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徐渭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中文名:
徐渭
别名:
徐文长、徐青藤
国籍:
明朝
人物简介:

徐渭(1521年—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贫苦,藏书数千卷被变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终于万历二十一年(1

明朝名人推荐
中文名
徐渭
别名
徐文长、徐青藤
国籍
明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绍兴府山阴县
出生日期
1521年
逝世日期
1593年
职业
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信仰
儒学、道家
主要成就
开中国画“泼墨大写意”之风;创建“青藤画派”;助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
代表作品
画作《墨葡萄图》《墨花图》《菊竹图》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戏曲理论专著《南词叙录》

人物生平

才名早扬

徐渭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同知。徐鏓的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纳妾才生下徐渭,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徐鏓便去世。此后徐渭由嫡母苗夫人抚养至十四岁。

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渭早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由于是庶出,而两个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徐渭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在徐渭十岁那年,苗夫人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门。幼年夺母,对徐渭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虽然二十九岁那年他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怀这件事情。

苗氏死后,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他年轻时考秀才未取,在给督学官员要求复试的上书中这样说道:“学无效验,遂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显得很悲愤。二十一岁时,徐渭入赘潘家,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在。一个机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长成,自然容易养成执拗和偏激的性格。

徐渭生性极为聪慧。他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了全城。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二十多岁时,徐渭与越中名士陈海樵、沈炼等人相交往,为“越中十子”之一。沈炼曾夸奖他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据说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为难徐渭,指着席上一件小东西请他作赋,暗中却命童仆捧上丈余长的纸卷。徐渭立身把笔,一气写尽,惊倒了满座的人。

另有一个关于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显他的聪明才智。在他年幼时,还在上私塾,老师看他聪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让他拿着两个水桶去汲水,期间要度过独木桥,当时徐渭尚小,力气也不足,自是困难,但是塾师看见徐渭高兴地抬水回来,惊问方法,他高兴地说:把水桶放水里自然轻松多了!当时尚无浮力一说,徐渭的聪敏,让老师大加赞赏。

屡试不第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一向颇有些自负自傲,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那年,他才考中了秀才,此后多次参加乡试,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其间二十六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直到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渭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然的。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特地记下了六岁入学时所读的岑参《和贾舍人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流露出无穷的人生感慨。

从戎幕到牢狱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徐渭一方面以诗歌对此进行尖锐的抨击,一方面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倭战争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次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前线,观察形势,然后记录下战事的经过,分析成败的原因,向有关官员提出破敌的方略。这些文章大都写得比较切实,不同于一般的书生议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徐渭以才名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所招,入其幕府掌文书。入幕之初,他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优容。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渭常常与朋友在市井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待。有人报告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嚷,胡宗宪反而加以称赞。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抬头,而徐渭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然而在幕府中,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当时胡宗宪出于各种原因,与权臣严嵩来往甚密,而徐渭是痛恶严嵩的,他最亲近的友人沈炼就因参劾严嵩而遭到杀害,但徐渭又不得不代胡宗宪写了一些吹捧严嵩的文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来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徐渭也就离开了总督府。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数人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就有些偏激,因连年应试未中,加上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他因此被关入监牢。徐渭在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

徐渭被下狱后,友人纷纷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即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他们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坐了七年牢,终于借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万历元年(1573年)的事,此时徐渭已经五十三岁了。

潦倒晚年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徐渭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老而未衰。出狱后,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登山临水,并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万历四年(1576年)夏,徐渭年轻时代的朋友、此时已经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渭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议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徐渭对此表示赞赏。期间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闻戚继光所云至辽东寻李成梁,教授其子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的夫人三娘子。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无奈身体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徐渭六十岁时,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其中除在张元忭去世时往张家吊唁外,几乎闭门不出,他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渭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渭身患多种疾病,大约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贫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徐渭凄凉的晚境。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七子与后七子的提倡,出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虽说他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绩,但这种拟古的风气,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渭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评。他说:“鸟学人言,本性还是鸟;写诗如果一意模拟前人,学得再像,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渭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歌。

戏曲成就

徐渭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狂鼓史》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炼之事而写的,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他对妇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些作品都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

