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头发的忧虑和关护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遮瑕,款式各样的假发被创造了出来,解决了很多人的烦恼。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截图
其实,假发在中国的流行根本不是一个新鲜现象,它已经有了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关于假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朝。不过,那时假发还没有这么直白的名称。
壹
《诗经》中的假发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就提到一种假发称作“副”:“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周朝有专门掌管冠冕的官员叫“追师”,也就是御用的“造型师”。据《周礼·天官》记载:“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毛传》也有解释:“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这就是说,“副”这种假发只有王后、君夫人这样有显赫身份的妇女才有资格佩戴。而副、编、次就是我国最早的假发。“副”或许跟“覆”有关系,也可能是覆盖在头上的,类似后世的步摇。“编”呢,应当和“辫”类似。“次”,则是指把长短头发依据一定次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布。然而,这几个名称流传并不深远,比较流行的是“髲 [bì] ”和“髢 (鬄)[dí] ”
正巧,这首《君子偕老》紧接着就提到了。前面关于“副”的内容是在讽刺卫宣公的夫人宣姜,嘲笑她还需要戴假发。而“邦之媛”则大不一样,“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鬒是乌黑浓密的长发,“髢”就是另一种假发。
“髢”出现在史书中,时间较早的当是公元前478年,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髢。”这是一个异常残忍的故事,同样是发生在卫国。卫庄公在城楼上远远看见戎州己氏之妻拥有一头绚丽柔美的长发,再联想到自己的老婆……竟然替老婆嫉妒了起来,强行下令剪掉己氏之妻的头发送给自己的妻子吕姜作假发“髢”。
同一时期的《庄子·天地》也有关于“髢”的记载:“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这里叙述的故事就正常多了,当时的人头秃了,就好好安上假发,跟病了吃药一样天经地义。
这个“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释名》记载:“鬄,剔也,剔刑人之发为之也。”
说明“髢”是取材自罪犯的头发。如此,商周之际的“髢”应是一束使原有头发更密、更长的他人之发。《礼记》讲卑者侍奉君子之礼时,有“敛发毋髢。”“髢”与“敛发”相对,说明“髢”有下垂的特点,应当是直垂的假发,而非后世常见的髻状假发。这一形制也符合先民的发式习俗。在当时,中原还未开始流行起发髻,比较常见的就是披发和辫发。“绸直如发 ”正是当时人们对头发的审美标准。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今天的“黑长直”。
所以,一些头发稀少的妇女为了增加自己头发的长度,往往需要在尾端接续一段假发。
有没有跟“髢”有关的更直观的图像?我们可以从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战国墓出土的嵌错铜壶纹饰上一窥究竟。图中有一个场景刻画了梳长辫的妇女在树下劳作。可以清晰看到,其中有些妇女留着长辫,而辫梢处有一段交叉的短线,下面便是所接的假发。
四川成都百花潭铜壶纹饰
至于另一种假发“髲”,《诗经·召南·采蘩》同样有过描述:“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这里的“被”就通假“髲”。僮僮,为竦敬的样子;祁祁,是形容假发丰盛。
这里的“髢”应当只是说法的惯用, 泛指一切形制的用以装衬的假发,已经淡化了专有的含义。但在发髻早期的垂髻式样中,如汉初盛行过的椎髻、堕马髻、反绾髻等,仍然沿袭了垂发的习俗,发髻挽得很低,几乎垂至腰际。所以在使用假发时,依然在末端垂系。考古出土的木俑能够直观显示这种“髲”。比如,马王堆出土的侍女俑,头戴束状假发。而假发并不只是女性的专利,也有男性佩戴者。比如湖北包山楚国墓葬中的男性武士俑,同样也系着假发辫。
左: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着衣木俑
右:湖北包山楚国墓葬男性武士俑
更有意思的还是考古发现的假发实物标本。马王堆汉墓的墓主人辛追老太太,在下葬时头上仍戴着呈髻状的假发。与之相比,真发稀疏纤细,虽无白发,可发色已然偏黄。更有意思的是,经过血型鉴定,考古工作者发现辛追夫人是A型血,而这束假发却是AB型血,显然是来自别人的长发。无独有偶,随葬品中还有一个漆奁,里面稳妥安放着一束备用假发,这就说明了辛追夫人是经常更换假发的。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假发
