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京城内外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过去人们是怎么过年的?紫禁城里的清朝皇帝又有哪些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的大年习俗?

年禧伊始

过去老北京有民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系汉族的传统节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每年腊月初八,京城各寺院都用香谷和干果做成粥来供佛。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十二月初八日为浴佛日,各寺观煮粥供佛。”届时,清帝会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宫现场看视,煮粥时众多喇嘛围锅念经。粥成后一面供佛,一面先将粥进奉内廷,首先祀祖,然后分赐各宫及内外臣工品尝。所以《燕京游览志》也有“十二月八日,赐百官果粥”的记载。民间亦争相效仿,除供佛祀祖外,也把腊八粥作为亲友间相互馈送的礼物。

紫禁城里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

御笔书福

赏赐福字是清宫里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按照先远后近的顺序分次完成。先是腊月初一开笔书福,清帝先到北海的阐福寺行礼,取“阐扬福德”之意,然后到重华宫用“赐福苍生笔”书写福字。第一张福字要挂在乾清宫正殿,其次或悬挂于宫中各殿及圆明园等皇家苑囿,或赏赐地方的将军、督抚等人,以联络君臣感情。到腊月十五、二十六等日子,皇帝还要分别召集御前大臣、内廷翰林等官至重华宫和乾清宫分别赐予“福”字。届时,皇帝亲洒翰墨,书“福”字于龙笺纸上,王公大臣等依次进至案前,叩头领赐。

封宝祭灶

封宝就是腊月二十日前后,清帝择吉日在交泰殿举行封宝礼,由内阁学士将象征皇权的玉玺洗毕,皇帝拈香行礼,以求来年吉祥,然后二十五宝入匣收藏,名曰“封宝”。京内外各衙门亦照例封印,接着是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这也就是说:官方的春节年假正式开始了。腊月二十三祭灶,是年禧到来的信号,老北京谓之“过小年”。童谣有唱:“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清宫亦重视此俗,并有隆重的祭祀礼仪。到时坤宁宫要设供案,供放神牌、香烛、燎炉,及跪垫等用具,并供陈黄羊一只,各种祭品三十二种,包括关外进贡的麦芽糖,亦称关东糖。皇帝和皇后在主管太监的引领下,分别到佛前、神前、灶神前拈香行礼。

紫禁城里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

贴春联与上灯

老百姓过大年家家都要在街门、屋门两边贴上吉祥对仗的红色春联,最常用的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除对联之外,还要贴门神、贴年画和贴挂钱。所谓“挂钱”就是用红绿色花纸刻成各种象征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的图案,过年时贴在门楣上当装饰品。过年前清宫里也贴春联,但与民间又有许多不同。如封宝的前一天,翰林院官员要奉命书写宫内各门庭的春联进呈,因为宫廷门柱均为红色,所以对联用白绢子,黑字书写,与民间用红纸不同。另外,按惯例是腊月二十六张贴,二月初二摘除。有时皇帝也写春联赐王公大臣。如有一年春节,雍正帝赐汉大臣张廷玉“岁岁平安节,年年如意春”,一时朝野上下纷纷效仿。

腊月二十四在民间是所谓“扫房日”,但在宫中却是安灯的日子。这一天乾清宫丹陛上左右各安设一座“万寿灯”,丹陛下左右各放一座“天灯”。四座木杆上又各悬金字万寿宝联八幅。除夕时,皇帝至保和殿筵宴前,内务府再派员役将宝联取下,换上五色八角圆灯,并于两廊及甬道石栏上安灯。除夕夜,随着营造司首领一声“上灯”,台阶上《火树星桥乐章》响起,紫禁城三大殿五百余灯同时亮起。一时间悠扬清乐、灯火辉煌、宫殿巍峨、气象万千。

自二十四日起,清帝在宫中行走,每过一门必放爆竹一声,意在除邪驱鬼,这在民间是没有的。宫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厚,从腊月十一起,重华宫的连台戏也开始上演了,每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民间祭祖与岁暮大

过去老北京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过年时不仅要供佛,还要祭祖。按满洲人的习俗,祖宗的影像或牌位,要供奉在屋内西墙(西墙为尊贵方位),供桌上摆放月饼、水果及各种蒸食炒菜之类,配以香炉、红烛等,极具尊敬之意。清帝以孝治天下,祭祖更是年禧的重头戏。除夕前一日,清帝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前殿举行大祫礼,祫即合祭祖先的意思。也就是将太庙中、后殿存放的努尔哈赤高、曾、祖、父和努尔哈赤及其以下历代帝后的牌位都请到前殿,一起受礼。大典非常隆重,不仅清帝与陪祀官员于前三日就要斋戒,而且到时,午门还要陈设皇帝的法驾卤簿,鸣钟鼓,皇帝乘轿出宫,文武百官齐集午门之外。典礼中,礼部和太常寺官员向神主献太牢、太羹等祭品。皇帝在列祖列宗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场面庄严肃穆。

欢度除夕

除夕日是过年的第一个高潮,宫内外鞭炮齐鸣,到处喜气洋洋。这一天皇帝要举行封笔典礼,面向代天行政的御笔致敬,以谢一年之劳。从除夕封笔到元旦开笔,这期间皇帝是不能动笔的。午后,皇帝一家的团圆饭在乾清宫举行。皇帝专用金龙大宴桌,皇后与妃嫔各分等级落座。席间几十品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并有乐曲及南府承应戏等助兴。先冷膳,后热膳。进膳毕,上奶茶,继上酒宴。酒宴毕,进果茶。果茶毕,音乐再起,后妃退席,皇帝离宴回宫。休息片刻后,皇帝又赴保和殿再赏亲王大臣及年终来朝的蒙古王公等宴,席间乐曲悠扬,君臣同乐,赏赐有加。

元旦典礼

除夕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意在元旦伊始迎接各路神仙。宫中皇帝并不守岁,但他却比谁都要起得早。如乾隆帝在午夜时分就要起床,元旦子时,他要在养心殿举行开笔仪式。开笔后,皇帝乘轿先到钦安殿拜真武大帝,到斗坛祭斗母;复至奉先殿祭祖,乾清宫等处拈香;接着到御药房“药王”等影像前磕头。寅正,即凌晨四点钟,乾隆帝乘大礼轿出乾清门,到长安左门外的“堂子”祭祀,然后到中正殿、建福宫等处拜佛。

六点半左右,乾隆帝率王公大臣等到皇太后宫行庆贺礼,给老太后拜年。辰初七点,乾隆帝先至中和殿,受内大臣、侍卫等官员行礼,然后乘舆至太和殿,接受诸王、贝勒等文武大臣及来京朝贡的蒙古王公等行庆贺礼,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广场按品级立于御道两侧。皇帝升座,乐起百官跪,鸿胪寺主官宣读新年贺表,奏丹陛大乐,百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皇帝于殿内赐王公大臣及来华使节茶。这就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大朝礼。然后,皇帝又在乾清宫升座,分别接受后妃和皇子们的庆贺礼。礼毕,皇帝回养心殿,皇后御交泰殿,再接受妃嫔、公主、福晋等的庆贺礼。


年关将近,京城内外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过去人们是怎么过年的?紫禁城里的清朝皇帝又有哪些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的大年习俗?年禧伊始过去老北京有民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系汉族的传统节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每年

/

紫禁城里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

2023-05-11 1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