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都觉得腊八是温暖的,腊八是亲切的,那远在古代腊八是什么味道的呢?民间有什么传说故事呢?本文为大家讲述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
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
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
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
冬天到了,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
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
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
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
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现在的我们都觉得腊八是温暖的,腊八是亲切的,那远在古代腊八是什么味道的呢?民间有什么传说故事呢?本文为大家讲述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