贰
髻与假发
《阿房宫赋》中写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宫中嫔妃“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的风尚。一时之间“鬟晓秦宫,竞萦妆之缭绕”,皆是因为秦始皇好神仙术,要求宫中妇女梳神仙髻。
洛神赋局部,女神高髻
神仙髻是当时流行的回心髻,是椎髻之外的一种新髻式。此后,汉朝妇女的发型获得了空前发展,由于编梳方法不同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发髻,如步摇髻、堕马髻、缕鹿髻、瑶台髻、迎春髻、垂云髻、盘桓髻、同心髻、三角髻、三鬟髻、双鬟髻等。同时,假发的运用也极大推动了髻的造型水平。
古代女子发髻样式
“假髻”的说法也就是在汉朝流行起来的,最初只写作“假结”或者“假紒”。《后汉书·舆服志下》载有:“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耳。”这本来是一种在正式场合才佩戴的首饰,但是却逐渐风靡开来。虽然假髻一般都比较沉重,无法时时刻刻都戴着,但是上至贵妇小姐,下至平家女子,都喜欢佩戴。即使家境贫寒,无力购买的女子,也会在出门参加活动时,向他人借来假髻,跟上潮流。
唐朝国力鼎盛,社会繁荣,文化发达,妇女的发型也越梳越高大。最典型的例证就是那些俏皮可爱的三彩陶女俑和《簪花仕女图》了。
不过,唐朝初期并不十分流行假髻,人们仅仅是“摘遗发之美者缕束之,杂发中助绾为髻”,在头发中加些假发略作装饰。
《簪花仕女图》
对假发的不热情只是暂时的,《妆台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杭半翻髻,又梳反缩髻、乐游髻。”结果一时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在唐朝,假发和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主要以高髻为主,同时也继承前代的动态之髻,品种更加繁多,式样更加新奇。高髻中常见的有飞髻、危髻、云髻、螺髻、三角髻、回鹘髻、峨髻等。单靠真发很难完成高大浮夸的巍峨造型,此时,假发的功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些高髻必须借助于假发以及金属或木质的假发架。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
这种疯狂的高髻竞赛甚至引起了朝野震动,唐高祖对于女性喜爱梳高大发髻表示相当疑惑,便询问近臣令孤德棻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孤德棻认为头在身体的最上部,以人的身体而言,帽子、发髻是最重要也是最醒目的装饰,能够显出人的尊贵。所以,古人将其看得比君主还要重要。
但假发的数量毕竟有限,这时木质、纸质或者丝质的假髻也开始成为替代品,时人称之为“义髻”。后世代指女性的“巾帼”一词,原意就是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貌似发髻的饰物。
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就特别喜欢佩戴假髻。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命丧马嵬坡,当时就有童谣唱开:“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这既是对乱世惨祸的感怀,也是对美人命运的唏嘘。同时也说明了杨贵妃对假髻的喜爱早已流播天下。
古代女子发髻样式
宋朝沿袭晚唐、五代遗风,盛行高髻,发髻样式高大,多逾尺。当时大城市出现了专门制作、销售假发的店铺。后来,大概朝廷感到这种祟尚高髻和佩戴假发的风习,有悖于民间简朴风气的养成,遂发布诏令,禁止妇人佩戴假发,也不能梳高髻及高冠。然而,这种粗暴的禁止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南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另一种高髻,叫做“走不落”。宋朝的髻式,虽不如唐朝那么丰富多样,但亦颇具风格。比较典型的有朝天髻、同心髻和流苏髻最为流行。
元朝女子多喜椎髻,妇女使用假发逐渐变少。到了明清两代,发髻在高度上明显有所收敛,流行的发髻样式都较为蓬松,假发的种类也随之不断翻新。这时主要流行有牡丹头、钵盂头、松鬓扁髻、实心髻、桃心髻、盘龙髻、杨篮髻、叠髻、偏髻等。《扬州画舫录》中详细描述了清朝的“假发一条街”,荷花头、钵孟头、平三髻、抓髻、元宝髻、连环髻、巴巴头、双盘髻、圆髻、风凉、麻花等各种髻式,令人眼花缭乱。清朝女子戴假发的也特别多,有双飞燕、懒梳头、八面观音等。
电视剧《还珠格格》剧照
叁
假发交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没有特殊原因,人们是不会剪掉自己的头发。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从别人头上摘取的头发,在古代是从何而来的呢?
