    2023-09-08
  • 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

    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霍去病是怎么让士兵甘愿追随他的?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霍去病是怎么让详情>>

    2023-09-08
  • 袁天罡给幼年武则天看相时发生了什么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袁天罡给幼年武则天看相时发生了什么。袁天罡给幼年武则天看相时发生了什么袁天罡和李淳风的预言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空间,也引发了许多关详情>>

    2023-09-08
  • 华雄真的有小说中那么厉害吗?

    华雄真的有小说中那么厉害吗?是最新上映的热门电视剧中重要剧情桥段,这部剧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在剧情和演员表现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功,堪称一部成功的佳作。华雄真的有小说中那么厉害吗?是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就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华雄真的有小说中那么厉详情>>

    2023-09-08
  • 他是中国最小的皇帝,不到一岁就离世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他是中国最小的皇帝,不到一岁就离世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他是中国详情>>

    2023-09-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黑田官兵卫为什么要灭丰臣家?具体原因是什么?

黑田官兵卫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曾为丰臣秀吉效力,但后来却背叛了丰臣家族,成为了德川家康的盟友。那么,黑田官兵卫为什么要灭丰臣家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黑田官兵卫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相反,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远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假如柴荣活着,赵匡胤有机会谋反吗?柴荣:后详情>>

湖北与河南的区划调整,16个县入豫14年,为何又划入了湖北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北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湖北省与安徽省、湖北省与湖南省、湖北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今天,我们聊聊湖北省与河南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在明朝统治的前期,湖广省北部的16个县,曾经划入河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