在戏剧理论方面,徐渭主张“本色”,即戏剧语言应当符合人物的身份,应当使用口语和俗语,以保证人物的真实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过度的修饰,这些看法都颇有见地。

此外,徐渭还作有《南词叙录》,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渭所作。

书法成就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徐渭书法和书法观的产生,是与明中、晚期整个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的。俆渭书法也是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所说的“时时露己笔意” 的审美精神。他的原话是:“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如果说徐渭的行书已用“己意”实现了对传统笔法的改变,那么,最大的改变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以前说“董其昌破坏了墨法”,在这则要说“徐渭破坏了笔法”。徐渭在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审美的变革中,实现了作品创作中笔法的改造。《代应制咏剑草书轴》和《代应制咏墨草书轴》是其代表作。徐渭这种借鉴于绘画的点画表现方法,是对晋唐笔法的创造性破坏。对于书法艺术这种美术化倾向的改变。 

美术成就

明代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觉得他的泼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结构与行距不规则,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由延伸,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的书法造诣很高,其跌宕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巧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刀阔斧,纵横驰骋,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突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主体解放性。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合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

画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后世影响

徐渭的绘画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笔墨挥洒放纵,从而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大写意画派的先河,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画风对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世画作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藏书之家

徐渭性喜藏书,购书有近万卷,书楼有“青藤书屋”,一称“榴花书屋”,画家陈洪绶题匾额,至今犹存。藏书、藏画印章有“文长氏”、“石鸥馆”、“辛卯七十一”、“华暗子云居”、“龙哑大家公”、“天池山人”、“青藤老人”等。著有《徐文长集》、《路史分释》、《逸稿》、《四声猿》等。 

人物评价

总评

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评其为“英才天纵”。他能谋善断,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养出李如松这位名将,建立不朽功勋。他的诗,袁宏道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历代评价

袁宏道:(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徐)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王宠)、文征仲(文征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黄宗羲:岂知文章有定价,未及百年见真伪。光芒夜半惊鬼神,即无中郎岂肯坠?(《青藤歌》

齐白石: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石涛: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

吴昌硕: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钱基博:山阴徐渭字文长、公安袁宏道字中郎以清真药雕琢,而不免纤窕,则江湖才子之恶调也。 

黄宾虹: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徐文长传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徐渭书画作品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选自《袁中郎全集》卷四)

人物年谱

1521年(正德十六年)1岁

二月初四,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户官员家庭。五月十五日,父亲病故。

1524年(嘉靖三年)4岁

徐渭聪慧早熟,二嫂杨氏去世,徐渭能够像大人一样迎送吊丧宾客,人以为奇。

1526年(嘉靖五年)6岁

徐渭师从管士颜学习唐诗。

1528年(嘉靖七年)8岁

徐渭师从陆如冈学习时文。

1530年(嘉靖九年)10岁

家道中落,徐渭的生母被遣散出门。仅仅10岁的徐渭与逃跑的仆人对簿公堂。

1532年(嘉靖十一年)12岁

徐渭师从本乡琴师陈良器学习琴艺。

1534年(嘉靖十三年)14岁

徐渭师从王政学习琴艺。同年,疼爱徐渭的嫡母苗氏去世,徐渭悲痛欲绝。

1535年(嘉靖十四年)15岁

徐渭师从本乡武举彭应时学习剑术。

1537年(嘉靖十六年)17岁

徐渭参加绍兴府童试,不中。

1540年(嘉靖十九年)20岁

再次参加绍兴府童试,经过申请参加复试,录取为童生。

与潘似定亲,随潘家前往广东。

1541年(嘉靖二十年)21岁

与潘氏成亲。

二哥徐潞去世,返回绍兴办理丧事。

1543年(嘉靖十二十二)23岁

参加乡试,不中。随潘家迁回山阴,重回故里。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25岁

生子徐枚。大哥徐淮去世,家产被无赖霸占。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26岁

第三次参加乡试,不中。妻子潘氏去世。

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28岁

搬出潘家,寓居一枝堂。拜王阳明的弟子季本为师,学习心学。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29岁

第四次参加乡试,不中。将生母接回赡养。开始绘画创作。

1551年(嘉靖三十年)31岁

前往杭州,结识画家谢时臣。当年三月,绘制百鸟朝凤图100米长卷。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32岁

