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过门不入
【发音】guò mén bù rù
【释义】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近义词】公而忘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
【成语故事】
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那时,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就这样,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鲧死了3年尸体却没有腐烂,有人用刀剖开他的肚子,禹就从里面跳出来了,而鲧自己却变成了一头黄熊隐入到山中去了。
禹长大后,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治服洪水。后来,舜就派禹去治水。禹为了吸取父亲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应该一番辛苦的考察后,禹了解到只用堵的方法治水是不行的,于是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治水的工作非常的辛苦,禹为了治水,直到30多岁才结婚。据说,大禹在接到舜帝使命出发治水时,和妻子涂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十三年没有回一次家。
传说禹有三次带人修路过自己的家门,他都没进去看看。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至今,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歌: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禹三过家门不入的事传遍了各地,人们都很受感动。
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舜年老以后,大家都推选禹作为继承人。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后来,人们就用“过门不入”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成语】大方之家 【拼音】dà fāng zhī jiā 【解释】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有学问的内行人。 【出自】《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详情>>
【成语】鹿乳奉亲 【拼音】lù rǔ fèng qīn 【解释】《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的第六则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周朝的孝子郯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 【故事】郯子,春秋郯国(今山东郯城)国君。年幼好学,聪详情>>
【成语】反求诸己 【拼音】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反义词】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详情>>
【成语】远图长虑 【拼音】yuǎn tú cháng lǜ 【解释】长远周到的考虑和设想。 【出处】汉·蔡邕《汉交阯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1i5详情>>
【成语】图谋不轨 【拼音】tú móu bù guǐ 【解释】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出处】 《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北史&midd详情>>
【成语】家喻户晓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自】《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详情>>
【成语】成王败寇 【拼音】chéng wáng bài kòu 【解释】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详情>>
【成语】生知安行 【读音】shēng zhī ān xíng 【解释】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出处】《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详情>>
徐达生平简介:徐达的故事有哪些?徐达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一生:徐达生平简介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近来,因安徽省黄山市是否应该恢复古称“徽州”,在网上引起热议。其实,黄山(徽州)名称的变化,只是古今地名变迁的一个缩影。中国固然也有如同“永恒之城”罗马一样建成之后两千多年名称不变的地方(譬如无锡),但更多的地方详情>>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历史上乾隆帝对汉文化是何态度?有多喜爱?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1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河南省各个城市发展建设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濮阳市、新乡市、洛阳市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河南省的焦作市。焦作市是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也是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合计下辖了10个区县,总人口达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