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古宫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自清朝以来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乾隆在修缮明十三陵的时候,确实采取了拆大改小的做法,从明陵中运走了不少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拟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
至于这些材料的用处,现在已经很难说得清了,不过有“乾隆盗木”的传言在民间流传,说是乾隆借这次修缮明陵的机会盗取了明成祖朱棣陵墓中的金丝楠木来制作自己的棺材。
金丝楠木是木中精品,楠木本身就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而金丝楠木又是楠木中最好的,历来是皇家才能用的木材,有国木之称,主要用作建筑材料,比如宫殿、庙坛、陵墓等等。
谢在杭在《五杂俎》中有记载:“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这里就涉及到了金丝楠木的特质,它色黄而灿如金丝,精美异常;木质坚硬,“水不能浸,蚁不能穴”;有淡淡的清香,能够防虫;耐腐,埋在地下可数千年不腐烂;触感冬暖夏凉;不易变形,很难开裂。
总之,这是一种堪称完美的木材,当然,如此完美的木材也有自己的小脾气,那就是生长极慢,从一棵小苗长成可用之材需要至少两百年的时间,也因此,金丝楠木异常珍贵,就产地来说,主要集中在四川和贵州等地,数量有限,但用的极多。
毕竟古代皇家向来喜欢大兴土木,其木材的首选又是金丝楠木,这就造成了金丝楠木的短缺,毕竟它的生长周期极长,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很多人认为乾隆时期,金丝楠木就成了稀有品,以至于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需要将朱棣的棺材盗出来用。
这样的想法有两个大前提,其一就是明朝时期,金丝楠木使用的极多,造成了金丝楠木的短缺,其二就是乾隆曾有修缮明十三陵行为,这里就来具体的说一下。
明朝时期建有两座宫城,其一为南京的宫城,现在被称为南京紫禁城,是朱元璋兴建的,而后来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然后命人在北京营建宫城,也就是现在的紫禁城,其形制就按照南京宫城营建的,其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而所用材料之多也是花费了相当数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永乐四年,朱棣“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四川采的正是金丝楠木,紫禁城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金丝楠木,不仅紫禁城需要用到金丝楠木,还有明十三陵,也是大规模用金丝楠木,也就是说光明朝时期,金丝楠木的使用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而金丝楠木本身又是生长极慢,即便是及时地种植,也会出现一个短缺期。在这样的一个短缺期内,金丝楠木自然就成了紧俏的木材,或许还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别的木材取而代之,而清朝时期很可能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金丝楠木短缺期。
那么乾隆皇帝是不是真的因为金丝楠木的紧缺而做出盗木的举动呢?乾隆皇帝修缮明十三陵是在1785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巡察明陵,看到明陵地面上的建筑多有损毁,心有不忍,这种不忍一来是做给世人看的,二来也是一种感同身受。
他自己也是皇帝,看到前朝皇帝的陵墓有所损毁,自然也就想到了自己死后的陵墓,所以他下令对明十三陵进行修缮,当然这种修缮不可能大规模的、花费巨大的来修缮,毕竟只是前朝的帝陵,他实在没有必要为此太多费神费银子。
而到了具体的修缮中,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乾隆要求采取“拆大改小”的方式,这样一来,虽然花去了部分银两,但同时也多出了不少的材料,金丝楠木自然也在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次修缮中运出的大小楠木有238件,还有不少小的楠木部件,当然还有不少的石头、砖块等,这些多出来的材料就被运回了京城,很多人据此猜测,在这次的“拆大改小”中,乾隆将朱棣木中的很多楠木用来打造自己的棺材。
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说得过去,乾隆这样做可谓好处多多,对明陵进行修缮,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又运出了不少的金丝楠木来用作自己陵墓的材料等等。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乾隆的陵墓即清裕陵是早就建好了的。裕陵始建于1743年,又于1752年竣工,前后历时九年,耗费的银两以百万计,裕陵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朱谕》又很详细的记载,其中关于楠木的记载是这样的:“凡楠木系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进。”
即便金丝楠木很珍贵很紧缺,但应当也伐取了不少,这些楠木都用在了裕陵的建造上,既然如此,乾隆难道会不为自己打造一个金丝楠木的棺材或者留下部分金丝楠木准备为自己打造棺材吗?毕竟棺材对一个帝王来说太重要了,他不可能不早作打算,即便别的地方不用金丝楠木,棺材也要用到金丝楠木。
况且从裕陵建成到修缮明陵,中间经过了33年,如此长的一个时间段,即便当初建裕陵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金丝楠木用来打造棺材,那这个时间段也足够乾隆为自己寻找金丝楠木棺材的材料了。
再说,虽然皇帝盗木来用作自己的陵墓建造上并非没有前例,但乾隆是一个自称十全老人的骄傲皇帝,又是太平盛世的天子,有如此的前提,他断不会盗取别人陵墓中的木材来为自己打造棺材。他最不缺的就是人力物力财力,怎么就从四川的深山里找不到为自己打造棺材的金丝楠木?