第五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一名,录取为廪生,复试不中。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35岁

第六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二名,复试依然不中。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37岁

为总督东南沿海抗倭军务的胡宗宪作文,获得好评。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38岁

成为胡宗宪幕僚,为胡宗宪做《进白鹿表》,获得皇帝欣赏并得到胡宗宪信任。

第七次参加乡试失败,迁居绍兴塔子桥。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39岁

入赘杭州王家成亲,徐渭对此婚姻十分不满意,当年即断绝了往来。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40岁

胡宗宪重修杭州镇海楼,徐渭为之作《镇海楼记》。同年,在绍兴购置宅第。

1561年(嘉靖四十年)41岁

迎娶张氏为妻。第八次参加乡试失败。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42岁

作为胡宗宪幕僚,徐渭转战浙江、福建、江苏等地追剿倭寇。同年,受严嵩案件牵连,胡宗宪罢职,总督府解散,徐渭赋闲回家。冬,次子徐枳出生。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43岁

赴京城李春芳府做幕僚。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44岁

与李春芳不合,辞归故里。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45岁

因担心受胡宗宪案件牵连入狱,徐渭精神高度紧张抑郁以至神经错乱,数次自杀未死。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46岁

病情复发,怀疑张氏不贞将其杀死,因而入狱。

1568年(隆庆二年)48岁

生母病故,徐渭短期出狱办理丧事。

1573年(万历元年)53岁

万历皇帝改元大赦,徐渭在张天复、张元忭父子帮助下出狱。

1574年(万历二年)54岁

好友张天复去世,徐渭作《张太仆墓志铭》和《祭张太仆文》。

1575年(万历三年)55岁

参加张元忭主持的《会稽县志》编修工作。

1576年(万历四年)56岁

应老同学吴兑招募,前往宣化。作《杂花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1577年(万历五年)57岁

因身体原因,辞幕离开宣化寓居北京,结识辽东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同年返回绍兴,完成《四声猿》剧本;创作《花卉十六种》,现藏故宫博物院。

1580年(万历八年)60岁

应张元忭邀请,带次子徐枳前往北京,遇到李如松,前往军中视察北方边关形势。

1581年(万历九年)61岁

张元忭劝徐渭委任不可过于放任,徐渭心情抑郁旧病复发。

1582年(万历十年)62岁

长子徐枚抵京将徐渭接回绍兴老家。

1586年(万历十四年)66岁

次子徐枳订婚王氏,因为徐渭的房屋被大雪压塌,徐枳将徐渭接到王家。

1589年(万历十七年)69岁

徐渭醉酒跌伤肩骨,卧床不起。

1591年(万历十九年)71岁

作《墨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作《杂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2年(万历二十年)72岁

作《花卉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作《花卉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73岁

在贫病交困中,一代大家徐渭悄然去世,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轶事典故

冯梦龙《情史类略》记载: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聘为记室,宠异特甚。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只,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

渭为人猜而妒。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可二十余,拥其妇于膝,相抱而坐。渭怒,往取刀杖,趋至欲击之,已不见矣。问妇,妇不知也。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少年僧与妇并枕昼卧于床。渭不胜愤怒,声如吼虎,便取灯檠刺之,中妇顶门而死,遂坐法系狱。后有援者获免。一日闲居,忽悟僧报。伤其妇死非罪,赋《述梦诗》二章云: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雌,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晚烟,门外鸟啼泪如雨。”“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自是绝不复娶。

徐渭的故事

其一

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吃饭。”

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

徐文长道:“是葫芦。”李四道:“是瓜。”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瓜,瓜,瓜!”