残暴的豪夺当然是一种办法。相较而言,比较符合规制的是对罪犯实施“髡刑”,剃掉他们的头发。这惩罚的代价自然就成了假发来源的重要渠道。
还有在特殊情况下,人们走投无路,不得不剪掉或卖掉自己的头发。《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陶侃母湛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髪,卖得数斛米。”这位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他在尚未发家之前,家境十分贫寒。寒冬腊月的一天,好友范逵将要路过陶侃家门并要造访,陶母为了招待儿子的好朋友,竟然偷偷剪掉自己的头发,做成两顶假发,换取数斛米,以得款待之资。
其实,在此之前早已存在卖发获利的市场了。假发作为奢侈品尤其可以带来高额利润。《晋书》有记载:“孝武晏驾而天下骚动,刑戮无数,多丧其元。”在政治动荡或者战争纷乱的时期,一些心狠手辣且不顾道德的人为了赚钱,会直接偷取死人的头颅,剃下头发,用以换取钱财。
一般人还不会计较假发的来源,但皇家子弟可就任性了,认准了活人的头顶。在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皇帝石虎的第三个儿子石鉴就是一个既贪婪又荒唐的家伙。他天生头发稀少,非常嫉妒那些拥有一头飘逸长发的人,于是仗着自己的权势地位,逼迫其他大臣不断剪掉头发送给他。石鉴要是只把假发给自己用,大臣大概还能忍了,更过分的是,他还把制成的假发用来赏赐宫女们。更有甚者,一些大臣被石鉴直接整成了光头。那些被石鉴拔过头发的官员们当然气愤,忍无可忍之下向石虎拼命告状。石虎还算清醒,将这个宝贝儿子降职,算是暂时平息了事端。然而,石鉴后来成了石虎的继任者,剥夺他人头发这事干得更是变本加厉,因为涉及到的官员数量实在太多,大家一合计,群情激愤,石鉴只当了皇帝103天,就被臣子们杀掉了。
对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中原人而言,割发必然是件令人极度抵触的事情。于是,假发交易的链条延展到了边远地区。比如,现在的海南,在汉朝时期被叫做珠崖郡。汉朝当地官员胡作非为,剃取珠崖郡当地人的头发,拿来制作假发牟取暴利。《三国志》还记录了当地人民反抗的事件:“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髲。”在《林邑国记》中也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朱崖人多长发,汉时郡守贪残,缚妇女割头取发,由是叛乱,不复宾伏。”
但是,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买卖。到了唐朝,政府直接把割取头发列为犯罪。在《唐律疏议》中,列出了相应的法律制裁:“髡人发者,各徒一年半。其髡发不尽,仍堪为髻者,止当拔发方雨以上,杖八十。若因斗髡发,遂将入己者,依《贼盗律》。”
当时有个叫吴泽的在藁城当地方官,贪婪暴虐,经常割取百姓子女的好头发给自己制作假发,州中的官员也非常悸怕,根本不能管制他。好不容易来了个上级官员薛季昶巡查到此,调查清楚之后,直接杖杀了吴泽,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所以,当时制作假发的原料,除了用真人头发之外,还有用蚕丝或者动物毛发等仿真材料的。《酉阳杂俎》就记载了用狒狒的毛发制作假发,“血可染绯,发可为髲。”而且,这种假发颜色特别,鲜艳亮丽,非常抢眼。
此外,还有一些周边小国投其所好,直接拿头发作贡品。唐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就经常进贡头发,次数还不少。根据史书记载,唐高宗龙朔二年,新罗派遣运粮官金庚信,向唐朝的将帅苏定方赠送头发三十两;到了唐太宗开元十一年,新罗王又向唐朝进贡了一百两头发。这些头发还被仔细分为不同的尺寸,比如唐懿宗咸通十年,新罗进贡的头发就有两种尺寸,一种是四尺五寸长的头发五十两,另一种是三尺五寸长的头发三百两。这种考虑,都是为了方便设计与直接加工。
假发虽“假”,但来的高额利润却是真,带来的尊贵荣耀也是真。假发,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当中,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审美。
古代官场的一种怪现象,为着好爵恋职,听选谋官,可谓出尽法宝,盛行起化妆术来。惯见的化妆妙法:染黑须发、镊白发、促白须发、减肥、修补门牙等等,连称王称帝的也不例外。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求官很注重形象 化妆术一:染黑须发王莽公开宣示新详情>>
