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西游记》里的妖怪抓到唐僧后,为什么不赶紧吃掉,而一定要洗干净蒸着吃?​

来源: 2023-05-12 11:45: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西游记》的火爆程度毋庸置疑。时光飞逝,86版《西游记》时至今日仍有强大的“造梗能力”,使其仍在网络亚文化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西游记》中,为了突出求取真经的难度,作者特意给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设定,使得

《西游记》的火爆程度毋庸置疑。时光飞逝,86版《西游记》时至今日仍有强大的“造梗能力”,使其仍在网络亚文化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西游记》中,为了突出求取真经的难度,作者特意给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设定,使得取经路上的各路妖怪都对“唐僧肉”趋之若鹜。 奇怪的是,在谈及“如何吃唐僧肉”的问题时,各路妖怪却出奇地一致,认为唐僧肉应该“蒸着吃”。

唐僧肉究竟该怎么吃,还要以小说《西游记》为主。为此,有人特意查询了《西游记》原著,发现书中共有6路妖怪,分15次明确提到了唐僧肉的吃法,其中大多数妖怪 (青狮精、白象精、金翅大鹏、红孩儿、白骨精和蜘蛛精) 都坚定地认为,唐僧应该蒸着吃。

“蒸吃队”代表·狮驼岭团队

图片来源:2000版《西游记》截图

更有甚者,在“三打白骨精”的相关章节中,唐僧自己也说过:

“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不为过”。

可见,就连唐僧自己也觉得,“蒸着吃自己”,是优于“煮着吃自己”的做法;至于其它吃法,似乎也不太上得了台面。

除了蒸着吃以外,书中对唐僧提出了不同吃法的,主要是三只犀牛精,他们认为,唐僧应当:

“洗剥了衣裳,汲湍中清水洗净,算计要细切细锉,着酥合香油煎吃”。

“煎吃队”代表·犀牛精团队

图片来源:2000版《西游记》截图

既然《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唐朝,那么,按照唐人饮食文化,唐朝妖怪真的有可能偏爱蒸肉吗? 他们如果要吃唐僧肉,又会有多少种做法呢?

食肉六法

唐朝肉食烹饪概览

由于肉类不能与粮食一样长期保存,唐人食肉,最常把鲜肉制成干肉或腌肉,称之为“脯”和“腊”,此为唐人食肉一法。在唐朝,像“脯”和“腊”这类干肉,不仅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甚至为帝王将相所好,可算风靡全国。

例如,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与唐朝相距不远的隋炀帝杨广,便是偏爱腊肉的著名“吃货”:杨广对干肉实在“爱得深沉”,甚至偷偷令下人将干肉放在竹筒中,再将竹筒裹藏在衣服中,方便饿了随时食用 (“私令取肥肉脯鲊,置竹筒中,以蜡闭口,衣幞裹而纳之”。)

除了当零食吃以外,根据《北梦琐言》和《云仙杂记》的记载,在唐朝,干肉往往还会用于佐饭 (“杜豳公每早食饙饭干脯”、“陈蕃待客,拌饭以鹿脯”) ,这与今天的吃法类似。在这类干脯中,鹿脯算是极品:

根据《玄怪录》的记载,曾位列唐朝宰相的郭元振就曾与一位不具名的将军一起食肉,其间以御厨中的鹿脯款待将军,使得尝到了人间珍馐的“吃货将军”大为开心 (郭元振与将军对食,乃问曰:“将军曾食鹿脯乎?”曰:“此地难遇”。公曰:“某有少许珍者,得自御厨,愿削以献”。将军大悦。)

太子李玙给太傅何执正喂食肉脯

图片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在唐朝,请客吃饭算是常事。例如,唐中宗景龙年间 (707-710年) ,西安人韦巨源官拜尚书令,为庆祝自己高升,便特意举办“烧尾宴” (短暂流行于唐长安的一种宴会,往往举办于士人新官上任或升迁后) 宴请中宗与亲朋,并且留下了记载详细的《烧尾食单》。

在《烧尾食单》中,便有所谓“红虬脯”,是指将鲜肉制成干肉后做成一尺虬龙的形状,虬龙繁复的龙须卷曲浓密,用筷子按压与寻常的肉脯无异,但却能在筷子撤回后迅速回弹 (“但贮于盘中,缕腱如红丝,高一尺,以著折之,元三四分,撤即复故”) ,十分神奇。