其二

徐文长在街上遇见卖缸的,问一斤卖几文。卖缸的见他外行,答说“百文(?)一斤”。徐文长叫他扛着,跟了他走了许多路,到得家里,他进去拿出铁锤和秤来,说“我只要秤二斤就够了”。卖缸的只好又扛了回去。

其三

徐文长在桥边看见一个乡下人挑着一担粪走来,他便说:“这桥上挑了不好走,我帮你抬过去罢。”乡下人见他是斯文人,不敢劳他,但是他一定愿意帮忙,于是把一只粪桶抬过桥去了。随后他对乡下人说道:“我乏极了,那一桶不能再抬,请你自己设法罢。”

其四

有一个人去找徐文长,说他的女儿喜欢站在门口,屡戒不听,问他有没有什好法子。徐文长说只要花三文钱,便可替他矫正女儿的坏脾气。那父亲很高兴,拿出三文钱交给徐文长,他便去买了一文钱的豆腐和两文钱的酱油,托在两只手上,赤着背,从那女儿的门外走过。正走到她的前面,徐文长把肚皮一瘪,裤子掉了下来,他便嚷着说:“啊呀,裤子掉了,我的两只手不得空,大姑娘,请你替我系一系好罢。”那姑娘跑进屋里去,以后不再站门口了。

其五

徐文长住在一个寺里,方丈待他很怠慢。他每清早,乘和尚睡着未起的时候,穿戴了僧衣僧帽,往后园去,对着一家楼窗小便。这乃是一个武官的小姐的绣房,她把这事告诉了父亲,把方丈拿去,一顿板子打死了。后来冤鬼寻着了他,有一天他回家去,恍惚看见他的妻和一个和尚同睡,用刀砍去,原来却只是她独自睡着。徐文长因为这件事,坐了好几年的监,好容易才得放免。

其六

有人同徐文长赌赛,如他能够往三埭街连呼“堕贫”三声,当请他吃酒。徐文长便到三埭街的旧货店指着一个瓷瓶叫道:“那个大瓶卖多少钱?那个大瓶,那个大瓶!”店里的人无可奈何,他终于得胜而去了。

又有乡村演戏,请徐文长写戏台的匾,文曰:“天下太平。”但是他们的报酬少给了一点,所以等到把匾挂好之后,大家一看,见第三个字缺少了一笔,变成“天下大平”了。村民大窘,又去求他,他随后走来,把笔掷上去,在大字下点了一下,大家这才安心了。

其七

徐文长买白菜,卖菜的说一文一斤,他说一文两斤,卖菜的粗鲁地答说:“那只好买粪吃。”徐文长便不再计较,说他要,照讨价买下了,可是称来称去费了许多工夫,卖菜的觉得很饿了,等徐文长进去算账之后,他看桌上有两个烧饼,便拿来吃了。徐文长出来,向桌上张望,卖菜的便说:“这里两个烧饼是我借吃了。”徐文长顿足道:“了不得,这是砒霜烧饼,我拿来药老鼠的。”卖菜的十分惊慌道:“那怎么好呢?”徐文长道:“现在已经来不及叫医生,听说医砒毒只有粪清最好,你还是到粪缸那里吃一点罢。”卖菜的性命要紧,只能去吃,徐文长随对他说道:“究竟是谁吃了粪呢?”

其八

徐文长遇见一个卖鸡蛋的,说要全买,叫他在石头上张着两臂做圈,自己把鸡蛋点数放在圈内。数了之后,徐文长说去拿篮子来盛,却再也不出来。卖鸡蛋的伸着两臂围住鸡蛋,不能动一动,正在焦急,里边又放出一只大狗来,真把他吓得不知怎么样才好了。

其九

有许多老太婆坐了一只船去进香,遇见徐文长请求搭船,她们就答应了。徐文长下了船,坐在船头上,说替她们烧茶。他拿出一包糖,泡起糖茶来,老太婆本来是喜欢喝糖茶的,又经徐文长殷勤相劝,左一碗右一碗地不知吃了多少,不久便觉得肚胀,想要小解了。她们正急得没法,却见徐文长在那里拿着一支纸捻刺鼻孔,很舒服似的打嚏呢。她们问说:“徐先生,你在干什么?”他答道:“我想小解,只是现在不便,所以在这里打几个喷嚏通通气,便不要紧了。”她们一听有这样的好法子,大家动手齐来仿行,可是才打了一个嚏,小便就立刻都漏了出来了。

其十

徐渭猜谜斗太师

又到了府试之年,明朝廷派窦太师到江南主持考务。

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园游耍,这里正举行灯谜盛会,他见园门口高高悬挂一首诗谜:

“二人抬头不见天,一女之中半口田;八王问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

当时不少人围在那里,苦苦思索,谁也没能猜出谜底。徐渭读罢微微一笑:“不难,不难。”说了句:“但愿人间家家如此。”便嘻笑而去。

有个诗人仔细品味徐渭的话,恍然大悟,他对众人道破谜底:“‘二人抬头不见天’是个‘夫’字;‘一女之中半口田’是个‘妻’字;‘八王问我田多少’是个‘义’字;‘土字上面一千田’是个‘重’字,合起来就是‘夫妻义重’。这不正是家家所盼望的吗!”墨客骚人们一听,抚掌称赞:“徐渭真乃‘天下才子’也!”

