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在北京众多的老字号中,若提起王致和臭豆腐,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连尝遍了珍馐美味的慈禧太后,都对它赞不绝口,将其列为御膳小菜,赐名“青方”。
从金榜落第到“一臭万年”,从“弃仕从商”到衣锦还乡……说起来,这位隔壁老王的发家史,就是又一个草根逆袭的傲娇故事嘛——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举行会试。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闻讯赶来,他们都是各地乡贤推荐,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举人,会试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落榜者中仍有不少佼佼者,王致和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普通的穷书生,王致和不甘心就这样收拾行李匆忙回老家,他决定暂留京城,找份差事做着,等待下一次科举。
迫于生计,王致和决定一边学做豆腐维持生活,一边忙中抽闲刻苦攻读。转眼间,大半年过去了,到了盛夏季节,生意进入淡季。豆腐一时卖不完,他便从集市上买来一些坛子,把剩下的豆腐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进坛子里暂且腌着。
炎热的夏天悄悄过去,转瞬秋凉已至。王致和蓦然想起自己曾腌制的几坛豆腐。当他打开坛子时,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将豆腐舀出来一看,全都成了青灰色,还泛着长长的绿毛。王致和顿时懊恼不已,心疼起这几锅豆腐,悔不该粗心大意。
王致和自幼以勤俭为本,在京城饱尝生活的艰辛,尽管发现“豆腐坏了”,但总觉得这样扔掉十分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尝,忽然发现别具风味。
接下来,他反复品尝了几次,发现自己身体并无异样,遂将其分送给左邻右舍品尝。没想到邻里看到散发臭味的怪异豆腐,个个不敢下口,直到王致和当面试吃,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品尝起来。
这一吃不当紧,大家马上发现这豆腐入口竟有一股浓郁的酱香味在舌尖缠绕,品尝者无不啧啧称奇,认为这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很快,王致和的臭豆腐一下子传播开了,“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奇谈。
虽然名为“臭豆腐”,但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恶臭。王致和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发明了好几种独到的吃法,最叫绝的就是臭豆腐热汤面,最受当时沦落京城的莘莘学子们的喜爱,很多人一吃就是三大碗。
“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吃上一块臭豆腐,锦绣文章不知休”,在文人墨客组织的小型聚会上,臭豆腐也频频“登场”,成为众人下酒吟诗的一道好菜。
王致和误打误撞,制作出了人间美味“臭豆腐”,他一时名声大噪,成了当时京城妇孺皆知的名人。很多聪明的同行深受启发,也开始琢磨臭豆腐的做法,几个月的时间,街头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十几家臭豆腐店。由于卖豆腐多是行商,没有固定摊位,当时的情况可谓“一臭万年,香飘万家”。
由于一门心思做豆腐,加之生意太忙,王致和渐渐忘记了科举,直到房东一遍遍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来京城的目的,是要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的,生意人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做豆腐生意就算身价数万,恐怕回到家乡也并不光彩。
很快到了会试时间,王致和发现自己的策论成绩下降得厉害,深感光阴虚度,在考场里一时愁眉不展。心思也总是回到自己的豆腐锅里,担心这几天豆腐做不好砸了生意。他越想越出神,嘴巴竟忍不住砸吧起来。
这时王致和发现,考“诗”的题目是“知味下车”,不禁灵机一动,吟诗一首,盛赞起自己发明制作的臭豆腐。他奋笔疾书写下开篇:“名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
写下这两句,王致和暗自庆幸:自己发明创造臭豆腐或许会让自己流芳千古,百年后的名气恐怕不会低于今日的状元。
于是他不禁诗兴大发,接着写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接下来,他开始描写臭豆腐的特点:“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再写到臭豆腐的深远影响:“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诗文结尾处,不忘再次吹捧一番:“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写完之后,他颇为得意,甚至打算将此诗带回去,到了诗会上给大家炫耀一番。
他拿着卷子离开座位,将卷子递给监考。由于王致和交卷较早,监考翻开卷子一看,八股文写的一般,再看后面竟然写了一首盛赞臭豆腐的打油诗,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喊住王致和。“大胆!”监考大声呵斥。
王致和本就在考场茶饭不香、营养不良,猛听一声吆喝,吓得浑身一哆嗦,回过头来一看监考双目圆睁,胡子翘起,活脱脱像一只欲要扑过来的虎狼。
他小心翼翼地张口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你可知罪?”监考一下子将卷子扔在地上,“我看你这泼皮竟然亵渎考场,应当拉出去重打二十大板!”王致和一下子糊涂了,自己何曾有亵渎考场举动,吓得半响说不出话。
这时候,主考官听到动静走了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监考看到上差过来,赶紧汇报:“这位考生玩世不恭,写作歪诗亵渎考试圣地……”说完便弯腰从地面拾起王致和的卷子。
王致和在文学上思维敏捷,一听是怪罪自己的诗,顿时就想好了对策。这时候,主考官问王致和为何用臭豆腐入诗。王致和不慌不忙的回答:“以往‘知味下车’之题,考试皆千篇一律论‘酒’,岂不乏味?况且草民所作的臭豆腐,表面为臭,腹内都是宝啊!”