除了“脯”和“腊”以外,唐朝也流行蒸肉,此为唐人食肉二法。在众多家畜中,唐人蒸肉往往会选择以营养较为丰富、口感较为鲜嫩的鱼、羊为主。

例如,在《北梦锁言》中,便记载朗州道士罗少微在茅山紫阳观寄泊,与丁秀才等人围炉饮酒,其间丁秀才外出购买食物,头顶着雪回了屋,手提了一壶酒,顺便带了根上佳的蒸羊腿,以羊腿下酒,可谓美甚 (“蒙雪而归,提一银榼酒,蒸熟羊一足,云浙帅厨中物”) 。

当然,在蒸制的食物中,最常见的是各种水产和海产。例如,在韦巨源《烧尾食单》中,便有所谓“金银夹花平截”,在制作时需用细签将蒸熟了的蟹黄与蟹肉剔出,再夹在蒸卷之中,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方便入口,比肯德基“老北京鸡肉卷”算是高上了不少。此外,在《烧尾食单》中,除“金银夹花平截”以外,另有“凤凰胎”,是将半生的鸡蛋与生鱼拌和后蒸制而成。《全唐诗》有云:“鲂鳞白如雪,蒸制加桂姜”,便生动地描绘了唐人对蒸鱼的热爱。

现代蒸石斑鱼

实际上,倘若我们统计《烧尾食单》中的各类珍馐,便发现流传下来的食物共有五十八中,其中主要依赖蒸制的各类点心便有二十五种,各类蒸煮的肉类也有十余种,说明在唐朝的高等级宴饮活动中,蒸制也是较为常见的烹饪方式。

唐朝点心

图片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除了蒸制以外,在唐人的食肉文化中,“鲜鱼刺身”也是重要的一种,唐人将其称为“鲙”,此为唐人食肉三法。 当然,“鲙”本身是将鱼切成丝,不一定意味着生吃,只是唐人更加偏爱生吃。

如果我们根据唐朝文献盘点各类“鲜鱼刺身”,最为奢华的便数传说中的“金齑玉鲙”了。根据《云仙杂记》中的描述,在前文中热爱肉干的隋炀帝杨广,便认为“金齑玉鲙”是东南地区的代表食物 (“所谓金齑玉鲙,东南佳味”) 。

实际上,所谓“金齑玉鲙”,乃是一种高级刺身,讲究鱼肉要片切地晶莹剔透,并夹杂以金黄色的橙皮拌之,金黄的橙丝与晶莹剔透的鱼片映衬,呈现出“金齑玉鲙”之感。除此之外,唐人在食用鱼鲙时,还往往会佐以菊花、柏叶、曲阿和苕溪佳酿,美酒入口,不仅能为鱼鲙增加香甜,还能像海绵一般轻轻吸去鱼鲙的油腻感,可谓一举两得。

至于煎炸,虽然在唐人烹饪肉食时并不常用,但在制作点心时则较为常见,此为唐人食肉四法。例如,在韦巨源《烧尾食单》中,有所谓的“巨胜奴”,实际上就是一种面中夹杂了花蜜和羊油的油炸点心。对这种点心,苏轼有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生动地描述了其制作过程。

唐朝点心

图片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炙烤也是唐人特别常用的肉食烹饪手段,此为唐人食肉五法。这一方法常用于油脂较多的牛、羊、猪、鸭和鹅类。

例如,在唐朝江淮地区,就颇为流行烤鹅。根据《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偏爱刺身的白居易也是吃烤鹅的好手,他在夏至时曾于苏州摆宴,就以清香的粽子搭配烤制的脆鹅,并且佐以江南的美酒和美景,在歌舞声中逍遥作乐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实在好不快活。

现代葫芦鸭,可据此想象李远所爱“绿头鸭”

实际上,除了家中饲养的牲畜外,唐人田猎所得野味,也大多烤制而成,其中尤以烤鹿为多。根据《太平广记》,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去狩猎,结果猎得一头大鹿,不胜欣喜的他回去之后马上令庖厨烤之,生怕错过了这顿饕餮大餐 (“及驾还,乃敕厨吏炙其䏶以进”) 。按照《剧谈录》中的记载,唐朝贵门子弟在饮食上十分挑剔,喜欢所谓的“燔炙煎和”。在《烧尾食单》中,也较为常见炙烤之物,如“金玲炙”、“光明虾炙”和“生平炙”等,说明炙烤也的确是唐人较为喜爱的肉食烹饪方式。