这消息传到那骄矜的窦太师耳中,气得胡子翘起,愤然道:“徐渭不过一介布衣,小小百姓,竟然比我多‘天下’二字!”于是,他派人请徐渭到西湖游船上饮酒赋诗。

席间,窦太师笑道:“本官有一谜语,谜面是,‘摸着无节,看着有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猜一物。”徐渭淡淡一笑道:“谜底是那‘历书’,连杭州的三尺幼童都知道。”

窦太师表面上对徐渭称赞了一番,心中妒火更旺。

几日后开考了。主考官窦太师到贡院巡视了一遍,见徐渭也在考生中,冷冷一笑,拿起把剪刀,笔直插入木柱上,说声:“诸生开笔吧!”说完扭头便走了。

没有试题,只插一剪刀,好一个奇怪的考试。一时弄得诸考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执笔发呆。

徐渭见大家都在发呆,就提醒道:“太师拿起剪刀,戳破木头,这不是‘起剪破木’吗?他出的试题就是论战国时的四员大将——白起、王翦(与剪同音)、廉颇和李牧哩!没有错,大家赶快动手吧!”考生们经徐渭一点拨,个个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不久,窦太师又进来了,见诸考生缩手端坐着,以为这次真的被他难倒了,才慢慢地念出试题读到《论起翦颇牧》。诸考生一听,果然与徐渭说的分毫不差,不一会儿,大家随徐渭交了卷。

窦太师接过考卷,顿时愣住了。他心想:才念了题目,怎么一下子就都写好了?抽卷阅读。篇篇扣题,他特地抽出徐渭的考卷来看,更是妙笔生花,不禁暗暗惊叹。但是到了卷末,忽然看见上面画着祭桌和灵牌。窦太师十分生气,心里骂道:“好一个自负的小子!还没考中,就想做官祭祖了!于是,他提笔批道:“文章虽好,祭祖太早。不取。”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次批卷的事,徐渭听了哈哈大笑道:“真是个昏头的太师!我哪里是想做官祭祖,因为老母生病,我一边应考一边在记挂她,写好文章看看时间有多,才画了这点东西,我是在祷告祖先保佑她老人家玉体无恙哩!”

诗词作品

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价、明清有关诗评对于徐渭诗歌的体认,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

徐渭是一个性格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焦躁常常是无法遮掩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避免思索的迟延,来体验生命痛苦、倔强与美丽的韵律。

海上曲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

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

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

谒孝陵诗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抔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说与听。

廿八日雪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

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

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

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

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十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

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

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首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

须臾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相关争议

《金瓶梅》疑似作者

《金瓶梅》诞生四百多年,学者普遍都知道书里面影射了严嵩,因此不少人相信《金瓶梅》的作者是严嵩的仇家——王世贞,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而事实上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金瓶梅》中兵部尚书王黼和禁军提督杨戬是一对难兄难弟,可以暂时放在一起考察。

第十七回政和五年五月圣旨,上面写道:“蔡京姑留辅政。王黼、杨戬便拿送三法司,会问明白来说。钦此钦遵!”最后是处理意见“续该三法司会问过,并党恶人犯王黼、杨戬本兵不职,纵虏深入,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王尚书、杨提督都判了死刑。

接着《词话本》第十八回《来保上东京干事;陈经济花园管工》“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都说兵部王尚书昨日会问明白,圣旨下来,秋后处决。”皇帝已经下了命令,看来兵部王尚书非死不可了。多亏蔡京的儿子蔡攸介绍,来保找到了礼部尚书李邦彦,献上五百两银子的贿赂,李邦彦将案卷中的“西门庆”改为“贾廉”,救了西门庆一条性命。从后面第六十六回中翟谦信中提到“杨老爹前月二十九日卒于狱”来看,杨提督还活了几年,死于牢中。要是认真读过《宋史》,就知道《金瓶梅》这里绝对不是在讽刺宋朝的奸臣王黼和杨戬。

