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1683~1749)胶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云阜,别号因地、因时、因病等40多个,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汉族,山东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办事处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罢归。性豪迈不羁,精艺术,画山水花鸟俱工,工诗,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有《砚史》,《南阜集》。
韩慕侠
方伯谦
薛蟠
详解:光绪银币丁未双龙一两
《延禧攻略》历史上纯妃有几个孩子?儿女结局如何?
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反清称帝呢?
义和团的精神胜利法,义和团为何不怕死?
民国北洋时代的十大军阀,谁能排第一?
难怪雍正从未怀疑过眉庄:你看她怀孕时做了啥,比甄嬛聪明多了
1920年的民国,街上处处是军人和乞丐,这场灾难祸及千万人
康熙帝撤藩的原因,有些孩子气,却因此成就大业,圣祖天赐啊
香妃为何独得乾隆宠爱?香妃是否因“不从”康熙而被皇太后处死?
王丁 | 康有为游记中的牛剑诸校花名册
清朝在与列强签条约时,用什么称呼自称?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凄惶,一人独葬?
清朝大臣上早朝时间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入狱,兵部判定“斩决”,雍正为啥不杀他
雍正的三儿子干了什么?雍正为何要赐死他?
朱坤明:松锦大战,明军最后的反击,曹变蛟袭击皇太极大营
清朝八旗中竟有俄罗斯人?他们是清朝抗击沙俄入侵黑龙江的见证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
、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清代书画家。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不受传统限制,生动而富于妙趣。他的毅力惊人,右臂病废后,书画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 。举孝友端方科,后官署徽州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馀,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病痹,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因镌“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著有《南阜诗钞》、《砚史》。卒年六十六。自撰生圹志。
高凤
翰天资聪颖,童年时代就从家中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奠定了国学基础,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
19岁那年,高凤翰参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后又两度赴省,但屡试不中。
后至45岁,高凤翰方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贤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县县丞。在官场派系斗争中,高凤翰受诬下狱,经历了一番磨难。后虽冤案得昭雪,但使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刻制“丁巳残人”石章一枚,标志在丁巳年病苦废右手。他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
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康熙三十六年(1697),高凤翰十五岁随父赴淄川教谕任。那里距名诗人王渔洋故里近,是文人汇集的地方,地方名士张元(殿传)、李尧臣(希梅)皆有才名,长于书画,凤翰和他们是同辈学友,相互切磋。环境使他从童稚时期接触到文墨的熏陶,打下了能诗善画的根基。
康熙四十八年(1709),高凤翰二十七岁,秋天赴江西,在滕王阁得以拜见著名画家沈宗敬(恪庭)。相互探讨诗画,相互赠答。
康熙五十年(1711),他时年二十九岁考取了秀才。由济南东归,住在安丘好友张在辛家。张工书画、篆刻,收藏极丰富。高是张的忘年之交,高在张府得见许多金石书画珍品,受益匪浅。
康熙五十年(1711)至雍正五年(1727),凤翰先后漫游德州、济南、诸城、莱阳等地,游览名胜古迹,以诗文书画会友。
雍正六年(1728)秋,赴京应试(贤良方正)考列一等,在圆明园被召见,授修职郎,后授安徽歙县丞试用,当时六安州的知州卢见,曾向安徽巡抚程元章谈到他的才能,于是他先后代理歙县和绩溪县的知县。两江总督尹健善、高其倬,安徽巡抚徐本先后到安徽,对凤翰的才能感到惊异。
乾隆元年(1736),皇帝有旨征召博学鸿词科考试,地方长官举荐凤翰,但未能实现。
乾隆二年(1737),曾由扬州至镇江,访《瘗鹤铭》,读陆游题记。夏还扬州,五月二十五日,右手发病,不能动作。七月痹症加剧而至病废,遂去官寄居扬州寺中。在这期间,高凤翰与画坛革新派“扬州八怪”如金冬心、郑板桥、汪士慎、李方膺、边寿民等相投契,相互交流技艺、相互启发。激发了他具备既有传统功力,又有写实创新的能力,成了与“扬州八怪”一脉相通的画派。