所以,乾隆对明陵拆大改小运出金丝楠木等材料是事实,但他将那些金丝楠木用来打造自己的棺材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当不得真。
在华夏,九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和国家的统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皆奉为传国之宝。相传九鼎是大禹所铸,《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曾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超级大愤青秦武王曾逞匹夫之勇,试图举鼎行走,结果力尽失手,气绝而详情>>
中国不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文明史中,中国大地上曾经诞生过很多在传说中或者记载很少的文明古国,他们曾经强盛过、辉煌过。可最终古国文明衰落了,有的甚至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至今成迷。比如下面这六个消失的古国。一、楼兰王国。1980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详情>>
在古代电视剧之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情节,当穷人出现了困难的时候,就会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去当掉,换到一些银两,来渡过难关。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存在,所以,在古代,当铺总是随处可见。在古代,开当铺的一般都是有钱人,往往大户人家才能有“资本”,去经营一家当铺,而详情>>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在1详情>>
话说当年武王伐纣,截教门人沿途阻拦,姜子牙率阐教众仙虽一路攻城拔寨,其中也是破折重重。行至穿云关时,遇到一截教毒仙的阻拦。他就是被称为“绝命毒师”的天下用毒第一人吕岳。姜子牙攻克这一关可是颇费了一些周章,《封神演义》中吕岳的出场就颇有戏剧效果,可谓“千呼万唤始详情>>
陈阿娇与汉武之间最令人羡慕的故事,莫过于“金屋藏娇”了。陈阿娇是汉武帝姑姑刘嫖的女儿,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应该算是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金屋藏娇的故事发生在刘彻小时候,当时的刘彻还不是太子,而是胶东王。刘嫖即是汉武帝的姑姑也是汉武帝的岳母长公主问年幼的刘彻,你长大详情>>
鲜卑人拿现在人的审美来看,也的的确确是比较漂亮的,毕竟有白人血统,什么高鼻梁啊,什么这个金发碧眼啊,也都是有的哦。这样的搁今天也不赖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前秦大帝苻坚的最爱、鲜卑籍美男子慕容冲逼近长安时,苻坚后悔莫及地慨叹了详情>>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语言都神奇的应验了,这些预言有的是写在史书上,有的是写在小说中。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最著名的五个成真的预言。雨水盛,麦子亡。把这个放第一个,是想家解释一下预言在中国古代叫什么。这个是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语言,关羽年轻时,有一位老人对他说雨水详情>>
晋太康十年(289)春,两个操着吴语口音的儒士来到了京师洛阳。他们此行,要拜访的是北方名士领袖、太常张华。那天,名士荀隐也在场。张华便让各人进行自我介绍。年纪较轻的那名儒士举手便言:“云间陆士龙。”荀隐一下子来了兴趣,作揖后答道:“日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三国时期关平的实力怎么样?对战过哪些大将?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关平作为关羽的儿子,是蜀汉集团的后起之秀,关平在演义中为关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和各个军区变化调整的故事,例如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沈阳军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军区的任务非常重,同时兼顾了几个方向的任务。其中,在吉林省境内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