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佞幸·王黼》,王黼担任过户部尚书,主要以贪污搜刮而有名,却从来没有担任过兵部尚书,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靖康元年(1126年)被开封府尹聂山派出的武士暗杀于乡村,而不是被徽宗斩首于东京,钦宗刚刚上台,还讳言此事。再来看看《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杨戬》,杨戬是一个宦官,历任各镇节度使,官至太傅,善于搜刮,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宣和三年(1121年)善终,“赠太师、吴国公”,而不是狼狈的死在狱中。

看来《金瓶梅》用王黼影射一位严重贻误军机而被明世宗斩首的兵部尚书。嘉靖年间,鞑靼大规模的侵入长城、震动京师,皇帝严惩负责人只有两次,一次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一次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因为这两次军事失败而被明世宗严厉处置的兵部尚书有这样几位: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杨守谦、嘉靖三十九年被斩首的蓟辽总督赠兵部尚书王忬。而用王黼影射王忬是最合理的。

据《明史·卷二百四·王忬》,王忬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先后任右佥都御史、浙江提督、巡抚、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职务,参加了抗击蒙古、倭寇的一系列战役,败多胜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因为滦河失守,触怒了嘉靖帝。御史王渐、方辂弹劾王忬。到了这年五月,方辂又提出了王忬的三条失策、四条罪状。王忬下狱。严嵩不救。第二年冬天王忬被斩首于北京。隆庆年间平反,赠兵部尚书。明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十四中有冯琦的《王世贞父右都御史赠兵部尚书王忬诰命》,可作证明。

《词话本》中的“乃者,张达残于太原,为之张皇失散”,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张达是北宋末期的真实人物。《金史》卷七九“张中孚传”:“父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中孚以父任补承节郎。宗翰围太原,其父战殁,中孚泣涕请迹父尸,乃独率部曲十余人入大军中,竟得其尸以还。”

嘉靖年间也有一位将军张达,《明史》中多次提到这个人物。《明史·卷一八·世宗纪》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夏六月,“俺答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副总兵林椿战死。”

嘉靖二十九年这次惨败之中,御史王忬虽然消极防御,还是守住了通州。而严嵩推卸责任,嘉靖皇帝事后立刻杀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和兵部右侍郎杨守谦。那么,“兵部王尚书”为什么不是影丁汝夔或者杨守谦呢?

首先是张达战死和丁汝夔、杨守谦被处死都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中间没有多少时间差,而《词话本》中却用“乃者”表示较长时间差。其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兵是八月侵入长城,八月二十六日丁汝夔和杨守谦就被斩首。嘉靖三十八年蒙古兵是二月入侵,王忬五月被劾下狱,第二年冬天被杀,恰好符合《金瓶梅》情节。再次,王忬下狱到被处死在嘉靖三十八、三十九年,属于严嵩和徐阶共同辅政时期(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一年),而《金瓶梅》恰好用蔡京和李邦彦来影射。所以《金瓶梅》确实是影射王忬。

《金瓶梅》的作者又给王忬以特殊待遇,专门用干支来表示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1560年)是“断头年”。《词话本》第二十九回吴神仙给西门庆算命时,说他:“立命申宫,七岁行运辛酉,十七行壬戌,二十七癸亥,三十七甲子,四十七乙丑。”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代表的是连续五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西门庆的上述岁数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吴神仙要说这些干支呢?无独有偶,第六十一回黄先生为李瓶儿算命时,说她:“借四岁行运,四岁己未,十四岁戊午,二十四岁丁巳,三十四岁丙辰。”丙辰、丁巳、戊午、己未代表的是连续四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李瓶儿的上述岁数同样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黄先生要说这些干支呢?丙辰、丁巳、戊午、己未、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这九个干支排在一起,中间偏偏缺少一个“庚申”。

而《金瓶梅》用杨戬影射嘉靖年间一位贪婪怯懦的方面大员,他是严嵩的党羽,防卫京师门户,因为军事失败受牵连而被逮捕,判了死刑却没有执行,后来仍然死在牢中。这个方面大员就是宣大总督杨顺。