乾隆六年(1741),凤翰五十九岁,过淮北归,六月十七日达故里三里河村。他在江南共十四年(其中在扬州五六年)。凤翰归故里后,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
高凤翰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有为人称道的成就,他的书法,他的绘画,他的诗作以及他的篆刻和藏砚都值得一提。
高凤翰的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
,古趣横生,被人誉为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当时能得到其只字片幅不是易事。
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将他列为“画中十哲”的。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等,并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一黑陶罐上的诗刻和画有三足陶器的《博古图》花轴引起山东大学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后人们按图上提供的信息往胶州三里河求索,终于发掘出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青岛百花苑置有他的雕像。
高凤翰的诗成名较早,青年时代即负盛名。他的诗颇得明士王士祯的首肯,曾受渔洋遗命为私淑弟子。高凤翰文思敏捷,一次在两江总督尹继善举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题,高凤翰提笔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称赞。他的诗、书、画、印被人称为四绝。高凤翰的藏砚也被人们肯定。
高凤翰的篆刻以白文为主,早期以汉印为宗,后期白文笔画丰腴,而且留红极宽,不拘于法,妙趣横生。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一号石顽老人、松嫩道人、废道人等。他天资聪颖,很小就能吟诗,可惜仕途并不通达,44岁时才以县丞试用,虽有调迁,但终未能显赫。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因为是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座上客,在卢见曾倒台时受了牵连,丢掉了并非锦绣的前程。
受挫后,高凤翰便寓居扬州,开始了他鬻字卖画的生涯。不料,正当他潜心艺术之际,
右手突患麻痹之症,不能再作字画。接连的打击,使得他有些措手不及。试想,他一定苦恼过,失望过。最终,他还是用左手拿起了毫管,重新起步,再做探索。
尽管是同一个大脑支配,左手却不像右手那么听使唤。写出来的字,与想象中的简直是大相径庭,甚至大有桀骜不驯之势。他也许有气极败坏之时,将笔掷于案上,而跺足长叹。他也许是在偶然一瞥中发现,这种不驯服的笔触,不正是他以往苦苦追求的天趣与老辣吗?平时,右手太听话,太认真了,所以很难体现出这种效果。左手却在生涩中,露出了这种渴求的表现方法的端倪,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坏事中的好事呀!
无意中厾破了悟性的窗纸,高凤翰超脱了,兴奋了,以他顽强的意志,明澈的肝胆和刚刚开发的右脑支配下的左手,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我们来看看这《书怀·石头城外放船行》草书轴,从流利的行笔和自然的气势中可以肯定是他右手未病前所书,从始至终有一种飘飘欲仙的韵味,但是不狂不怪,可谓放而不纵。如果高凤翰从未发病,这件作品很叮能就是一件佳作,他的书风就不会再发生质的变化。
就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分前后期一样,高凤翰的书风也存在一个分水岭。李清照是以南渡为分界线的;高凤翰则以左右手的转换,完成这种变革的。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后期的草书《窗夜·纸帐生虚白》。同是一件草书轴,风格却有了质的飞跃。可能高凤翰本人也不敢正视这个现实,所以落款时加了“左手”二字。
左手的用笔随意性大大增强厂,很可能是它不太听话的缘故。首先用笔的轻重变化相当明显,有几个字格外突出,十分醒目。高凤翰并非驾驭不住自己的人手,而是有意借助它的“活跃”,从而变劣势为优势,加强提按,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几个字的突出,并没有打破整体的协调,由于这种加力是经过酝酿的,安排得比较巧妙,所以就像是一段乐曲中的几个强音,使人振奋,使人赏心,运用得真是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个“兀”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一致,仿佛足潮水回落时,高兀的礁石一样,急匆匆地扑入人们的眼帘,简直让你无法回避。
高凤翰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清代前期著名的画家、诗人。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老樵卧白云,修柯不以斧。
笑拾泰山松,拄之下梁父。
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就是这样笑对人生的。他有意无意地将诗