根据《杜阳杂编》的记载,在唐朝的炙烤肉食中,最为特殊的便是传说中的“消灵炙”了。这种炙烤食物对于原料的选用极其讲究,平均在每头羊身上只取四两肉,烤熟之后甚至能存放一整个夏天,也不会腐烂臭败 (“一羊之肉取四两,虽经暑毒,终不臭败”) ,可谓是神奇之至。

《长安十二时辰》中上元宫宴所用烤羊

除却脯、蒸、鲙、煎、炙以外,唐人食肉,还喜欢将肉炖煮成羹,此为唐人食肉六法。

总而言之,在唐朝肉食烹饪技术中,共有“脯、蒸、鲙、煎、炙、羹”六法,倘若对应到唐僧的吃法上,则应该有“唐僧肉干”“蒸唐僧肉”“唐僧刺身”“煎唐僧肉”“烤唐僧肉”和“唐僧肉羹”六种吃法。

单纯从吃肉的角度来看,以上六种吃法实在是各有千秋,很难分出胜负。那么,为什么在《西游记》的众妖心中,“蒸唐僧肉”又能脱颖而出呢? 实际上与唐人吃饭的礼仪有关。

食礼为大

蒸制烹饪的特殊性

如果《西游记》中的妖怪,抓到唐僧后如果能发挥“兽性”立马吃了,估计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但是,变成人形的妖怪,在吃唐僧肉这件事上,仪式感很强,基本遵从了人类社会的饮食文明。 在《西游记》 原著中,金翅大鹏曾说:

“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

可见,在金翅大鹏眼中,吃唐僧肉不仅需要择吉时 (天阴闲暇之时) ,还需要讲究精致 (整制精洁) ,顺便配上好酒 (猜枚行令) ,再加上点音乐 (细吹细打) 。这哪是单纯吃唐僧肉,明明吃的是“仪式感”。

《唐人宴饮图》,注意画面上方飘着的云气

那么,在吃饭时讲究“仪式感”,就一定要蒸制吗?

实际上,早在先秦文献《诗经》中,蒸制方法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就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在先秦祭祀时,敬神的食物就多采用蒸制,这样往往可以使食物的香气与蒸汽升腾,乃至布满祭祀场所,营造出整个祭祀过程的“仪式感”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按照清人《诗经原始》的解释,蒸制食物散发出的香气与蒸汽可以使人与神由气相通 (“宗庙之祭,取萧合膟膋爇之,使臭达墙屋也,此亦气相感也”) ,达到人神交流的目的。因此,强调吃唐僧肉时的“仪式感”,就是唐僧必须要蒸着吃的首要原因。

唐人的祭祀饮食文化承自先秦,在祭祀所选用的肉类上往往以“三牲“ (牛、羊、豕) 为主。根据清人在《十三经注疏》里的研究,唐人对祭食十分讲究,如对不同的祭祀对象要选取不同毛色的动物,这些动物的毛色还必须是纯色,不能杂间其他颜色 (“昊天上帝,苍犊;五方帝,方色犊;大明,青犊……”) ,标准十分严苛。

除了注重毛色以外,唐人还十分重视祭祀牺牲的体质。在唐人祭典中,有专门的太仆寺来负责挑选祭食。在太仆寺的官员看来,倘若要祭祀天地,则必须用十分肉嫩的幼牲 (“凡祀天地之牲,角茧栗”) 。所谓的“角茧栗”,实际上就是牛角尚如蚕茧一般的小牛。根据笔者多年食用潮汕牛肉的经验,这种幼牛的肉质十分滑嫩,尝起来够口感极佳。当然,唯有通过蒸制这类简单朴素的做法,才能凸显出食材本身极为嫩滑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唐僧肉必须蒸制的第二个原因。

另外,按照《册府元龟》的记载,唐人在选择祭祀食物时还往往十分注重干净。例如,在唐朝皇帝下达有关祭祀的诏书中,就多次亲自强调食物必须保持干净 (“务在修洁”、“务崇严洁”、“务从精洁”) 。唐人认为,保持祭祀食物干净是人们敬重鬼神的方式。此外,除了保持祭品的清洁以外,在唐人看来,保持祭品的完整性也十分重要,祭品的完整程度也表明人对神的尊敬程度。因此,正是出于对保持唐僧肉干净和完整的考虑,蒸着吃唐僧肉也是最好的吃法。