我们可以发现《金瓶梅》不但影射严嵩,影射了徐阶,而且影射了王世贞的父亲——赠兵部尚书王忬,甚至直接影射了王世贞。正是因为王世贞在明朝中后期文坛显赫的地位,一般文人都不会揭露这个巨大的伤疤,反而是掩饰事实。比较有名的是李攀龙的《挽王中丞》:“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做胥山万里涛。”

王世贞的亲朋好友也绝对不会作《金瓶梅》影射王忬,所以王世贞的门人或者好友屠隆、卢楠、王稚登等人都不可能作《金瓶梅》。越是与王世贞友好,越不可能写作《金瓶梅》。所以自清朝以来的许多学者都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弯路。

只有王世贞的仇家才往王世贞的心灵伤疤上撒盐,直通通记录“兵部王尚书”的悲惨下场,比如《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在文坛上有两大著名仇人,一个是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一个是徐渭。

其中徐渭对王世贞是终生仇恨,“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徐渭提起王世贞就忍不住要冷嘲热讽。我们来看看《徐渭集》中徐渭对王世贞的攻击。

《徐渭集》143页《廿八日雪》(时棉被被盗)中痛快淋漓的揭露了王世贞、李攀龙等人富贵易友的丑陋行为。这里徐渭认为谢榛是布衣身份,不敢直接回击王世贞、李攀龙等人的侮辱,你不骂,我替你骂。这里也间接证明谢榛对王世贞、李攀龙的侮辱没有激烈回击。

徐渭对王世贞的厌恶是全方位的。《徐渭集》155页有《九马圉人图,二圉醉濒堕》(王元美为太仆卿时刻《穆王八骏图》,形如蝘蜓),嘲笑王世贞画的马瘦得和壁虎差不多。

徐渭坚决反对后七子盲目复古模仿的文学观点。《徐渭集》491页《论中四》中徐渭把王世贞及其门徒骂得狗血喷头,说他们见识短浅、学问浅薄、爱慕虚荣、党同伐异、生吞活剥、抄袭成风,甘当古人他人的奴才。徐渭坚决不同意后七子主导的诗风。《徐渭集》519页《叶子肃诗序》中讽刺王世贞等人写诗简直是鸟说人话,不是自己创造,不能表现真心。徐渭坚决不同意后七子主导的文风。《徐渭集》907页《胡大参集序》(代)中批判王世贞等人文章盲目模仿西汉,自鸣得意,其实早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严嵩和杨顺是徐渭的大仇人,徐渭的姐夫沈錬就是惨死在他们手里,这一段历史十分有名,徐渭仇恨他们是自然而然的。比如《四声猿》中的《狂鼓吏渔阳三弄》,公认用曹操影射严嵩,用黄祖影射杨顺、路楷,用祢衡影射沈錬和徐渭。徐渭自己也不掩饰,《徐渭集》1050页《与诸士友祭沈君文》中有“而公之死也,诋权奸而不已,致假手于他人,岂非激裸骂于三弄,大有类于挝鼓之祢衡耶?”

徐阶是迫害胡宗宪的主要凶手,胡宗宪是徐渭的恩人和知己,徐渭仇恨徐阶也是自然而然的。

徐渭经常用双关语和谜语影射徐阶。比如《徐渭集》844页竹枝词《雪竹》之二:“万丈云间老桧萋,下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云间,指徐阶的籍贯松江。老桧,双关语,秦桧也,徐秦都是嬴姓,暗示徐阶就是秦桧一样的奸臣。塘西,代指杭州。梅林,那是胡宗宪的号。这里看起来是一幅题画诗,却明明影射徐阶和他的同党对胡宗宪及其幕僚的残酷迫害。《徐渭集》856页《题雪压梅竹图》:“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也是同样的意思。

《词话本》第六回有“狂风相助,侵天老桧掀翻;霹雳交加,泰华嵩乔震动”,前一句似乎就是骂徐阶,后一句似乎就是骂严嵩。

墓葬纪念

徐渭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族墓地。墓园内还有一处徐渭纪念室,里面陈列了一些画像、文字资料和徐渭的作品。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纬传古今”。这算是对徐渭一生的概括。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