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古代近视的解决方法

来源: 2023-05-12 11:43: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比起我们今天,除非先天原因,整体来说古代近视的可能性比我们现代要小得多,近视眼比例也只有比较小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每天抱着手机对着电脑,写字的时候还常常埋到书里去,这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古人本身读书人比例就小,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在是没有什么费眼睛的地方,

比起我们今天,除非先天原因,整体来说古代近视的可能性比我们现代要小得多,近视眼比例也只有比较小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每天抱着手机对着电脑,写字的时候还常常埋到书里去,这都是导致近视的原因。古人本身读书人比例就小,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在是没有什么费眼睛的地方,所以古代近视的人其实不多。

而读书人们虽说沉迷之乎者也,但是本身古人用的毛笔就需要抬手立笔,现在我们埋头写字的姿势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距离纸比较远,可以保护眼睛;至于手机电脑等万恶之源也不存在,除非是每天挑灯夜读过度用眼,也不至于近视。因此,古代的近视眼多见于头悬梁锥刺股的文人们。

比如说,宋代的大文豪欧阳修就是个近视眼,宋代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也就是欧阳修已经瞎到只能让人帮他念的程度了,估计算近视度数的话得800°度起。不过大文豪毕竟是大文豪,帮他念书也是荣幸之至,听书也要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杜甫和王安石都写过“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感慨自己年老之后视力日渐下降,这里面可能既有近视的锅,也有老花的锅。还有陆游的“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一句,向我们形象展示了年轻时不爱护眼睛到老的后悔悲伤。

还有清代著名的文人纪晓岚,史书记载他“貌寝短视”,也就是长得一般还近视,可见命运为他打开了文学的窗户,顺手关上并钉死了其他的门。

还有雍正也是个大近视。不过明清时代已经有了眼镜,所以这帮人的生活体验比前面几位唐宋的文人好要一些,雍正作为一国之君,更是倾举国之力找大师工匠为他打造眼镜,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就造了35副,平均下来一年五副,比女孩子换包包还要勤快。

在没有激光手术的古代,实际上能够拯救近视眼的只有眼镜,眼镜也是从明朝开始有的,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就有戴着眼镜的人。那么,明清前没有眼镜怎么办呢?除了像欧阳修那样直接盲人操作找人念书以外,还可以选择中医的一些方法,比如覆盆子等药材在中医中被认为可以明目;还有针灸也是古代人会选择的治疗眼疾的方法

如果不能治疗,还可以改变外部条件让自己看清一些,比如读书的时候可以使用放大镜,清代《除余众考》中记录:“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也就是说,字小看不清怎么办?用水滴当做放大镜,就能看见了,可见古人也是很机智的。而且古代的书本身印刷技术限制,字就比较大,也减少了近视眼的麻烦。

如果灯光比较好,也会对近视眼更加友好,古代有一种枸杞灯,大概就是现在的高端护眼led,《志雅堂杂钞》中有这种灯的记载:“枸杞子,可以榨油点灯,观书益目。”,这种灯看书的话对眼睛会比较好,可以预防近视加深。

因此,古代大部分人不会被近视困扰,读书人们与书为伴,相对容易近视;在眼镜出现之前,机智的文人们有各种方法让自己继续学习,秉承终身学习的高端理论;而眼镜出现之后,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读书很多的人不少都做官,还是能买得起一副眼镜,拯救自己的朦胧世界的。

  • 古代银票造假的难度

    其实在古代,造假铜钱都比造假银票要来得实在。我们只看得到造假铜钱的,几乎见不到造假银票的,古代没有复印机,一张张地画是不现实的,就算只造一张银票,那样背后的成本也是十分高的,所以古人宁愿造假铜钱。奈何假铜钱所需的原材料也是官府垄断的,而且上面的字也需要花费高昂详情>>

    2023-05-12
  • 古代游牧民族喜欢南下的原因

    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曾经出现许多游牧民族,名字也奇怪。比如:匈奴、东胡、鲜卑等等,一开始他们默默无闻,一旦崛起就会四处扩张,你唱罢我登台,很热闹。但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南下。比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南下,蒙古和女真人南下等等。问题来了,这些游牧民详情>>

    2023-05-12
  • 古代身上有纹身的人

    说到纹身,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前段时间昆山龙哥的一身纹身可谓出尽风头。但纹身并不是一直都惹人烦的,《水浒》里的好汉们许多都纹身,花和尚鲁智深绰号的由来,就是因为他身上有纹身;浪子燕青的“一身好花绣”更是令名妓李师师艳羡不已。那么纹身究竟哪些人身上会有呢?这还得从详情>>

    2023-05-12
  • 古代劫匪山贼会拦截八百里加急吗

    说到古代的劫匪,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很多劫匪还是有道德的,大部分的劫匪都是会拦截一些押镖的或者就是运送粮食的人,毕竟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所以对于这些财产或者食物都是缺乏的。但是如果说对于那些传令的士兵,在古代劫匪会去拦截吗?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了,互联详情>>

    2023-05-12
  • 古代状元一般封的官职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作为科举考试最优者,他们10年寒窗苦读,高中状元以后,到底会封什么官呢?每个时期不同,宋朝时期,一般会封个某州通判,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亲自设立的一个官职,由皇帝亲自任命,到各个州去辅佐知州(州一把手)治理地方。一般会负责地方的粮运详情>>

    2023-05-12
  • 古代妃子手上戴的护甲作用

    我们在清宫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后宫嫔妃们的各种打扮。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虽然各等级的妃嫔从穿着打扮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都出奇得有一个共同点。上到六宫之主皇后,下至一些刚入宫的贵人,手上都会带着一个长指甲一样的物件。似乎地位越高便戴得越多,比如一些皇贵妃详情>>

    2023-05-12
  • 古代结婚媒婆的必要性

    古人经常有一句话,说成年男女到了年纪,就应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其中就提到了一个职业,“媒婆”。大家印象当中的媒婆,大概都还是来源于各种古装剧中的形象,不过这毕竟还是太过片面了。不过,有一点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有些奇怪,古人结婚是不是一定少不了媒婆,每个人详情>>

    2023-05-12
  • 九鼎的数量介绍

    在华夏,九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和国家的统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皆奉为传国之宝。相传九鼎是大禹所铸,《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曾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超级大愤青秦武王曾逞匹夫之勇,试图举鼎行走,结果力尽失手,气绝而详情>>

    2023-05-12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两百年豪门,被斩草除根

晋太康十年(289)春,两个操着吴语口音的儒士来到了京师洛阳。他们此行,要拜访的是北方名士领袖、太常张华。那天,名士荀隐也在场。张华便让各人进行自我介绍。年纪较轻的那名儒士举手便言:“云间陆士龙。”荀隐一下子来了兴趣,作揖后答道:“日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古代游牧民族喜欢南下的原因

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曾经出现许多游牧民族,名字也奇怪。比如:匈奴、东胡、鲜卑等等,一开始他们默默无闻,一旦崛起就会四处扩张,你唱罢我登台,很热闹。但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南下。比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南下,蒙古和女真人南下等等。问题来了,这些游牧民详情>>

三国时期关平的实力怎么样?对战过哪些大将?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三国时期关平的实力怎么样?对战过哪些大将?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关平作为关羽的儿子,是蜀汉集团的后起之秀,关平在演义中为关详情>>

吉林省位于东北腹地,1965年,全省为何驻扎了3个王牌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和各个军区变化调整的故事,例如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沈阳军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军区的任务非常重,同时兼顾了几个方向的任务。其中,在吉林省境内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