主考一听,王致和对臭豆腐的解释倒是合情合理,而且别有寓意,不禁点了点头,对监考说道:“臭豆腐入诗,别开生面,且诗意豁达,以诗阅人,作者定是有真材实料之人,应当重新裁定才是。”
监考一听,连忙称是,将王致和的卷子恭恭敬敬地收了起来。王致和险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名,放任铁岭县,后升任卫辉知府。
但是做官时,王致和的豆腐情结始终存在。最后他终于辞官,在北京延寿街开了一家臭豆腐铺,专心经营自己的字号。他不但将自己当年考场写的诗装裱放在店内,而且大门还写了一副特别醒目的对联:“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为:“臭名远扬”。
臭豆腐历经三百多年,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即便时至今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很多高档酒席上,它仍然作为一道小菜,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中国的皇帝们自古以来都是以天子自居,在他们看来,他们是真龙的化身,有着最高的权利。他们在生前亦或是死后都会受到神明的庇护,按现代的人说,这些所谓的庇护也许只是个巧合。不管是真还是假,中国古代皇帝的灵异现象至今让后世惊诧不已。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详情>>
李师师,宋徽宗时代的名妓。这李师师也是一个命苦的人。从小的时候家里就穷,没钱。穷还不算,四岁的时候老爸还死了。于是无依无靠的李师师最后被李媪收养了,李媪对李师师的教养也是极其的严苛,他请来有名的绣娘教李师师女红,不仅如此,在李师师的琴棋书画上李媪也是下了许多详情>>
读完整部《西游记》后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那就是为何孙悟空刚刚崛起的时候,能够大闹天宫,有种天下无敌的威势,但是等到了后来保护唐僧取经的时候却很少有他能够单独解决的妖怪,基本上都要跑东跑西的找人帮忙,实在是有损他在之前建立下的声誉。 首先我要先对那些只看过电详情>>
人的职业有差别,人的人格无区分。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为了维护统治基础、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帝制崩坏时日已久,等级制度的遗毒仍然没有消减的明显迹象,或许,那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劣根。等级制度的表现,就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依照等级,衡定所谓的详情>>
提起展昭,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了,他是那个站在包拯身边,保护他、协助他办案,武功高强,长相帅气的美男子,那么历史上宋朝真有展昭其人吗?历史上,展昭为人侠肝义胆,武艺超群,素有“南侠”之称。展昭还被皇上封为“御猫”,那么武功如此高强的展昭最后是怎么死的?被人谋害还详情>>
导读: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朱佑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这确实也详情>>
唐代科举,考试和录取透明度都很大,所谓通关节,是指在考前就和主考官约定,用不着在考场内、答卷上或在阅卷时作弊,虽不正大光明,却也不违法。自宋太祖禁止公荐,科考逐步过渡到以答卷定弃取。宋真宗时,建立起相当完备的考试规则,试卷糊名弥封,不论主考官出于什么动机—详情>>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些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其中,有的立意新颖,竟然影响了数代人。本文以戒贪联为例加以说明。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明代南安知府张津详情>>
朱元璋幼年家境贫寒,最后破落沦为乞丐,最后还出家成为了和尚。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稳扎稳打,最后得到江山,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但是在他称帝之后,曾经要做一件事,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曾经一时兴起,扮成乞丐,回忆乞讨要饭的生活,但是在游历皇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李师师,宋徽宗时代的名妓。这李师师也是一个命苦的人。从小的时候家里就穷,没钱。穷还不算,四岁的时候老爸还死了。于是无依无靠的李师师最后被李媪收养了,李媪对李师师的教养也是极其的严苛,他请来有名的绣娘教李师师女红,不仅如此,在李师师的琴棋书画上李媪也是下了许多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令狐浚为何会被改名?有何故事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令狐愚,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他本名令狐详情>>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NO.2362-英国VS法国作者:无梦校稿:辜汉膺 / 编辑:金枪鱼、板栗在本届世界杯上,火星撞地球般的国家对局并不少见,前有小组赛阶段英格兰和美国一场闷平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