秦钟是《红楼梦》中贾蓉之妻秦可卿的弟弟,亦为贾宝玉初次尝试断袖之恋的男性情人。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据原著中的描写,秦钟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神韵间颇有些女儿的羞怯腼腆之态。想来秦钟在宁国府与宝玉初见时不过十二岁,虽详情>>
白居易的一篇《长恨歌》,道尽了杨贵妃一生的荣宠,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也写的凄美感人。但是,真实历史上,李隆基可是大了杨玉环30多岁,却并不妨碍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那么,李隆基是否真的如史书上那般对杨玉环极尽宠爱?江山和美人,在他心里谁的分量要重些。李隆基详情>>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皇家宫殿中保存的最好的恐怕也只有故宫了,故宫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大大小小的故事,今天我们说一说故宫里面的慈宁宫的故事。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慈宁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顾名思义慈宁宫就是当代帝王母亲所居住详情>>
娱乐圈的人在古代被称为伶人,地位比较低下,不受人们待见。但是,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期,广大演职人员过着幸福快乐为所欲为的生活,可以说是娱乐圈人士的黄金时代。李存勖自幼喜爱音律,爱看伶人演戏。即位以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亲自登台表演,也不理朝政了,并自取艺详情>>
有些男士朋友很不解,为啥结个婚非得送戒指,还非得送钻石的,女生才会开心?记得很多年前,某钻石戒指的广告语深入人心——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女生们大多相信,钻石是见证两个人无坚不摧爱情的最好代表。婚姻与戒指的关系,说起来历史也是很久远的详情>>
前段时间社会舆论一直在讨论怎样惩治人贩子比较好,而且绝大多数网友都支持对其用重典,这里姑且不做评论,还是向大家展示一下古代是怎样惩治人贩子的。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网络配图古代人将拐卖人口称为“略卖”,早在战国时期,一些战俘就会被贩卖,但详情>>
经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某些财大气粗的公子哥,随便一挥霍就是几千两,几万两银子,给人的感觉好像不值钱一样,但是相对百姓来说,有时候几个铜板就可以让他们一家子过上一阵时间。很多人会好奇古代的银子,一两到底能买多少东西?或者说换算到现在的人民币到底值多少钱?如详情>>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最后破落沦为乞丐,最后还出家成为了和尚。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稳扎稳打,最后得到江山,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但是在他称帝之后,曾经要做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曾经一时兴起,扮成乞丐,回忆乞讨要饭的生活,但是在游历皇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秦钟是《红楼梦》中贾蓉之妻秦可卿的弟弟,亦为贾宝玉初次尝试断袖之恋的男性情人。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据原著中的描写,秦钟生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神韵间颇有些女儿的羞怯腼腆之态。想来秦钟在宁国府与宝玉初见时不过十二岁,虽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令狐浚为何会被改名?有何故事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令狐愚,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他本名令狐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362-英国VS法国作者:无梦校稿:辜汉膺 / 编辑:金枪鱼、板栗在本届世界杯上,火星撞地球般的国家对局并不少见,前有小组赛阶段英格兰和美国一场闷平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