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初15世纪末,西方兴起了大航海运动,开启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新时代。而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人几乎同时也掀起了航海的热潮。1405年,大明永乐皇帝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累计航程逾30万公里,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但轰轰烈烈的下西洋运动却仅仅进行了不到30年就戛然而止,从此销声匿迹,而西方的大航海则如火如荼,揭开了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的序幕。那么为何下西洋运动会如此草草收场?原因说起来比较复杂。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明朝下西洋运动
明朝的航海活动开始于1405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第三年,当时的大明朝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不堪重负,国家威望也受到严重损伤。为改变大明的困境,因此明成祖朱棣组织了官方性质的大航海活动,也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着一支由200多艘舰船、2万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开始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部和红海,前后远航多达七次,每次航行约两年。
郑和船队通过下西洋这种官方性质的朝贡贸易,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商品换回大量国外的稀有物品然后运回国内销售。由于大明朝实行了海禁,因此大明政府通过这种垄断贸易攫取了高额利润。郑和每次下西洋为大明朝赚取的利润比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都多。通过这种朝贡贸易,大明朝财政变得充盈起来,大明朝的国威也远播异域,朱棣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种垄断性的朝贡贸易损害了海商集团的利益,海商集团是由商人、海盗、官僚等多个利益团伙结成的庞大的利益集团,比较典型的有汪直海商集团、郑芝龙海商集团等。他们内部盘根错节,势力巨大,依靠海外贸易获取巨额财富。但明朝的海禁政策和下西洋活动严重损害了海商集团和背后分享利益的江南士族集团的利益。
海商集团为打破大明政府的垄断,被迫铤而走险疯狂进行走私,使得大量廉价的海外商品涌入国内,极大的冲击了明朝垄断性的下西洋贸易,使得下西洋的利润急剧减少,到最后下西洋活动已经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了亏本的情况。最终在宣德八年(1433年),大明政府被迫终止了下西洋活动。中国人放弃了在印度洋和东太平洋的贸易垄断,将海洋让给了东亚的走私集团和野心勃勃的西方殖民者,中国人从世界海洋霸主的位置上滑落下来。
世纪初15世纪末,西方兴起了大航海运动,开启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新时代。而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人几乎同时也掀起了航海的热潮。1405年,大明永乐皇帝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累计航程逾30万公里,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