此外,根据清人在《十三经注疏》中的研究,按照唐人祭祀活动的标准礼节,在让神灵享用牺牲之前,往往首先要选定良辰吉日,称之为“卜日”。在通过“卜日”定下了良辰吉日后,祭祀者则要进行斋戒,在斋戒数日之后方可行动。当然,在各类祭品中,酒也是不可少的,但要选用味薄清淡的酒,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酒澧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 。

归纳来看,唐人在祭祀选用食物方面,同样需要选定良辰吉日,且讲究食物的精致整洁,并配上好酒并加以奏乐,这与金翅大鹏想象中吃唐僧肉的方式完全一致 (“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 。

可见,吃唐僧肉并不是单纯的“吃肉”,还要充分考虑到吃肉时的礼仪,讲究所谓的“仪式感”。不得不说,正是这套礼仪,给了孙悟空营救时间,救了唐僧一命啊!

  • 盘点中国古代的整形术:整形鼻祖竟不是韩国

    关于古代之美,美在妆容的淡妆浓抹,美在发饰发型的多样化,美在衣着,各个朝代都各领风骚。其实,除了这些外在的装装点点之外,古代人们也试图从人体本身出发,做了一些后天修饰的努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整形术。你一定没想到吧?是的,整形术竟已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之前美详情>>

    2023-05-12
  • 顺治帝是否真的出过家?

    有传闻顺治并非在二十四岁亡于天花,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于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那么顺治是否出过家?他当详情>>

    2023-05-12
  • 李莲英死亡惊人真相 为何坟墓中只有头颅

    慈禧身边红人李莲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他在太监职场上的经历,放在今天足以成为商学院MBA课程的职场成功模板了。他与慈禧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围绕李莲英和他的身后事有着很多的传说。究竟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他是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为何他死后详情>>

    2023-05-12
  • 古玩造假花样百出:书画描红PS都用上

    一块白玉稍染一点黄色,价格立马就不菲了;一件新汝窑瓷器砸碎了当老的卖,每片卖好几千元呢 古玩投资可带给人们丰厚的回报,此行当里花样百出的造假因而一直如影随形地相伴着各种古玩。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瓷器“和田玉”来自俄罗斯刚刚在珠宝专详情>>

    2023-05-12
  • 草木灰是历史上最早的“洗衣粉”

    原始的衣物清洁材料是人们在祭祀或烧烤活动时,偶然发现沾上一些物质的器物更容易清洗,进而寻找原因,发现了清洁衣物的奥秘。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草木灰。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草木灰洗衣粉 据记载,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详情>>

    2023-05-12
  •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详情>>

    2023-05-12
  • 古代宫女老了都有哪些出路?

    宫女就是被宫中所征召的女子,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是指所有被征召入宫服役的女子,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就是供人役使的婢女(地位较高的管理者叫女官)。最早的宫女来源于战争,她们大都是战争的俘虏,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情况发生变化,宫女大都是从民间征召入宫。他们大都在很小的时详情>>

    2023-05-12
  • 明朝皇宫内的医患关系怎么样?

    明朝嘉靖皇帝迷信取处女月经炼丹,可使人长生不老,遂从民间选十三四岁的美貌少女,取其月信,常年居住在西苑炼丹。为了保证少女们的身体绝对洁净,负责炼丹的方士们建议不让少女们吃饭喝水,只许吃桑叶、喝露水。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宫廷御医 这些年少详情>>

    2023-05-12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元璋杀皇侄(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原因)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最后破落沦为乞丐,最后还出家成为了和尚。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稳扎稳打,最后得到江山,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但是在他称帝之后,曾经要做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曾经一时兴起,扮成乞丐,回忆乞讨要饭的生活,但是在游历皇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顺治帝是否真的出过家?

有传闻顺治并非在二十四岁亡于天花,而是在这一年脱去龙袍换上袈裟,于五台山修身向佛,并于康熙五十年(1711)左右圆寂。期间,康熙皇帝曾经数次前往五台觐见父亲,但都没有得到顺治的相认,所以康熙才会写出“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篇。那么顺治是否出过家?他当详情>>

令狐浚为何会被改名?有何故事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令狐浚为何会被改名?有何故事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令狐愚,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他本名令狐详情>>

英法大战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362-英国VS法国作者:无梦校稿:辜汉膺 / 编辑:金枪鱼、板栗在本届世界杯上,火星撞地球般的国家对局并不少见,前有小组赛阶段英格兰和美国一场闷平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