高凤翰书画作品、书、画的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提高,他是刻苦勤奋型的大家,和郑燮、金农等为伍,在繁华富庶的扬州,立住了脚跟。《墨林今话》里曾写出了他彼时的知名度,由于向他求画的人太多,;有人就转向郑燮代求。郑燮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西园左笔寿门(金农)书,
海内朋友索问余。
短札长笺都去尽,
老夫屑作亦无馀。
既然如此,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高凤翰的“凤翰左手行书信札册”,这种感受也许会更加深刻。首先书札是最能体现书家风貌的所在,他可以无拘无束,信手挥就。他不必考虑篇幅,有活则长,无话则短,一派纯任自然的心态。再者行书又是书札之中最佳选择的书体,楷书书写速度较慢,不适于书札。草书,又太快,书者可以尽抒胸臆,甚至随时尽情发挥,可读者则瞪日搔首,因一字之不辨,而不解或误解全札中的所指。因此,行书为书札之首选字体,无疑是在情理之中了。正因如此,高凤翰的行书书札,就有着不加雕琢,质朴自然的风神。难怪有人说他的书札之中,有一缕超脱之气,冉冉而上。
这是全册中的二件,寥寥数语,写得潇潇洒洒,由于格式和内容的缘故,出现了一些空白。正是这些空白的出现,给书札平添了虎虎的灵动之气。一些小字的加入,更是显得变化无常,风神奕奕。
两件“阿仲左手行书信札”也极富个性,有的竖行不直,似有挪让之态,但仍是一气贯之,而毫无懈怠之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互为扶持,大有腾空欲飞之势。难怪《清朝书画录》中说他的草书“圆劲飞动”。其势在行书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出来,更何况草书呢?点画之间的呼应,大小字间的错落,均有过人之处,叫人扼腕慨叹。
高凤翰颇具才华,即使是在“海内文土,半在维扬”的文人聚集之处,他也没有被埋没。他敢于立异标新,不拘成法,终于使自己的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殊为不易也。他凭着自己的实力,跻身“扬州八怪”之列,是完完全全在情理之中的。
高凤翰除了行草之外,还善写隶书。对于隶书,他有着同样的创作指导思想。他的隶书宗汉,并兼学同代人郑簠的,但相比之下,他用笔比较迟涩。笔画粗细不—,锋或藏或露,往往以撇画的延伸或捺画、横波的急挑,而打破原有的平衡。使得他的隶书有汉之韵味,又汇入新意,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高凤翰还有印癖与砚癖之称,收藏了许多印石与砚,他很喜欢刻砚铭,技巧相当熟练,治印也极富特色,《续印人传》中说他,“究心缪篆印章,全法秦汉,苍古朴茂”。他曾刻“丁巳残人”“残道人”“左臂”等印,他不回避自己的残疾,反而屡次将“残”入印,说明他具有正视现实,不畏困难的勇气,这几方印章是他右手病残以后所治,和他的“左书”一样,敢于用刀,全以气胜,仿佛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刀落印成。
高凤翰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也是诗人。他的满腹才华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真是艺绝千古,昭厉后人。直至今天,我们仍能从他的各类作品中找到笔情墨趣,从中得到熏陶,开阔视野,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次极大的艺术享受。
高凤翰纪念馆
位于胶州市南关办事处南三里河村委西。1993年由市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95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和胶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高凤翰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其书画以清雅乖拙蜚声宇内,更以其左手奇才彪炳艺林。高凤翰纪念馆坐落于其故里胶州南三里河村北,占地约16亩,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包括故居与附设两大部分,故居部分有石鳌馆、春草堂、北堂、竹西亭、南斋、南斋池等,供参观者了解高氏之家世行实等情况。附设部分有展厅六处,泉亭一座和高凤翰陵园。
陵园部分位于纪念馆北侧,高凤翰墓即迁于此,碑文由郑板桥为之题写,松柏环绕,庄肃典雅。
高凤翰雕像矗立于院中之轴心部位,深思高举,洁白清忠。又建有长廊、东榭、方亭、假山等,奇花异卉、茂木修筠,荫翳掩映,珊珊可爱。足供参观者以游乐与休憩。丘壑独存,世济之美。
高凤翰纪念馆内陈列展览分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陈列展览。基本陈列展览有五部分:一是故居复原陈列展(包括南斋、春草堂、石鳌馆、北堂、竹西亭、南斋池),室内陈列内容充实。二是高凤翰生平简介。三是高凤翰成就展,包括高凤翰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及诗、印、砚作品。四是高凤翰陵园,其中有郑板桥为高凤翰题写的墓碑,以高凤翰书法作品刻制的碑廊;五是北宋铁钱展,共展出铁钱约30吨,由于锈结成块状,最大的一块约16吨,部分能辨清字迹。
馆内还建有高凤翰雕像、长廊、方亭、假山等,环境幽雅,时值春夏,奇花异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曲径通幽,清泉映月,群鱼嬉戏,珊然可爱。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